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01495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2010-10-2716:00第一勢金刚捣碓勢名考释:金刚捣碓一勢,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 握捶下捣, 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 化名字,更便记忆。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 名。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要领: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第一势共7个动作。眼法以正 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 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

2、 搠、引搠,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档,震脚等法。歌诀:捣碓着法变无穷,搠采挤按学用精。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第二勢揽擦衣(揽扎衣)勢名考释:此勢是说明作用的。陈氏原名揽擦衣。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 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 衣。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图像 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勢不同,故不采用。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要领:此勢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 作的步法仍为上勢金刚捣

3、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 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扌朋,右小 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当年我学此勢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 师改为合在心口前。歌诀:揽擦衣先右下搠,右采左按进靠攻。随勢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第三勢六封四闭勢名考释:此勢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矢闭自己的门户, 做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 不只限于这一个勢子。在陈氏太极拳各种着法中,都含有这两层意义和作用。陈氏老架第一路(十三勢

4、)无此名,其他几路则有此名,108势太极长拳中也有此 名。陈鑫先生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也无此名,但曾说搂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闭。一个手足斜开的大敞门勢子,反以封闭为 名,意更深远。各勢太极拳仍有“如封似闭”勢名,与此势毫无相同。当今陈氏一路有6个六封四闭,二路(炮捶)只有1个。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头套)虽无六封四闭之名,但在揽擦衣与单鞭连接之处有搠 捋挤按的动作练法,今命名为“六封四闭”。要领:此勢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右凡五转。步法从右 弓步变右侧马步。右扑步。成左后虚步。手法包括搠、采、捋、按等法。据洪均生先生讲,陈发科师爷教此勢时总说:捋时左手贴腰向里缠,右手松肩

5、沉肘下塌外碾,而且捋的姿勢是用右腕掌之间搭在 对方的左肘矢节外上侧。说必须这样四两拨千斤中的“拨”方能有作用。从来不许以右 手托对方的左肘,认为手总托不动对方肘部下沉的劲。但如今一般习此勢却都左手逆缠, 高齐左眼,而且以右手托对方的左肘,不知从何时何人变的。歌诀:六封四闭捋采变,顺勢左捋塌外碾。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按闭中封。第四勢单鞭勢名考释:此勢是象形的,勢子完成时两手左右展开,如同横担一条鞭似的。陈氏一路有7个 单鞭,二路(炮捶)只有1个。陈鑫先生在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左转身蹬一根一勢也名为中单鞭,并说明作用为手脚齐用法。“今已无人知晓。 各式太极拳名均相同。要领:此勢共有5个动作

6、。眼法在一、”二两动作注视右前方。从第二动作完成,便转向左前方。身法右、左、中、 左、右凡五转、步法从左后虚步,变左前虚步,左小扑步,左侧马步,成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引左按,左引右挤,左进步靠、左肘、左按、挤等法。陈鑫先生讲解此勢作用,右臂含有臂折靠法。歌诀:单鞭一勢最为雄,一字长蛇互西东。右挤左化左步靠,肘打按挤法更巧。第五勢左转身金刚捣碓勢名考释:与第一勢金刚捣碓同。但洪师加“左转身”三字,以别方向,使学者更为明确此 勢练法不同处。要领:此勢共6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转身后方向不变,即为正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右、左凡六转。步法从单鞭末动作的左弓蹬步变左半盘步,左扑步,左大盘 步,

7、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左前搠、右收搠左转身搠、抱缠、膝 打、震脚等法。此勢与第一金刚捣碓不同之处,从勢的结构观察,便可看:前者是从两手下垂,两足并立的合勢变开勢,又变为合勢的。此勢则是从手足同开 的单鞭变为合勢的。前勢是正面接手,对方的手、步均在我手、步里侧;此勢则是对方从 我左手外侧进攻,手足始终在我左外方的。歌诀:左转捣碓先引搠,转身化拿兼膝攻。妙在有形似无形,抱捶震脚勢沉雄。第六勢白鹅亮翅勢名考释:此勢是象形的。取名重在“亮翅”二字,使人一见此名,便可领悟它是讲手部的 开,而不是合,与腿无矢。陈氏老谱所载命名为“白鹅亮翅”。白鹅亮翅一名,老谱释 为“鹅”性凶狠,又有温善

