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02578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 导入回顾并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谁?”(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战国末期的秦国又有怎样的发展。多媒体展示秦始皇的画像以及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教师: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面这幅画像是秦国的一位君主,同学们能猜到他是谁吗?(学生回答)教师:对,他就是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纷战并建立了统一的秦王嬴政。大家来看看著名的诗人李白是如何描写他的。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教师:大家看到诗句中的“六合”二字,有同学知道“六”这个

2、数字代表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六个诸侯国(战国时期除了秦国以外的六个诸侯国)。李白这两句诗描写的就是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实现天下统一的事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段历史。教师:同学们,在战国后期六国联合对抗秦国,在这样“全民抗秦”的历史背景下,为什么是秦国能实现统一天下的重任呢?学生可结合前面课文学习到的有关“都江堰的修建”、 “商鞅变法”或者“法家思想发展”的内容分析原因,也可以结合“春秋战国的纷争”中提到的战争使人民遭受损失,所以人们渴望结束战争、天下太平等来展开讨论。教师总结:秦国统一的历史条件有:1.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2.长平之战,其他六国的力量被削

3、弱了;3.秦国国君重用人才,礼贤下士;4.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方针;5.统一大业顺应人民的愿望,符合历史的潮流。教师:秦国花了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那么秦始皇是怎样守业的呢?教师:同学们看到示意图上处在最高处的人是嬴政,他是国家权力最大的统治者,他还给自己的身份创立了一个新名称,叫做“皇帝”。那么他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怎么统治全国呢?他在宫中设置了哪些主要官员辅助他呢?分别起着什么作用呢学生: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教师:那么中央政府的事务有官员帮忙处理了,但是秦朝疆域辽阔,那么

4、多土地和人口谁来管理呢?学生:秦朝在地方上设置了许多郡县,有郡守和县令来管理。教师:我们通过这幅示意图就能看出,地方上的官员听命于中央,中央政府的官员又要听命于皇帝,由此皇帝就能总览各项大权。他一个人发令,全国都要听命。我们把这种秦始皇开创的政治制度称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同学们看看,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多聪明啊!大家知道这种制度在我们国家一直用到什么时候才结束吗?学生:清朝。教师:不错,我们中国一直沿用这种政治制度,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2年,持续了两千多年,它的生命力够强了吧!教师:我们已经了解到秦朝是怎样维护统一、巩固统治的,最后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个秦朝的疆域究竟有多宽广。请一个

5、同学来为我们描述一下秦朝当时的领土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看,最远到达了哪里?学生: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教师:同学们可以试试闭上眼镜来回忆秦朝疆域图,咱们可以猜想到,当时古人对大海还是知之甚少,所以东边和南边的领土就以海为界,北边以防御匈奴的长城为界,我们只要着重来记西边的边界-“陇西”这个词。这么壮丽的江山,我们可以想象秦始皇坐拥天下是多么地得意,他相信秦帝国可以传给他的子子孙孙,从二世乃至万世,可是历史真能如他所愿吗?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有关秦朝历史的第三幕“帝国崩溃”。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本课要点知识。随堂测验教师:学完这课,我们来检验大家学习的效果如何吧。多媒体展示随堂测验。能力提升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秦王扫六合这一课,不知道秦始皇嬴政到底给同学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大家都来议一议,秦始皇到底有什么功绩又有什么过失呢?(如果时间不够,就把评价秦始皇的问题作为课后探究题留给学生。)焚书坑儒:目的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巩固秦的统治,出发点很好,但是手段极其残暴,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给“百家争鸣”局面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使古代文化遭受了巨大损失。这是我们应该批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