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006695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射器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注射器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注射器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注射器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注射器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射器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射器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射器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一、 医用耗材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一)医用耗材行业发展机遇1、医用耗材医疗卫生支出费用持续上升,居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全球范围内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整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世界卫生组织于2019年发布的相关报道指出:卫生支出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10%,其增长快于全球经济增长。全球卫生支出快速上涨,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于2021年会发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5-2020年,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支出由410万亿元提升至72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99%,占GDP比例逐年

2、提升,至2020年达到710%;其中个人医疗卫生支出由120万亿元提升至20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73%,增长态势显著。当前,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形势逐步趋于严峻。2015-2020年,世界及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上升,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67%、555%,至2020年分别达到722亿人、190亿人,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932%、1350%。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预测:2030年、2050年,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比将分别达到117%、159%。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2025年、20

3、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分别约为21亿人、3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分别约为150%、279%。未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就医需求将不断上升,各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预计也将同步增长。2、医用耗材居民安全注射意识增强,安全类医用穿刺注射器械市场增长相较于常规类医用穿刺注射器械,安全类医用穿刺注射器械使用后能自动或手动将针管锁死或破坏,可避免针尖刺、划伤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同时,消除使用过的废弃产品回流市场、重复使用的可能性,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基于安全医用穿刺注射器械的安全性能,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世卫组织医用安全型注射器肌内、皮内和皮下注射指南,呼吁全球采用智能安全注射器以解决世界范围

4、内普遍存在的注射不安全问题。当前,因常规类医用穿刺注射器械成本较低,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普遍应用。然而,随着居民安全注射意识增强及肝炎、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疾病持续传播,市场对安全类医用穿刺注射器械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产厂商也在不断加大对安全类医用穿刺注射器械的研发投入及推广力度。根据沙利文研究数据,2021年全球安全类非专科注射相关产品市场规模为505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并持续保持较高增速,预计于2026年市场规模可达到1093亿美元。3、医用耗材行业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支持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医疗器械监管体系建设得以不断完善,

5、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环境得以不断优化,对医疗器械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有效规范及有力支持,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医疗器械行业高质量快速发展。(二)医用耗材行业发展挑战1、医用耗材行业集中度较低,产品竞争格局分散与医疗器械行业其他细分市场相比,低值医用耗材行业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要求较低,因此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且低值医用耗材具备产品种类繁多、规格丰富、市场需求量高等特点,而单个生产厂商生产经营能力有限,因此产品竞争格局分散,市场竞争激烈。2、医用耗材进口国家非关税壁垒限制我国一次性医用穿刺注射器械生产厂商生产具备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具备一定竞争优势,众多

6、产品出口境外市场。各国政府对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准入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和管理,要求生产厂商取得相应的体系认证及产品认证,且对医疗器械产品的监管趋严,而我国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在工艺技术、制造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监管要求不完全匹配,因此进口国家非关税壁垒将对我国医疗器械生产厂商产品出口整体上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二、 医用耗材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据了解,医用耗材行业市场规模从373亿元上升至6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78%,远高于全球增长水平。我国注射穿刺类在低值医用耗材市场中占比最大,市场份额达30%。有关机构预测,我国医用耗材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273亿元。我国医用耗材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比较稳定的60%

7、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产品档次与质量尚需获得国际市场深度认可,产品结构尚需从低附加值向中、高附加值转变,制造模式也需要从贴牌生产转型升级向原始设计制造商方向转变。三、 医用耗材行业产业链结构近年来,我国医用耗材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15年的975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2690亿元。预计到2022年我国医用耗材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942亿元。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尤其是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大,我国医疗市场对医用耗材的需求规模将持续增长。我国医用耗材行业企业众多,有英科医疗、威高股份、鱼跃医疗、乐普医疗、蓝帆医疗、健帆生物、山东药玻、康德莱、振德医疗、凯利泰等。随着我国对于医药行业的重点支持,国内研

8、发人员水平的提高,国内相关企业对医用耗材的研发投入增加,以及医用新型材料的发明和使用,我国医用耗材行业的制造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国的相应科学及制造技术与领先的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拉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数量日益增多,其质量与性能正在赶超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水平。四、 加速到来长期以来,中国高值医用耗材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厂商所占据。而在2022年的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中,趋势明显。例如心脏电生理集采拟中选结果显示,在单件采购模式中,国内主流企业基本全部中标,个别国外企业弃标或出局;在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国产品牌的中标率高达88%;在正畸耗材集采中,隐形正畸产品国内企业

9、报量占比806%,已显著高于国外企业。目前,国内企业在产品成本方面更具竞争力,而国外企业在工具、生产、专利费用等各方面的成本更高,在价格方面并未占据太多优势。集采的最终目的是控费,因此,中选产品多为同质低价的国内头部企业的产品。通过集采,国内头部企业不仅可实现市场份额的加速提升,还占据了渠道优势、赢得了医生信任,为以后更多的新产品进入医院打下了很好基础。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不仅加速了进程,而且还加剧了行业分化。据了解,在集采中,头部国内企业不仅在产品价格上占据优势,在产能以及供货能力方面同样具备优势,这导致中小企业难以与头部企业抗衡。随着集采的提速扩面,这些规模小、创新能力差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更多

10、的市场份额,致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除了加剧行业分化外,集采也在倒逼企业创新。由于不少高值医用耗材的中标价降幅很大,对国内企业的业绩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压力,不少企业已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相关企业研发的方向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材料包括可吸收、可降解材料;新技术主要指核心零部件或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例如3D打印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等;还有企业专注于服务和疾病的解决方案,包括术前规划、术中导航、术后康复,其中手术机器人、手术导航系统、康复医疗器械等成为热门赛道。如果企业能在上述领域有所突破,不仅能为自身建立起坚实的壁垒,而且还能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随着高值医用耗

11、材集采的提速扩面,依靠高额营销费用获取市场,生产同质化产品就能躺赚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未来企业要想脱颖而出,还需更加努力,坚定地走产品创新、品类扩充之路。五、 医疗耗材行业竞争格局医疗耗材行业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欧美知名企业在该领域起步早,凭借技术垄断和品牌优势收割远超商品价值的超额利润。以生命科学实验领域为例,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仍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导,一次性塑料耗材市场基本被欧美的大公司占据。全球生物实验耗材的主要巨头有Corning、ThermoFisher、VWR、GEHealthcare、MerckKGaA、Sarstedt和Eppendorf等欧美跨国公司,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显

12、示,2018年进口品牌占据中国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市场945%份额。大型跨国医疗企业起步时间早,业务结构多元化,不仅提供耗材产品,还提供试剂、仪器设备、技术支持等服务。我国医用耗材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充分竞争市场,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国外医用耗材产品全面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竞争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根据众成数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8,643家,其中,可生产一类产品的企业19,188家,可生产二类产品的企业14,145家,可生产三类产品的企业2,077家。相比国际市场,国内企业数量众多、单个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偏弱、产品竞争趋同质化,市场集中度较低。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对医用耗材行业的政策扶持,国内医用耗材市场逐步健康发展,涌现出一批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拱东医疗、硕华生命、洁特生物及昌红科技为代表的国内医用高分子塑料耗材厂商,和国际领先企业相比,虽有涉及相应领域,但整体来看规模仍尚小,难以与国际巨头形成有效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