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02873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更新日期: 2011-7-18 9:27:25索 引 号: 530300-008422-20110718-0001 发布机构:曲靖市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11-07-18名 称: 2011 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 主 题 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2011 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八前言为了指导和规范 2011 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 指导服务中心组织编写了 2011 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2、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 ),规定了考试性质、形式和内容,其内容依据各教育岗 位教育教学实际需要选取相关教材。 确定的考试教材分别是: 高中、初中教育岗位为高 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教育学基础(第二版)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 教育心理学(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 大学联合编写,莫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0 年第二次印刷);小学、幼儿园 教育岗位为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学(第二版) (黄济、劳凯声、檀传 宝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心理学 (刘国 权主编,人民教育

3、出版社出版)以供考生复习参考。本考试大纲解释权属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考试性质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 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 的需要, 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素养, 按招考录用计划, 从高分到低分择 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考试形式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教育学满分为 50分,教育心理学满分为 50 分,二者 合卷共 10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 120 分钟。试题类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试题分别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考试内容教育学(小学、幼儿园教育岗位)一、教育(一)教育的功能: 1. 教育的社会功

4、能; 2. 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二)教育的广义与狭义的概念。(三)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1. 生产性; 2. 民主性; 3. 革新性。(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1.贯彻“三个方面”;2. 实施“科教兴国”;3. 推进素质教育。(五)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基本特征。二、学校 (一)现代学制的构成: 1.纵向学校级别; 2. 横向学校类型。(二)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三)学校文化:1. 概念;2.形成;3.分类。(四)学校管理: 1.学校管理的三个基本因素; 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 通; 3.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4. 沟通的形式; 5. 沟通的障碍; 6.克服沟通障 碍的方法; 7

5、. 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五)家庭教育: 1. 家庭关系及其教育的类型; 2.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3. 学 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六)社会教育: 1. 影响小学生发展的社会因素; 2. 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 3.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三、学生与教师(一)几种儿童发展观: 1. 遗传决定论的主张及对其的批判; 2. 环境决定论的主张 及对其的评析; 3.辐合论的主张及对其的评析; 4. 正确的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论点。(二)儿童发展的普遍特点: 1.顺序性; 2.不平衡性; 3.阶段性; 4.个别差异性; 5. 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三)教育的科学性与儿童的健康发展:

6、 1.教育目标; 2.成熟的基础; 3.整体与个 体; 4. 儿童的主体性。(四)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目标的新界定: 1. 终身发展主导价值; 2.全面发 展基础教育的追求目标; 3. 个性化发展新发展观的内在含义。(五)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学习环境提出新要求: 1. 对学习内容重新规划; 2. 强调学 校学习与社会环境相联系; 3. 对教学方式进行更新。(六)教师的社会作用。(七)教师劳动的特点。(八)教师必备的素质: 1.文化素质; 2.教育素质; 3.职业道德素质。(九)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学生观: 1. 独立自主的人; 2. 有无限的创造潜能; 3. 完整和有差异的人。(十)良好师生关系的基

7、本要求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四、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 1.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区 别与联系; 2.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调控功能; 3.评价功能。(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1. 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2. 指克服发展的片面性,实现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四)我国现行教育目的的表述。五、教育的组成部分(一)小学德育的任务、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 1.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对任 务的规定; 2.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3.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4.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二)小学

8、智育的任务与内容: 1.传授知识; 2.发展技能; 3.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三)小学体育的任务和小学生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四)小学美育的任务和类型。六、课程(一)课程的基本结构。(二)课程实施中的关键问题: 1.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 2.面向全体学生; 3.保证不 同的学习方式。七、教学(一)教学的主要任务。(二)教学活动的本质: 1.是学生的认识; 2. 是间接的认识; 3.具有领导的认识。(三)教学模式: 1.概念; 2. 种类。(四)教学原则: 1.概念; 2. 常用教学原则体系。(五)班级授课制: 1. 主要特征; 2.优越性; 3.局限性。(六)其它几种教学组织形式: 1.分层

9、教学; 2. 小组合作学习; 3. 小班教学。(七)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 实验法;5.实习作业法; 6. 练习法; 7. 参观法。(八)发现学习法与探究研讨法。(九)备课与上课: 1. 备课应做的主要工作; 2.好课的标准。八、课外活动(一)课外活动的特点。(二)课外活动设计的主要原则。九、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一)班主任的职能作用。(二)班集体的主要特征和良好班集体的功能。(三)班主任的具体职能。(四)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 求及方法; 3. 做好优秀生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4. 营造班级环境; 5.协

