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潜在课程研究论文.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028099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中的潜在课程研究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堂中的潜在课程研究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堂中的潜在课程研究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堂中的潜在课程研究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堂中的潜在课程研究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中的潜在课程研究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中的潜在课程研究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中的潜在课程研究论文课堂中的潜在课程研究论文【摘要】:p :课程分为两种,正规课程和潜在课程。课堂中的潜在课程对学生有着不可无视的作用。课堂中的潜在因素如下:老师自身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班级学习因素及教材中表现出的价值观、道德观。【关键词】:p :课堂潜在课程研究人一生关键的开展时期根本上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而这些时间又根本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可见,人在课堂中获得的一切都会影响其终身。课堂是对学生施予知识、道德、人格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主要场所。课程分为两种,正规课程和潜在课程。正规课程是有明确目的和方案的,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潜在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

2、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经历。课堂中的潜在课程对学生开展的影响作用是不可无视的,假如无视了潜在课程,学生就不能受到完好的教育。一、潜在课程概述一潜在课程是学校课程的组成局部潜在课程也称为隐性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如校园环境师生交往、同学交往、学校管理体制、班级管理方式、校风、学校办学思想等等。这些内容经常地、非系统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潜在课程作为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二潜在课程的内容1.物质层面的潜在课程。物质层面的潜在课程隐含于学校的物质空间。学校的物质空间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它潜藏着一定的价值、观念、美感等,对学生的心

3、理品质会产生潜在的影响,如学校所处的地域决定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构、教室内的设计及色彩。2.互动层面的潜在课程。互动意指师生互相作用构成的一种情境,师生互动又称教学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也是潜在地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意、人格等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互动层面的潜在课程的心理学理论根底可以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来解释,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交互决定论”。该理论认为,行为、个体和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一个系统。交互决定论又主要表现为一种“观察学习”,即只靠一定的认知表象和情感反响,即可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人格特质,并可引导后继行为。师生互动过程对每一学生

4、个体而言既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学习过程从而潜在地影响其心理品质的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包括空间上的灵敏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更多的个人或小组教学而不是大班教学”。这种教学能形成一种气氛,它有助于学生进展批判性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好奇心、冒险精神的养成,有利于做到自我指导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3.文化层面的潜在课程。文化层面的潜在课程诸如学校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课程信息传递、心理气氛等都潜在地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品质的形成。三潜在课程的特点1.整体性。潜在课程提供应学生的是直接的和间接的、道德的和审美的经历,并且都是一种

5、整体性的经历。2.潜在性。潜在课程是潜移默化地把有关道德的、审美的、性别角色的、政治的、知识的经历浸透到详细的活动过程中,从而把经历传授给学生。3.主动性。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内部摄取机制或认知构造,对潜在课程传递的经历进展选择加工,表达出自觉、主动的特性。 4.愉悦性。潜在课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承受传统的教育性经历,在一种陶醉、愉悦、亢奋的心理状态下承受教育。二、课堂中潜在课程因素的研究课堂中潜在课程因素涵盖范围很广,几乎涉及课堂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和课堂中师生的各种言行。一老师自身因素老师的人格、教风老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老师的知识、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等互相

6、联络,以整体的方式呈如今学生面前,起着一定的示范作用。在课堂里,老师的人格因素主要通过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等对学消费生影响。假设老师只是把教书当成自己的任务,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那么这位老师肯定是位不负责任的老师,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担负着“育人“的任务。他教出的学生会是冷漠、刻板的人。假设老师将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只是看作传授知识经历,还看作是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社会适应力、创造力的培养,并将学生看作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情感、需要以及各种才能的活生生的人,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自身的开展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就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划一、呆板、僵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

7、生在课堂上感到压抑、缺乏兴趣,产生焦虑、自卑、逆反、烦躁的心理,学习上的被动、应付的态度。而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学习、作业评价、争论辩论等教学方法,那么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安康开展。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不仅可以依靠和利用学生的情绪,而且可以培养和开展他们的情绪,还指出,要激发学生独立探究的思想,这种思想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络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否那么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教风是老师在长期教育理论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定和作风,是老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达,教风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8、,对学生的人格品质、道德修养及学生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教风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都有促进作用。二人际关系因素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作用,进展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影响的过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无不对学生的成长发生着影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在一项研究中证明,凡老师寄予高期望的学生,经一段时间后其学习成绩均得到相应的进步,这种期望所产生的效应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他们对这一效应分析p 后认为,被期待儿童往往对老师也施以有利的反响影响,并且产生更深的信赖,这种心理上的互相期待的和谐统一,对学

9、习和智力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课堂中,由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创造的关系气氛,也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三班级学习气氛当然,学生的主要任务便是学习,一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发现:假如儿童处于一个学习气氛浓重,对团体成员的学业成就评价较高的同伴团体中,儿童也会受其影响而努力获取较大的学业成就,以赢得同伴的赞许并在团体中处于较高地位;反之,假如一个团体对儿童的学业成就评价较低,其成员也很难为获得较大成就而努力。在一个学习气氛好的班级里,假设有一个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但是他和别人说话和别人玩都没有人理他,那么在他看到别人都在学习后,他也会不自觉地看书学习。假如是在一个学习气氛不好的班级里,即使有人要好好学习,有人想好好学习,但是大家都在说笑都在玩,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他又怎么能学习呢?他是想学也学不好了。【参考文献】:p :1朱金香、韩桂叶等.老师职业伦理学.2叶澜.教育概论.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