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00295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摘要:目前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意愿不高, 对待学习的态度消极,自信心不足。总是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放弃总比努力 来的容易。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探究中学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成因, 尝试发现提出解决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可行性的方法措施。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学习心理 特点原因 对策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1. 学习动机的盲目性较强。农村中学学生大部分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上 高中,为了考大学,或者是我学不好没关系,早一点走入社会可以更早的挣钱, 比有的大学生毕业还找不到工作强多了。学生认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各 方面的能力,提

2、高自我价值意识淡化、盲目性较强。2. 农村中学生都有自己“最不喜欢的课程”,喜好明显。很大一部分农村中学生 对于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的学习较感兴趣,例如数学、语 文、物理等等学科,而对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兴趣缺乏。从而在时间的分 配上对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时间精力较多,而学术性较强的历史 地理、生物、英语时间精力较少。由于喜好的影响,出现严重的偏科。3. 学生的惰性心理严重。对待学习总是觉得很累,什么都很多、什么都很难, 总想用手机找答案,总觉得这样可以很快的解决难题,找完答案不求甚解,认为 这样就会了,从而知识掌握不牢、成绩不理想。周而复始就加重了惰性心理,

3、一 提学习厌恶情绪就会产生,认为做什么都比学习舒服。4. 缺乏自信、压抑、耐挫能力差,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缺乏学习的坚持性。 由于现阶段的应试教育,主要还是以学生分数作为主要量化的依据,致使学生面 临的各学科的学习任务、考试压力就相对的比较大。由于成功的体验较少、压力 大,导致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低。二、造成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原因1.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经济水平相对不高,缺乏文化氛围,大部分农民还处于 低级需要阶段,所以对教育缺乏足够的正确认识、正确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普遍不高,从而影响学生对待学习的认识,进而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动力与许 多心理要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习动力又是推动学

4、习行为持续进行的发动机, 所以,缺乏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2. 学生不喜欢学习或讨厌一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 紧密相关,不同的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具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学生的喜爱程度不 同,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科。二是与一些课程本身具有的特点以及价值紧密相关, 这与课程在中考所占的分值也有着重要的关系,分值越高越重视。3. 学生的惰性心理受农村父母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有很重要的影响。部分家 长对于孩子的学习采取放任的态度,总是在认为我都没有学好,我的孩子会好到 哪去为借口,顺其自然。父母的放任直接导致孩子对学习不重视,学习动力下降。 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5、惰性心理逐渐产生。4. 抗挫折的心理能力比较低,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不是想着寻找方法战胜困难, 而是采取放弃的逃避策略,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世 界是灰暗的、一无所成的,觉得自己事事做不好、处处不如人,怀疑自己各方面 的能力,还没努力的行动,就已经给自己估计出最终的结果是失败,努力也是徒 劳,继而放弃认真努力。经常性的体验失败,否定了自我的价值、怨天尤人,失 去了体验学习快乐的享受,抗挫折的心理能力越来越低。三、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现状的对策1. 要多和家长沟通,向其传播教育的价值和孩子的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深 入了解教育的价值,使其对教育的作用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家长正确对待

6、教育以 后,才能对学生有较合理的期望并且给予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只有 学习动力强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学习,对学习有兴趣。2. 改变教育教学方式,积极地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借助多媒体学习教育教学 方面的讲座,加强心理类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与 学生角色转变的关系。老师尊重学生固有的人格,重点关注学生的性格、习惯、 生活方式的差别,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创 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使学生心理逐渐强大,健全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3. 学生的惰性心理受农村父母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

7、有很重要的影响。事物都 具有两面性,惰性心理是阻碍学生成长的最大绊脚石,也是学生成长的推进器, 战胜了他就会获得坚强的意志,被他征服就会失去信心。作为教师要积极的帮助 学生战胜惰性,具有坚强的意志,毅力的心理品质,这样才会在学习上以及其他 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提升自信心、增强生活的幸福感。4. 提高学生应对挫折能力,使学生具有坚韧的心理素质。利用班会等活动,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阴影,明确自 我价值,慢慢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变化,对于实现新课改的素质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影 响。他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无条件接纳每一个学生,让 孩子们心理起点再高一些,既有利于学习进步也有利于人格的发展,也实现了教 育的目标,造就高素质、高文明、身心健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