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社的重要概括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995548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社的重要概括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社的重要概括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社的重要概括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社的重要概括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社的重要概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社的重要概括(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一词有几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二是指运动,即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而进行的实践;三是指思想,即指导这个伟大实践,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做论 证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就思想体系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又有广义 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同义语;狭义上的科学社 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这里介绍的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 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基础和出发点,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哲学和政治

2、经济学的必然归宿和落脚点。 这就决定了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核心地位。这是恩格斯在反杜林 论一书中所着重阐述的观点。正因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核心, 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止一次地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同义 语。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从资本主 义到共产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无产阶 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及其相互关系,即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最一般规律。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是:无产阶级代表了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因此无 产阶级的解放包括广大劳动者的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和

3、人类解放是一致的。人 类的解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解放才能实现;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 终解放自己。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是要用社会主 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消灭一切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进步的运动,是以往的社会运动所不可比拟的。科学 社会主义要阐明无产阶级运动的这种特殊性质,使这个运动进程始终打上无产 阶级的标记。同时,科学社会主义还要研究共产主义运动发展阶段的划分和各 个发展阶段不同的性质,使共产主义运动避免犯右的或“左”的错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是什么?马克思说:工人阶级解放的条件就是要消灭 一切阶级。实现消灭阶级这个最

4、根本条件,需要多方面的具体条件,包括客观 的和主观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长远的和当前的;国内的和国际的。在不同历 史时期和不同国家里,又必须具备不同的条件。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是个广义的概念,有时和道路是同义语。无产阶级解放的一般目的即总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包括最终目的和最近 任务两部分。无产阶级解放的目的,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之中。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实践证 明,只有认清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创造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明确无产阶级 奋斗的目的,无产阶级运动才能发展和胜利。因此,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条 件和一般目的,反映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本质内容和客观规律。科

5、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科学。它既要从总体上又要从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一一经济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去研究 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直接指导革命和建设的行动科学。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但是其中科 学社会主义和实践的联系更直接、更密切,它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充满生机和旺盛生命力的蓬勃发展的科学。它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研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同时本身也获得丰富和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的建立,科学社

6、会主义在体系、结构上不断变 化,在内容上愈加充实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4 0年代,它的出现有其社会历史条件和思 想来源。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大机器工业有 了一定的发展,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 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也上升到首要地位。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了无产阶级的 斗争实践,科学地总结了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深刻分析了日益暴露出来 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全面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 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同时,他们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积极的思想成果,克服

7、了空想社会主义 的根本缺陷,终于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转变,创立了科学社会 主义。1 8 4 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科 学社会主义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停滞的,而是发展的;不是僵化的, 而是创新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 义所以是科学,就在于它令人信服地揭示和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这个总趋势。 科学社会主义也有支撑其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这就是恩格斯多次指出的马克 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 社会

8、发展的直接动力。剩余价值学说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研究资本 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生产社会化和资本 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必然导致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唯物史 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揭示并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这就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解放道路一般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在 资本主义条件下,通过革命斗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 民主;二是通过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剥夺剥夺者,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 政治、

9、文化的巨大进步,最终消灭阶级差别,使人类社会进入各尽所能、按需 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三个发展阶段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康庄大道,是共产主 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由之路。围绕以上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无产阶级是最富革命性和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承担着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放 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和任务,是以夺取政权为 先导,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使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在 政治、经济、思想上获得解放。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必须坚持民 主革命的领导权,

10、团结广大群众,首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尔后转变为社 会主义革命。关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有一 个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它的起点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终点是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愈落后,过渡时期愈长。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 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不仅在过渡时期,而且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都必须始 终坚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长过程中还要划分若干个小的阶段。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

11、设社会 主义需要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及其特征的理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搞清什么是社会主 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理论概括,是 社会主义一系列层次概念中的最高层次的概念。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的理论概括,是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以及其它一切社会形态的主要标 志。什么是社会主义,应将其归结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根本原则。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应将其归结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崭新社会制度。社 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进行民主法 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12、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和过程。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主 义就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社会。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制 度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解放事 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时期,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关于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理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是国际性的事 业,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联合起来是这一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同时, 各国无产者和劳动群众的解放斗争又是首先在本国范围内进行的。坚持国际主 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上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工人运动 实践经验得出的。10 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这些基本原理具 有普遍意义,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同时,这些基本原理还在实践中不断丰 富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