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调查研究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01988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调查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调查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调查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调查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调查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调查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调查研究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年中国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调查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概述 1第一节行业特性 1一、行业定义 1二、行业发展概况 1三、产业链概述 3第二节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6第三节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技术变革与产品革新 6第二章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运行经济环境分析 6第一节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6第二节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6第三节2011年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相关政策及影响 6第三章汽车用开卷落料上游行业分析 6第一节上游行业发展现状 6第二节上游行业对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发展的影响 7第四章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生产分析 10第一节行业生产规模及增长速度

2、 10第二节产业地区分布情况 11第三节优势企业目前现状及产品策略 13第四节行业生产所面临的问题 14第五节未来几年行业产量变化趋势 15第五章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市场分析 16第一节市场规模分析及增长速度 16第二节市场集中度分析 18第三节区域市场分析 18第六章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产品市场价格分析 20第一节价格特征分析 20第二节影响行业市场价格因素分析 20第三节主要品牌产品价位分析 20第四节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 20第七章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市场渠道分析 20第一节销售渠道形式 20第二节市场渠道格局 20第三节销售渠道要素对比 20第四节对竞争对手渠道策略的研究 20第五节各区域市场

3、主要代理商情况 20第八章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品牌分析 20第一节品牌数量分析 21第二节品牌推广方式分析 21第三节品牌美誉度分析 21第四节品牌的选择情况 21第九章汽车用开卷落料用户分析 21第一节用户认知程度 21第二节用户关注的因素 21第十章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进出口分析 21第一节我国出口及增长情况 21第二节主要海外市场分布情况 22第三节经营海外市场的主要品牌 23第四节进口分析 23第十一章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竞争分析 25第一节行业竞争分析理论基础 25第二节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5第三节竞争组群分析 25第四节进入者分析 25第五节汽车用开卷落料替代产品分析 25第六节行业竞争

4、成功的关键因素 25第十二章行业主导驱动因素分析 25第十三章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市场预测 25第一节海外市场发展预测 26第二节我国市场资源配置前景 26第三节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26一、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市场空间分析 26二、未来几年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 26第十四章企业分述 26第一节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27第二节上海宝钢阿赛洛激光拼焊有限公司 27第三节沈阳宝钢钢材配送有限公司 27第四节马钢(芜湖)加工配售有限公司 27第五节重庆宝钢汽车钢材部件有限公司 27第六节蒂森克虏伯激光拼焊板(武汉)有限公司 27第七节长春一汽宝友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 27第八节广州花都宝井汽车

5、钢材部件有限公司 27第九节武汉武钢钢材加工有限公司 27第十节鞍钢蒂森克虏伯钢材配送(长春)有限公司 27第一章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概述第一节行业特性一、行业定义汽车用开卷落料是汽车表面覆盖件卷板经开卷、清洗涂油、校平、落料和码垛以适合汽车制造应用。汽车用开卷落料在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厂中已普遍采用。目前随着国内汽车工业逐步向高档汽车发展,采取自动化开卷落料线的汽车厂家越来越多,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产品质量、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目前国内市场也开始使用自动化开卷落料线,其主要工作原理是由起重机将卷料放上卷料备料台,然后装载到上料小车上,上料小车运行到开卷机,上料小车回位后,完成卷料与整线的对中,穿带

6、结束后,料带经过四辊式送料机组进行料头剪切,进入清洗机进行料带的清洗。经过清洗后的料带进入校平机组;被校平后的板料进入地坑,形成一个缓冲带(补偿环),以补偿卷材在开卷校平部分连续运行和进入落料切断冲模时的间歇动作的速度差。在地坑的一侧,装有光电反射器,当卷材下落到地坑时,反射器给出信号使驱动开卷装置的电机停止工作,卷材进给中断。经过几次落料切断后,地坑中的卷材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光电反射器发出信号,使驱动开卷装置的电动机起动,恢复卷材进给,开卷校平。从地坑上来的板料进入向落料压力机进给的装置,落料压机落料及堆垛。二、行业发展概况国内汽车用开卷落料生产最初由汽车生产厂家自行配套生产。随着国内汽车

7、市场扩张,以及零部件加工市场化,汽车用开卷落料产品生产开始走向市场。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一些主要钢铁企业就开始借鉴并系统研究国外先进的钢材配送销售模式,建立配合汽车厂家生产的车用开卷落料生产线。如宝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率先在华南、华东地区的重点用户中建立车用开卷落料生产线,形成加工配送中心。国外一些企业也瞄准中国的汽车庞大的市场规模,纷纷来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合资或独资建立开卷落料生产线开始汽车用开卷落料生产配送。目前,国内已经是钢铁和汽车生产大国,市场供需规模巨大,吸引各方投入汽车用开卷落料产品生产。国内汽车用开卷落料生产线较多,各类投资者除汽车生产厂家自身配置外,钢铁企业、外资企业、有实

8、力的钢材经销商以及国内一些专业仓库等在现有的专业仓储基础上,配套建设车用开卷落料线为汽车生产厂家提供开卷落料产品和配送服务。因国内电子机械设备生产技术有限,而下游轿车领域对开卷落料产品的性能要求较高,国内生产线多从日本、韩国、意大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目前,国内汽车用开卷落料出现了“三高”趋势,即生产线技术装备水平越来越高、产品加工精度越来越高、加工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另外,国产设备生产线也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如济南二机床集团公司已经可以生产车用开卷落料生产线。国产生产线产品还处于中低端市场。在未来的510年,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钢铁产品将逐步从原材料产品向社会消费产品转换,钢铁行

