遥感原理总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030482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原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遥感原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遥感原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遥感原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遥感原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感原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原理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对黑体:能够更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而没有反射的理想物体。灰体:在各波长处的光谱发射率相等的物体称为灰体。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称。遥感:使用安放在承载工具(平台)的某种装置(遥感器),在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 情况下,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辐射或者发射辐射),经过传输、处理, 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的过程。等效温度:为了分析物体的辐射能力,常用最接近灰体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来表达, 这时黑体辐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等效辐射温度。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指旨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相当 时漫反

2、射:发生在非常粗糙的表面上的一种反射现象。不论入射方向如何,其反射出来的能 量在各个方向是一致的。又称为朗伯面反射。方向反射:介于镜面和朗伯面(漫反射)之间的一种反射。自然界种绝大多数地物的反射 都属于这种类型的反射,又叫非朗伯面反射。地物反射波谱:是研究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波谱特性曲线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 反射波普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岁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卫星轨道参数:确定卫星轨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由升交点卫星轨道的升交点与春分点之 间的角距、近地点角距卫星轨道的近地点与升交点的角距、轨道倾

3、角卫星轨道面与地球 赤道面之间的二面角、卫星轨道长半轴轨道椭圆的长半径、卫星轨道偏心率、卫星近地点 时刻组成。升交点:卫星由南向北运行时与赤道面的交点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变,不随地球绕太 阳公转而改变。地球静止轨道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且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运行周期 相等。卫星姿态角:以卫星质心为坐标原点,沿轨道前进的切线方向为x轴,垂直轨道面的方向为 y轴,垂直xy平面的方向为z轴,卫星姿态角有三种:绕x轴旋转的姿态角为滚动,绕y的 为俯仰,z的为偏航星下点:卫星质心与地心连线同地球表面的交点。重复周期(覆盖周期)1:卫星从某点开始,经过

4、一段时间飞行后,又回到该点用的时间。瞬时视场IFOV:在扫描成像过程,扫描镜的现场角大小。决定空间分辨率。计算:像元尺 寸/焦距。空间分辨率:表示按地物几何特征(尺寸和形状)和空间分布,即在形态学基础上识别目标的能 力。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或视场角来表示。地面分辨率:影像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的大小。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即遥感器的工 作波段数目、波长及波长间隔(波带宽度)。辐射分辨率指遥感器探测元件在接收波谱辐射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时间分辨率:遥感器须对目标的运动(变化)进行连续均匀、不间断地探测,对同一目标 进

5、行重复探测时,为分析、识别目标所必须具有的最小时间间隔,称时间分辨率 温度分辨率:指热红外传感器分辨地表热辐射(温度)最小差异的能力。距离向分辨率I:在脉冲发射(垂直于航线)的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方位向分辨率:在雷达飞行的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摄影方式遥感器:经过透镜(组),按几何光学的原理聚焦构像,用感光材料,通过光化 学反应,直接感测和记录目标物反射的可见光和摄影红外波段电磁辐射能,在胶片或像纸上 形成目标物固化影像的遥感器。红外扫描仪|:对被测的目标物自身的红外辐射进行扫描成像或显示的一种仪器,是把目标 的热辐射变成探测器的一种电信号然后用磁带记录这些信号并通过

6、阴极射线管回收图像的 一种扫描仪。MSS多光谱扫描仪|:成像板上排列24+2个玻璃纤维单元,梅列六个纤维单元。每个纤维单 元瞬时视场为86微弧。每个像元地面分辨率79*79m,扫描一次每个波段获6条扫描线, 地面范围474*185km。TM专题制图仪:是MSS的改进,是一个高级的多光段扫描型的地球资源敏感仪。具有更高 的空间分辨率,更多的波段,更好的几何保真度,更高的辐射分辨率。推扫式成像仪SPOT: 种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种图像甚至一副二维影像,以推扫描的方 式获取沿轨道的连续图像条带,然后对影像景象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推扫式传感器成像原理HRV:是一种线阵列退扫,由于使用CCD元件做探测

7、器,在瞬间能 同时得到垂直航带的一种图像线,不需要用摆动的扫描线,以推扫方式获得沿轨迹的连续图 像条带。成像光谱仪I: 一种兼具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波谱分辨率。谱像合一的新型超多波段扫描成像 遥感器。CCD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由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器件,受光或电激发产生的电荷靠 电子或空穴运载,在固体内移动,达到一路时序输出信号。三种功能:光电转换,电荷积累, 电荷转移。真实孔径雷达|:以实际孔径天线进行工作的侧视雷达称为真实孔径侧视雷达。SAR合成孔径雷达: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 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率的雷达用一个小天线作为单个辐射单元,将此

8、单元沿一直 线不断移动,在移动中选择若干位置,在每个位置上发射一个信号,接收相应发射位置的回 波信号储存记录下来,存储时必须同时保存接收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当移动一段距离Ls后, 存储的信号和实际天线阵列诸单元所接受的信号非常相似。INSAR相干雷达|:利用SAR在平行轨道上对同一地区获取两幅或两幅以上的单视复数图像来 形成干涉,进而得到该地区的三维地表信息。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是指图像上像元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其在地图坐标系等参考坐 标系统中的对应坐标之间的差异。基于多项式的遥感图像纠正方法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图像坐标和其同名点的地面坐标通过 平差原理计算多项式中的系数,然后用该多项式对图像进行

