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网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技术规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0991270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电网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电网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电网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电网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电网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电网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电网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技术规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江苏电网配变监测计星终端技术规范(试行)江苏省电力公司二00六年六月1. 范围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定义54. 技术要求54.1. 气候和大气环境条件 54.2. 机械影响64.3. 工作电源64.4. 结构要求64.5. 通信规约与通信接口 74.6. 信号接入数量和方式 104.7. 软硬件要求 104.8. 稳定性和可靠性指标 104.9. 精度等级要求 104.10. 功能要求115. 终端试验方法 145.1. 绝缘性能试验 145.2. 电磁兼容性试验 155.3. 结构和机械试验 185.4. 气候影响试验 185.5. 功能和性能试验 196. 包装和储运 206

2、.1. 标志 206.2. 运输 216.3. 贮存 21-# -为了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规范本公司所使用配变监测计量终端的接口、功能、性能,以减 少配变监测计量系统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方便配变监测计量系统的管理,特制定本 规范。本规范给出了江苏省电力公司配变监测计量终端的技术要求和功能标准,由江苏电力试验研 究院负责起草。本规范由江苏省电力公司负责解释。配变监测计虽终端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配变监测计量终端的接口、功能和性能指标等。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有关配变监测计量终端的订货、验收、检验/校验及维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

3、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 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识DL/T743 2000电能量远方终端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GB12325-90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4-90电能质量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GB4208外壳防护等级分类GB/T 4208 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DL/T 614 1997多功能电能表GB/T13729-92远动经端通用 技术汆件GB/T 17626.2 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

4、.3 1998电磁兼谷试验和测重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1999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1999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 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 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

5、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9-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GB/T 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GB/T5169.1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试验方法 成品的灼热丝试验方法和导则DL/T645 1997多功能电度表通信规约3. 定义标准GB/T9092和IEC62051-11定义的术语以及下列术语适用于本规范。3.1 配变监颔 U计量终端distribute transformers monitor and measurement equipment配变监测计量终端用于监视、

6、测量、计量配电变压器电气或非电气量,具备汇总与上传本配变相关信息的智能设备。3.2 基本功能basic function基本功能指必须实现的功能,并满足相关接口、性能的要求。3.3 扩展功能extend function扩展功能指基本功能以外的其它功能要求。实现扩展功能,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3.4 需量 demand需量指在规定时间内的平均功率。3.5 需量周期 demand period需量周期指测量平均功率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3.6最大需量 max demand最大需量指在规定的周期内记录的需量的最大值。3.7滑差时间 slip time滑差时间指依次递推用来测量最大需量的小于需量周期

7、的时间间隔。3.8 冻结 freeze冻结指存储特定时刻重要数据的操作。3.9 谐波(分量)harmonics谐波指对周期性交流量进行傅立叶分解,得到频率为基波频率大于1整数倍的分量。3.10 波形畸变系数(THD) wave distortion factor波形畸变系数指周期性交流量中的谐波含量的方均根值与其基波分量的方均根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4. 技术要求4.1. 气候和大气环境条件终端设备工作时大气压力:86108 kPa。海拔1000m以下,应当能够正常运行的气候环境表1气候环境条件分类场所类型级别空气温度湿度范围(C)最大变化率(C /h)相对湿度(%)最大绝对湿度(g/m3)遮

8、蔽C1-5 +450.559529C2-25 +550.510 100户夕卜C3-40+70135协议特定Cx1)温度变化率取5min时间为平均值;2)相对湿度包括凝露。电能计量部分的环境条件应满足DL/T 614-1997 多功能电能表户外式电能表中规定的环境要求,在此环境要求下,电能计量精度应能满足本规范的要求。4.2. 机械影响终端设备应能承受正常运行及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而不造成失效和损坏。机械 振动强度要求: 频率范围:10 Hz50 Hz;位移幅值:0.075 mm (频率范围 60Hz);2 加速度幅值:10 m/S (频率范围60Hz)。4.3. 工作电源4.3.1.