9、业把销售过程向用户加工制造过程的第一道工序或第二道工序延伸,这样就使供应商与用户形成牢固的供货渠道和不可分开的供应链。随着汽车生产企业对成本控制关注度上升,汽车用开卷落料产品由专业生产厂商供应的比例将会保持上升趋势。三、产业链概述1、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产业链是建立在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的,以若干个企业为节点、产品为小节点纵横交织而成的网络状态系统。产业链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垂直的供应链,另一种是横向的协作链。垂直关系是产业链的主要结构,一般把垂直分工划分为产业上、中、下游关系,横向协作关系则是产业的服务与配套。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为钢铁行业。中游为汽车用开卷

10、落料行业。下游为汽车行业。2、相关行业简述(1)钢铁行业在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钢铁工业无论是在产品结构、冶炼技术还是在轧制水平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钢铁产量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00年我国铁、钢、材产量分别为1.31亿吨、1.28亿吨和1.31亿吨,而2010年则增长至5.9亿吨、6.27亿吨、7.98亿吨,分别增长3.5倍、3.9倍和5.1倍。占全球钢产量份额也由2000年的15.0%增长至2010年的44.9%,超过钢产量排名第二到第十的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德国、乌克兰、巴西、土耳其的总和。2011年,我国钢铁粗钢产量6.955亿吨,占世界产量的45.5%

11、。2011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63.28亿元,同比增长13.16%;实现营业利润186.95亿元,同比下降51.11%;实现净利润176.72亿元,同比下降44.31%。整个钢铁行业的盈利受制于普钢类公司的大幅亏损,2011年度净利润下降47.36%。其他细分行业,由于需求较为稳定因而业绩表现良好,特钢类实现了50.73%的净利润增长;钢管类公司实现了6.27%的净利润增长;钢构类公司实现了16.31%的净利润增长。(2)汽车行业201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是近10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同比增长仅为2.6%。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乘用车累计销售1449万辆,商用车累计

12、销售403万辆。高速增长两年的中国车市在产业刺激政策退出后,显示出明显的疲态。在产业政策以及合资自主品牌崛起等情况下,自主品牌市场在过去的2011年遭遇市场的严峻考验,共销售611.22万辆,同比下降2.56%,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3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1年的进口车市场表现出火热的一面,据中国进口贸易有限公司发布数据显示,以海关进口量来看,2011年累计进口超过100万辆,同比增长30.1%,进口乘用车全年进口量为98万辆,同比增长30.1%,其中SUV增速最高,达到36%。第二节 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第三节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技术变革与产品革新第二章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

13、运行经济环境分析第一节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第二节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第三节2011年汽车用开卷落料行业相关政策及影响第三章 汽车用开卷落料上游行业分析第一节上游行业发展现状在汽车中,钢板用量一般占汽车钢材总用量的55-80%。一般汽车中钢、铝、塑料所占比例分别为511210。构成车身的部件大致分为面板部件、结构部件、行走部件及增强部件。这些部件对应不同的用途要求,具有不同的性能。例如,面板部件要求板材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强度、延伸性、抗凹陷性、耐腐蚀性等;结构部件要求板材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强度、碰撞能量吸收能力、疲劳耐久性、耐腐蚀性、焊接性;行走部件要求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刚性

14、、疲劳耐久性、耐腐蚀性、焊接性;而优良的碰撞能量吸收能力、焊接性对增强部件来说特别重要。汽车用钢板从生产工艺特点划分为热轧钢板、冷轧钢板和涂镀层钢板;从强度角度可划分为:普通钢板(软钢板)、低合金高强度钢板(HSLA)、普通高强度钢板(高强度IF钢、BH钢、含磷钢和IS钢等)和先进高强度钢板(AHSS)等。在以强度划分的钢板中,前两类钢种目前国内外应用均已趋于成熟;第三类钢种在国际上已批量商业化应用,国内也处于研制、试用(IS钢)和推广应用阶段;第四类钢种在国际上处于研制趋于成熟和推广应用阶段,国内处于研制起步阶段。高强度钢板是汽车钢板材料未来发展的主题之一。从现代汽车用板材的发展趋势看,减轻

15、车重、节约能源、利于环境保护成为影响其发展的决定因素。因而,减重并提高安全性的高强度钢板,提高车体寿命和美观的高质量涂镀层钢板,可承受复杂件成型并减少成型工序及成型件数量的超深冲钢板,具有高成型性、表面润滑及耐蚀性、焊接性良好的多功能钢板,强度与成型性皆优的新产品,仍然是汽车板需求、开发方向的主体。钢与铝的竞争不仅在重量上,经济性(性价比)、设计、成型与连接技术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除了技术性能外,钢在成本、实现结构轻量化和有效回收等方面具有优势,在本世纪中仍是汽车生产的首选材料。随着汽车轻量化材料高强度钢板应用的不断扩大,必须大力开展对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板的成型控制技术、相关应用技术和质量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及系统的研究,这是关系到高强度钢板在现代汽车上应用普及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高强度钢板研究开发及应用的现状与发展也更加迫切要求汽车用高强度钢板的研究开发与成型应用技术的紧密结合,以及汽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