9、纠正。构象方程:地物点在图像坐标(x,y)和其在地面对应点的大地坐标(x,y,z)之间的数学关系。 图像配准I:实质是遥感图像纠正,根据图像的几何畸变的特点采用一种几何变换将图像规 划到统一的坐标系中。图像镶制:将不同的图像文件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包含感兴趣的区域的图像。 辐射畸变I: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因 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辐射定标(传感器定标)是指建立传感器每个探测元所输出信号的数值量化值与该探测器 对应像元内的实际地物辐射亮度值之间的定量关系,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辐射校正是指

10、消除或改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 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校正或清除由于太阳位置和角度条件、大气条件、地形影响和传感器本 身的性能所引起的各种失真,便于图像使用和解译。绝对定标:建立传感器测量的数字信号与对应的辐射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需要对目标做 定量的描述,即要得到目标的辐射绝对值。相对定标(传感器探测元件归一化是为了校正传感器中各个探测元件响应度差异而对卫 星传感器测量到的原始亮度进行归一化的一种处理过程。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l|: NDVI=(红外-红)/(红外+红),也称为生物量指标变化,可使植被 从水和土中分离出来。图像融合是指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图像信

11、息有限,往往很难满足应用的需求,同时不同传 感器数据具有不同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极化方式,因此将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 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将不同传感器获取的遥感影像中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 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直方图匹配:通过非线性变换使得一个图像的直方图与另一个图像直方图类似。直方图匹 配对在不同时间获取的同一地区或邻接地区的图像或由于太阳高度角或大气影响引起的差 异的图像很有用,特别是对图像镶嵌或变化监测。遥感图像判读:对遥感图像上的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和判读,最后提取出 所感兴趣的信息判读标志:各种地物的各种特征都以各自的形式表现在图像上,各种地物在图像上

12、的各种 特有的表现形式称为判读标志。光谱特征空间:同名地物点在不同波段图像中亮度的观测量将构成一个多维的随机向量称 为光谱特征向量,为了度量图像中地物的光谱特征,建立一个以各波段图像的亮度分布为子 空间的多维光谱特征空间。光谱响应曲线:根据每个波段里传感器接收的该波段区间的地物辐射能量的积分值(或平 均值)与波段的关系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绘出的曲线称为波谱响应曲线模式识别:一个模式识别系统对识别的模式做一系列的测量,然后对测量结果与模式字典 中一组典型的测量值比较,若和字典中某一词目的比较结果吻合或比较吻合,则我们就可以 得出分类结果这一过程称为模式识别。特征变换: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

13、一组新的特征图像,这一组新图像信息集 中在少数几个特征图像上,数据量有所减少的变换。(意义:1减少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使 得用尽可能少的特征来最大限度的包含所有原始数据的信息 2 使得待分类别之间的差异在 变换后的特征中更明显,从而改善分类结果3减少数据量)哈达玛变换:利用哈达玛矩阵作为变换矩阵新实施的遥感多光谱域变换。哈达玛矩阵为一 个对称的正交矩阵,其变换核为H=.哈达玛定义为IHX,实际是将坐标轴旋转45的 正交变换穗帽变换(K-T变换)|一种线性特征变换,在MSS图像中,土壤亮度变换轴为穗帽的底边, 帽上面各部分反映了植物生长变化状况,植物株冠的绿色发展到顶点以后逐渐枯黄,枯黄过 程是从

14、帽顶沿着一些称为帽穗的路径回到土壤底线。特征选择: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 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少的图像数 据最好的进行分类。监督分类:基于我们对遥感图像上样本区内地物的类别已知,于是可以利用这些样本类别 的特征作为依据来识别非样本数据的类别。非监督分类(聚类分析):人们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的先验知识,而仅凭遥感影像地 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即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的分类。训练样区:图像上那些已知其类别属性,可以用来统计类别参数的区域。混淆矩阵用表格的方式检验分类精度的样区内所有像元,统计分类图

15、中的类别与实际类 别之间的混淆程度基于统计的分类是对模式的统计分类方法,需从被识别的模式中提取一组反映模式属性的 测量值并把模式特征定义在一个特征空间中进而用决策的原理对特征空间进行划分。 全景畸变指旨全景摄影机的像距不变,物距随扫描角增大而增大,由此所产生影像由中心到 两边比例尺逐渐缩小的畸变。遥感应用:根据遥感数据的性质和特点,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与解译,得到遥感信息,并 对遥感信息分析与处理,最后得到遥感应用产品。遥感应用过程:应用需求分析一一遥感数 据分析与数据获取一一遥感数据的辐射处理一一遥感数据的几何处理一一遥感信息提取一 遥感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一一遥感应用产品遥感应用方面1在气候监测

16、、资源保护、灾害监测、工程建设、军事行动等领域都发挥出 了显著的作用2利用多时相影像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农作物估产,精准农业中的应用3气象、 海洋、全球和局部环境监测与保护4资源调查、自然灾害监测5建设数字城市、数字省区和 数字中国中的应用6水利建设与规划,洪涝灾害监测7医学、考古、质量检测等8军事应用 越来越重要,重要目标定位与侦查、导航与武器制导、打击效果评估、战场环境监测等 遥感的整个过程|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物体的发射辐射(依赖于波长温度构成物体 材料表面情况等);物体的反射辐射(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物体对入射辐射的选择性作 用受物体的组成成分结构表面状态以及物体所处环境控制和影响);地物波谱特性(同一地 物的波谱特性相近,不同的相差很大)。通过介质(大气的吸收、散射、反射)到达遥 感平台及传感器:(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