9、 额定值及允许偏差终端使用三相四线交流供电方式,在任意二线断线的情况下,终端能在额定电压-10%+30%的偏差下正常工作。额定电压:3X220V,允许偏差土 30%。频率:50Hz,允许偏差土 5%。4.3.2. 消耗功率电源完好、无远端通讯、未使用状态量辅助电源的情况下,配变监测计量终端的总功率消耗 应不大于20VA。4.3.3. 抗接地故障能力终端的电源由非有效接地系统或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三相四线配电网供电时,在接地故障及 相对地产生10%过电压的情况下,没有接地的两相对地电压将会达到1.9倍的标称电压,维持 4小时,终端不应出现损坏,供电恢复正常后终端应正常工作,保存数据应不丢失。4.4

10、. 结构要求终端的结构要求如下:条件见表1:-# -终端尺寸不大于 300mm x200mm x100mm (长X宽X厚)。终端的机箱外壳应采用全金属外壳,有足够的强度,外物撞击造成的变形应不影响其正常工 作, 终端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B/T 4208 1993规定的IP51级要求,即防尘和防滴水。终端对外的连接线应经过出线端子,出线端子及其绝缘部件可以组成端子排。出线端子的结 构应与截面为 1.5 mm22.5mm2的引出线配合。金属的外壳和端子盖板以及终端正常工作中可能被接触的金属部分,应连接到独立的保护接 地端子上,接地端子应有清楚的接地符号。接地端子的直径应不小于5mm。终端的门、可

11、拆卸外壳,现场测试口等应能加封印。在户外环境下裸露和可能受到腐蚀或生锈的金属部分,应具有防锈、防腐的涂层或镀层。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控制应能满足终端耐压性能的要求。终端应当具备电源,运行/自检等终端工作状态指示,必须具备无线现场配置接口,以保证现 场安装调试检查之需要。必须配备和终端配套的手持抄表 /设定终端。如果终端配有液晶显示器, 则要求:液晶显示器具备背光, 使用-10C75C的宽温型液晶。4.5. 通信规约与通信接口终端和主站、终端与低压集中器、终端与无功补偿通信规约要求符合江苏省电力公司颁布的通 讯规约。通信接口要求如下:4.5.1. 本地接口本地接口具备1路RS-232通信接口、1路R

12、S-485通信接口和1路以太网通信接口,以适应 与不同通信终端的连接;配电终端需同时配置吸附式红外或无线等本地接口,通过本地接口能够 对终端设置和读取数据,另外应能通过该接口进行电量清零、需量清零、时段设置、脉冲常数等 计量参数设置。无线通讯接口要求:在非恶劣气候条件下和配变系统正常运行时,无方向A10m范围内,手持接受器应通讯正常。在同一监测点有多台变压器时,可通过RS485实现多台配变终端级联,实现上传信道的共享。通过RS-485接口可以连接低压抄表的数据集中器、无功补偿装置,满足实现扩展功能的要 求。终端所具有的RS-485或RS-232 口应全部与终端内部电路电气隔离。4.5.2.数据

13、传输通道数据传输通道可采用 230MHz专用无线网、无线公网(GSM/GPRS CDM辫)、电话线、以太 网、或其他数据传输通道等。专用无线、电话线、有线电缆数据传输误码率v10-5,以太网数据传输误码率 10-6 ;通信成功率 96%4.5.2.1 专用无线电通道采用专用230MH庶用无线网时,其技术指标应符合Q/GDW129-2005fe准。4.5.2.1.1工作频率采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分配的频段和地方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的频率点。4.5.2.1.2信息码调制参数基本调制参数比特速率bit/s调制速率bps特征频率Hz调制方式“0”频Hz“1”频Hz带宽Hz120012001700FS

14、K210013001800240024001800MSK240012002400960096001700待定/待 定4.5.2.1.3 MSK调制信息编码纠错方法a、同步方式采用位同步方式,在发有效数据前,帧头前加若干 0xAA 0xAA 0xAA 0x7E 0x7E 0x7E ,终 端接收到连续2个0x7E,启动同步接收。b、纠错编码方案采用RS (15, 11)的编码纠错方案,算法的特征方程式为 F(X) = X4+X+1 。纠错方式的算法以及方程式为:飞0 2 + S1 1 = S 2、S1 A 2 + S 2 A 1 = S31, s为纠错的位置14Sj =、 RjX j伴随多项式为:心i 其中 X= a , i = 0 , 1, 2, 4纠错处理的规则: 每11个有效字节(不足11字节的填0x77),加4字节纠错码,共15个字 节组成一个数据段。每一个数据段含有两个RS运算过程产生的数据,即先把11个字节拆成22个高位为0的字节,字节按顺序拆分,先拆第一字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