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00897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辅导资料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015安徽六校模拟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完成12题。1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D每个

2、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答案C解析由图示内容可知后面的各种现象都是由砍伐自然植被引起的,A、B、D三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2现今的西双版纳农业生产类型属于()A雨林生态农业 B热带种植园农业C基塘农业 D河谷农业答案A解析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可以判定这里发展的是立体农业与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光照与地形。下图中的虚线为某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据此完成34题。3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B解析图示区域位于

3、日本本州岛。以虚线为界,岛屿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A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B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C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地形D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答案A解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北界取决于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我国1月0 等温线大体沿秦岭淮河一线,与北纬34基本吻合。读图可知,日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北界明显偏北(北纬38左右),说明本州岛冬季热量条件好于我国同纬度地区,主要原因是该岛受海洋和暖流影响较强。下图为美

4、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5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答案B解析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是水分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6影响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答案A解析纬度发生变化,热量发生变化,自然带也随着变化。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为我国高山林线理论海拔等值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78题。7高山林线分布高度()A最高的地区是横断山区B太行山区西侧高于东侧C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主导因素是热量D西部普遍高于东部的主导因素是水分答案C解析

5、狭义的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一般规律: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少,林线越高。由图可知,最高的地区是喜马拉雅山区;太行山区东侧高于西侧; 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同纬度西部普遍高于东部的主导因素是水分。8甲地高山林线海拔较高的一坡是()A南坡冬季风迎风坡B北坡冬季风迎风坡C阴坡夏季风迎风坡D阳坡夏季风迎风坡答案D解析由甲地南坡和北坡林线分布可以判断,南坡高于北坡。原因是南坡位于向阳坡和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9下图为甲、乙两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甲、乙两山地自然带谱数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拔B同一类型自然带在甲山出现的高度比乙山高C

6、甲山地基带南坡较北坡海拔高的主要原因是南坡为阳坡D乙山地雪线北坡较南坡海拔高的主要原因是北坡为迎风坡答案C解析据基带名称可知甲山地纬度较高,乙山地纬度较低,故影响两山地自然带谱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A错;比较两山地可知,同一类型自然带在甲山出现的高度比乙山低,B错;甲山地基带南坡分布海拔较高,说明南坡热量条件好,为阳坡,C对;乙山地位于热带地区,南北坡热量条件相当,但南坡雪线低,说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于北坡,D错。选C。2016安徽桐城测试下图是秦岭南坡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至带为植被带,至带海拔不断升高,读图完成1011题。10带为该坡自然带的基带,则至自然带的变化是()A山地常绿阔叶

7、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B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C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答案B解析该基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至随海拔高度升高,水热条件不断变化,其自然带依次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故选B。11对秦岭南坡各类土地利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比重随海拔上升不断地减少B带土地利用类型的种类较带更多C至带因水热条件减弱导致林地减少D该坡土地利用的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答案D解析图中耕地面积所占比重从至增加;带土地利用类型的种类

8、和带相同,均为五种;至带因开垦导致林地减少;而林地和草地所占面积比重最大,所以为主要土地类型。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2题,56分)122015河南郑州测试(26分)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示山地的海陆位置、山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原因。(10分)(2)判断该山地森林带的森林类型,并分析其南、北坡自然带差异的原因。(6分)(3)说明该地牧民冬、夏季分别在草原、草甸上转场轮牧的必要性及其对草场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10分)答案(1)该山地位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成因: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了垂直气候带,

9、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也相应发生垂直分异。(2)针叶林带;北坡森林带比南坡低,原因是北坡降水比南坡多。(3)必要性:根据低海拔草原和高海拔草甸冬夏季的温度差异,牧民为使不同的草场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而转场(即夏季在草甸上放牧、冬季将牲畜赶往草原);转场轮牧有利于草类植物的“休养生息”、保持生态平衡,防止退化。解析(1)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基带为旱荒漠,可推测山地所在地区为降水少的内陆。山地相对高度大,由山麓到山顶随着水热条件的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及与之相对应的垂直自然带。(2)该山地森林带位于山地草原和高山草甸之间,应为针叶林带。南北两坡森林带分布范围差异大,主要与水分条件差异有关。北

10、坡降水多,水分条件好,森林分布范围广。(3)轮牧可充分利用和合理保护草场资源。132016湖南十二校联考(30分)图一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二为M、N之间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整体性原理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常会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的原因。(8分)(2)请说明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6分)(3)读图二,简析M、N间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6分)(4)在C、B两处山地东侧,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0分)答案(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

11、变;上升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饵料缺乏。(2)受高大山脉阻挡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3)M、N间地形抬升对西风的阻挡增强;P地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4)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不同。纬度位置。解析第(1)题,该处渔场的形成是受沿岸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上升流减弱,水温升高,从而导致鱼类死亡。第(2)题,原因主要从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N之间地形隆起,海拔升高,阻挡了西风,导致P处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第(4)题,C、B两处山地东侧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从基带、自然带种类与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精品地理教学资料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