8、之态,故名。各式太极拳均为白鹤亮翅,我依老谱所载。要领:此勢在陈氏太极拳一路中共有3个。势名虽同,而练法、作用不同。此勢共3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金刚捣碓末动作的 小正马步变左侧马步,经外八字步成左前虚步。手法包括左转搠拿,右采左按等法。歌诀:鹅性凶狠面文静,左手下按步含攻。退步右采拴身靠,眼光四射顾盼定。第七勢搂膝拗步勢名考释:此勢是说明动作的,重在“拗步”二字。因我们日常行走时,迈右步则左手向前 摆动,迈左步则右手向前摆动。拳勢的动作却与人的生活习惯相反,是右或左手足一同向 前,故名之为:“拗步”。各式太极拳均有此名,而练法不同。要领:此勢共5个动作。眼法不变向正

9、前方(西南),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 手法包括右手引搠法,进左步捋法,左手肘、挤法、松合全身之劲,贯于两手指尖法。歌诀:搂膝拗步右引搠,左步斜进捋挤成。敞开大门随意使,六封四闭虚要灵。第八勢初收勢名考释:此势是说明动作为向内收脚。而且表明从一路金刚捣碓至此,是初次收法。拳论所 说“收即是放”,此勢虽步退内收,手亦前放。听洪师讲,陈发科师爷教此勢时,经常发岀收回的口令。我估计当年杨露禅学此勢 时,也可能因听到“收回”二字,而讹为“手挥”,于是后来美化其名加“琵琶”二 字,而名之为“手挥琵琶”。陈氏太极拳原来初收与再收的练法相同,都是松肩沉肘, 手走外下弧线而收的。洪师把再收的练法改为手走

10、里上弧线,因初收练法左手为顺转,再收的左手为倒转,多了一个收法,区别初收、再收不同的练法,符合陈鑫先生咏再收七言俚语:“初收转圈自然好,未若此圈十分巧(圈是周身转不但手足,而手足在外易见故以 手转言之)。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愈觉小,越小小到没圈时,方归太极真神妙99要领:初收、再收都是两个动作。眼法都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初收右转,再收则左转变右 转;步法初收以左弓蹬步变左侧马步,左小侧马步,再收是从左侧马步变右后虚步,成左 前虚步,手法前者为左搠,收搠,后者为进左步挤,变右转身退步捋。歌诀:初收转圈自然好,退步搠法进为要。收回原为老勢名,拳家更名尽玄妙。(注:“收回”勢名,载于陈氏拳械谱,是

11、五套捶中的老勢名称。)第九勢斜行拗步勢名考释:此勢是说明动作方向的。因一连三步都是斜向左前进行的。斜行拗步系老勢名称, 在陈氏太极二路(二套)中也有此名。陈鑫先生在七言俚语中介绍此勢:“斜腕吊踝真难看,此中自然有高见,妙手空空从何来,太极图中贵善变,善变神机无滞形,功夫归根在百练”要领:此勢共5个动作。眼法向左前方,虽因身法、步法的变化前进,眼法方向始终不变; 身法右、左、左、右、右凡五转,步法从前勢初收的左小侧马步变右独立步,左小盘步, 右侧马步,右大盘步,成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收搠下踹,左转下拿,右进步平捌,右转 搠,进左步撩阴靠。歌诀:斜行化拿左脚踹,进步平捌转身采。右转搠法无穷变,三进

