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小石潭记 课时 :第 一 课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993466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小石潭记 课时 :第 一 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题:小石潭记 课时 :第 一 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题:小石潭记 课时 :第 一 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题:小石潭记 课时 :第 一 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题:小石潭记 课时 :第 一 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小石潭记 课时 :第 一 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小石潭记 课时 :第 一 课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小石潭记 课时 :第 一 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2 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以及借情抒情的方法。3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学器材课件教学内容(问题设计)备注 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所以世称柳河东。因官迁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作品丰富,尤以山水游记最富艺术独创性,著有柳河东集。二、写作背景公元8

2、05年,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历时十年,贫病交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满怀愤懑。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山涧美不胜收,他便借山水排解内心的忧愁。著名的永州八记即为这一时期所作。三、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岳阳楼记。四、疏通课文,积累文言知识1.读准字音篁竹(hun) 清冽(li) 卷石底(qun) 坻(c

3、h) 屿(y) 嵁(kn) 俶尔(ch) 佁然(y) 翕忽(x)悄怆(chun) 幽邃(su) 奉壹(y)2.重点实词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蒙盖缠绕,摇曳牵连。 可百许头:大约。 下澈:照到水底。 布:照映。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差互:交错不齐。 悄怆:忧伤。 幽邃:深 以其境过清:凄清。3.古今异义不可久居(古义:停留 今义:住,居住)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一词多义5.词类活

4、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做状语,向西)日光下澈(名词做状语,向下)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做状语,在空中)斗折蛇行(斗: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做状语,像蛇一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6.文言句式倒装句:卷石底以出(主语后置,应为“石底卷以出”)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 省略句:影布石上(“布”后面省略介词“于”) 斗折蛇行(句首省略主语“溪流”)7.翻译重点句子板书设计小石潭记 柳宗元 水 石 凄寒乐 鱼 忧 潭 境清 树 寂寥 溪教学反思课题:小石潭记 课时 :第 二 课时

5、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2 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以及借情抒情的方法。3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学器材课件教学内容(问题设计)备注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晰。2. 本文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环境幽静,潭水清澈。3.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第二部分(

6、2、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三、【精读课文,文本探究】1.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2. 写游鱼的这一节,极为细腻传神,采用了什么手法? 写鱼除了表现潭水

7、的清澈外,还有何用意?写游鱼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是动,水中游鱼静态与动态的迅速更替,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同时,由景及情,自然引出鱼群“似与游者相乐”一语,既表现了作者在赏景中的心理状态,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3.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小石潭的?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 从作者立足潭边的远视角度,侧面描写小石潭。同时又抓住了溪水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两者动静相映,各具特色。4. 分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表达作用。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情景交融,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凄清寂静、令人感到忧伤的特点,又写出了作者被贬后凄苦孤寂的心情

8、。四、【默读课文,品味写景技巧】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示例:(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隔篁竹,闻水声”,用“如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调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9、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里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5)对比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6)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五、【品读课文,把握情感】1. 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找出“乐”的句子)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2)似与游者相乐。2. 深入探究,走近柳宗元。 “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播放一首古筝乐曲)这首

10、古筝曲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你能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吗? 作者是被贬官到永州,不幸的遭遇令他感伤,本来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闷,小石潭的美景使他惊叹不已,流连其中,得到了不少乐趣,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风景虽美却过于幽静冷清,游玩的时间一长,寒气透骨,难免触景生情,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坎坷命运,忧郁、悲凉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3. 柳宗元怀才不遇的悲凉郁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那么还有哪些中国文人用文字来书写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韩愈、陆游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六、【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 寓情于景,

11、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景色优美,充满了生机,却位于偏僻之地,不被外人所知。小石潭的遭遇正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者不禁触景生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清幽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2. 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小石潭记练习

12、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 )清冽( )为屿( )翕忽( )为坻( ) 为嵁( ) 披拂( ) 寂寥( )参差( ) 佁然( ) 幽邃( ) 奉壹( )俶尔( ) 龚古 ( ) 珮环( ) 差互(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水尤清冽( ) 卷石底以出( )潭中鱼可百许头( ) 乃记之而去( )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填空。(1)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朝代)文学家,字_。他在散文方面与_齐名,并称“韩柳”。本文选自_。(2)描写作者的主观感受,抒发作者被贬之后抑郁孤寂之情的句

13、子是:_。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影布石上 (2)斗折蛇行 (3)悄怆幽邃 (4)心乐之 (5)不可久居6.翻译下列句子。(1)如鸣珮环,心乐之。_(2)潭中鱼可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