10、调各方面教育 力量。(五)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十、教育测验与评价(一)教育测验: 1.测量、测验、考试及评价的概念; 2. 测验的功能; 3.良好测验 的标准。(二)教育评价: 1. 类型;2. 内容。(三)教育研究方法: 1.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2.选好课题的标准; 3. 教育研究的 基本方法; 4. 教育研究报告的写法。十一、教育法(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二)教师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三)学生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四)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 1. 无过错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 2. 有一定 过失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 3. 管理失当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

11、4. 直接造成的事 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 5. 明知而违规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 6.组织校外活动的事故 及其法律责任承担; 7. 无法人资格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幼儿园教育岗位)一、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的概念: 1.广义的学习概念及其理解; 2. 狭义的学习概念; 3. 学生学习 的特点。(二)学习种类的了解: 1.加涅的学习分类; 2. 布卢姆的学习分类; 3. 奥苏伯尔德 学习分类。(三)发展的基本理论: 1.身心发展的概念; 2. 心理发展的动力; 3.心理发展的一 般规律。(四)学习与身心发展: 1. 学习可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2.个体的身心发展为学生

12、 提供可能。二、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1.动机的含义; 2. 构成动机的基本因素; 3.动机的主要功 能;4. 学习动机的含义; 5. 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 6. 学习动机的功能。(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 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 2. 激发与维 持内在动机的措施。三、知识的学习(一)知识的理解: 1.理解的含义; 2.理解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3.理解发展的特 点;4. 提高小学生的理解水平。(二)知识的巩固: 1.获取知识的表征模式; 2. 遗忘的规律; 3. 促进小学生知识巩 固的策略。(三)小学生知识的转化: 1. 陈述性知识的含义; 2. 陈述性知识的

13、获得的含义; 3. 促进陈述性知识获得策略; 4. 程序性知识的含义; 5. 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含义; 6.促进陈 述性知识向程序化知识转化的策略。(四)知识的应用:1. 知识应用的含义及对小学生发展的意义; 2. 知识应用的形式; 3. 知识应用的过程; 4. 引导小学生应用知识。四、技能的掌握(一)技能的基本知识: 1. 技能的概念; 2. 技能的特点; 3. 技能的种类。(二)认知技能的学习: 1. 认知技能的学习过程; 2.促进认知技能形成和提高的方 法;(三)动作技能的学习: 1.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及特征; 2.练习曲线; 3.促进动作 技能的形成。五、学习迁移(一)学习迁移的概念及作

14、用: 1.学习迁移的含义; 2. 迁移的作用。(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1. 根据迁移效果分类; 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分类; 3. 根 据迁移的方向分类。(三)小学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六、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的基本知识: 1.学习策略的概念; 2. 学习策略的种类。(二)常用的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 2.复习策略; 3. 阅读策略; 4. 问题解决 的策略; 5. 元认知策略。(三)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 1. 影响学生学习策略掌握的因素; 2.记忆策略的培 养与训练; 3. 阅读策略的培养与训练; 4.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与训练; 5.元认知策略的 培养与训练。七、创新教育心理(一)对创

15、新与创造的认识: 1. 理解创造; 2. 创造的特征; 3. 理解创新; 4. 创新与 创造的关系。(二)对创造力或创新能力的认识: 1. 理解创造力; 2. 创造力的特征。(三)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的含义; 2. 创新思维的特征; 3.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 的区别。(四)想象: 1. 想象的含义; 2. 想象在创新中的作用。(五)联想: 1.联想的本质; 2.联想在创新中的作用。(六)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1. 发散思维的含义; 2. 发散思维的特征; 3. 集中思维 的含义; 4.集中思维的主要特征; 5. 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区别。(七)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1.逻辑思维的含义; 2. 非逻辑思维的含义; 3.非逻 辑思维的特点; 4. 非逻辑思维的种类。(八)小学生创新心理的发展: 1. 小学生创新类型的发展; 2.小学生创新心理过程 的发展。(九)小学生创新心理的培养: 1. 创新人才的心理素质结构; 2. 培养小学生创新心 理的教育条件。八、品德心理(一)品德心理的基本知识: 1.品德的涵义; 2.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3.品德的心理 结构; 4.品德形成的过程; 5.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二)小学生道德认识发展与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