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复习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023742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复习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能流畅地译成现代文。2背诵为学第一段、木兰诗和诗词五首3了解课文所记叙的中心内容,理解作品所表达作者的感情。(二)能力训练点1整体感知,感受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2灵活应用所掌握的文言知识,进行综合阅读分析。(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求实务真的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的情操。(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悟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的内在美和作品精巧布局的构思美。二、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知识汇总,编写如知识点汇总细目表。2进行单元巩固训练,知识抢答,误点矫正,以练代讲。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字词的

2、理解可加强朗读训练。2作品思想性的体现与理解。四、课时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投影仪。2知识细目表及知识抢答题。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组织学生参加抢答赛。2质疑及误点矫正。七、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师生共同回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人多方面的生活情景,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感受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如不怕鬼、智勇双全的宋定伯;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熟而生巧的卖油翁等,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古人的思想、人生观等。另外,我们学习了通过人物的语言、举止和表情来揣摩人物思想性格的方法;了解了虚词在修饰、补充说明、连接和表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

3、够背诵规定要背诵的课文,学习揣摩诗歌的语言特点。(二)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学生进行单元知识细目表汇总或制作知识小卡片,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汇总1字词的音、形的掌握。2文言实词和一些虚词的理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指导翻译。3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整理。4文章所揭示的主题及写作方法。5重点句子的理解。6重点语段阅读分析。7知识探究。(三)质疑释疑,并进行误点矫正(四)师生互动,进行知识抢答学生根据复习汇总表设计3个题型不同的题例,集体抢答或分组抢答,教师或学生做评委,集体评点或误点矫正。(五)课堂综合训练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

4、如?富者曰:予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1这段文字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贫、富二僧对待去南海这件事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按要求用原文作答。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说,表现了他只强调,则不但表明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而且表明他对物质的要求之高;表明贫者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低。、是明写贫者的行动,他终于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成功;表明富者的物质条件准备永无完备之日,则暗写富者到底没能去南海。2为什么贫者能取得成功,而富者却始终未能去南海?答:3贫富二僧的鲜明对比证明了什么道理?

5、答:(六)拓展廷伸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回答文后题目。(40分)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画地,教以书写。多诵古人丈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废寝忘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文言文里的而一般起连接作用,通常表示:A.并列B修饰C顺承D转折。下面句中而字各表示什么关系,在四种关系中选取相应的一种,将其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8分)四岁而孤()借而读之()稍长而家无书读()或因而抄录()2下列句子中的书字,句和句中的意思相同。(2分)A教以书写B家无书读C惟读书是务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的感想如何呢?写一篇300-400字的短文。(3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