12、左肩侧身靠。第十勢再收勢名考释:此勢名称是说明动作的,因第二次收勢中,所以名为“再收”。各流派太极拳无 此名。要领:此勢亦两个动作,眼光向左,随身右转90。仍为左前方,因身、步法变方向,实际 眼法未变;身左、右两转;步法从前势斜行拗步末一动作左侧马步,变右后虚步,左小侧 马步;手法包括进步左挤,右退步转身捋法等。歌诀:此勢转圈皆倒转,太极拳法贵善变。进挤退捋着中法,左脚收回腰下塌。第三十八勢小擒打(一名小擒拿)勢名考释:此勢是接演手红捶而变的。对方接我右拳,欲向右退步,引我右臂使我成背勢,我 随勢进步前搠,再因敌变化的着法。要领:此勢共4个动作,眼看右前方。身先右后变右、左、左凡4转。步法从前

13、勢末动 的左弓蹬步变右前虚步、左扑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进右步搠、右采左按、左转身搠、 左上挤右下按等法。据洪师讲,当年陈发科师爷讲解此勢时说:这个勢子的最后一着虽然同是一挤一按,但上挤下按的劲分两截,较为厉害。因为对 方只顾注意我的左手。而用右手向上搠挤,我以左手贴胸部也向上搠挤,对方的气都集中 在上盘,对方的右腿在我左腿里侧,他的劲难以下塌,因而不免下盘空虚。而且未防我同 时以在后方的右手攻到小腹报海,我虽用暗劲发岀,但劲向下按,可使对方的气突然成为 上下两截断开,而致气脱休克,在互相试验时,必须注意右手按劲,不可真的按在对方气 海穴。所以陈发科师爷常常教导:对抗不可能常胜,而应常保不败。

14、输要输得有理,赢得须有分寸。这就是“既有拿 手(不败),还有招手(不伤人)”。歌诀:小擒打先沉右肘,右脚转进上步搠。右手采拿左手按,左脚再进挤按成。第三十九勢抱头推山勢名考释:此勢陈鑫先生解为:“有人从我背后袭来(此势是从小擒打末一动作变的),来勢既猛,用意不善,我 必须转身应敌。转身时为防击面部,故须抱头。转身后对强敌不应软弱,纵使他是座山, 也应以全力将他推倒。陈鑫先生有七言俚语赞比勢:“推山何必上抱头,唯有劈顶据上游。转身抱首往前进,推倒蓬瀛盖九州。”要 领:此勢共6个动作,眼法在第一个动作转向右后,以下系向右方。身法左、右、左、 右凡6转。步法从小擒打末一动作的左侧马步变左半马步、内八

15、字马步、右前虚步、右 扑成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倒搠、右转靠、右转退步,右捌兼右足转带,左引右下挤、右 双按等法。歌诀:抱头推山右倒扌朋,右转靠肘变化中。左手掩面柔无骨,锁扣双推山欲崩。第四十勢三换掌势名考释:取义同前要领:如前势、不同之处是步法上的区别,此势主要练习左步松沉配合手法的变化,达到 上下相随。第四十一勢单鞭勢名考释:取义同前。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第一动作向右,后均向左、身法左、右、左、右凡4转。步 法从三换掌末一动作的右半盘步变外八字马步、右侧马步、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左引右 按、左靠、肘、采、按等法。歌诀:声东击西势锻强,此勢平日善用方。转身靠肘按变挤,一字长蛇应八方。第四十二势前招(一名前昭)#/29勢名考释:说明作用以前方为主。陈鑫先生名为“前昭”。解“昭”为看。可能是豫省万 言要领:此勢共两个动作。眼法向前。略偏左;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单鞭之左弓步变左侧 马步,左前虚步;手法为左侧扌朋、右收法扌朋。这个势子的运输和手法是云手的缩小、步法 是斜的活步。陈鑫先生引易经卦象为“小过”。谓此折小巧灵便,如鸟之回旋,角 度不大,而十分轻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