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989981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玛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玛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玛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玛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玛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玛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玛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玛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3第一节 项目背景3第二节 编制依据3第三节 主要内容摘要4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5第一节 现状与问题5第二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6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8第一节 项目选址8第二节 配套建设条件9第三节 社会经济概况15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内容15第一节 建设规模15第二节 主要建设内容16第五章 建设方案16第一节 设计依据与原则16第二节 总平面布置18第三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19第六章 公用及辅助设施工程22第一节 给排水工程23第二节 电气工程24第三节 采暖27第四节 绿化景观设计28第五

2、节 消防设施28第七章 环境保护30第一节 场址环境现状30第二节 环境影响分析31第三节 防治污染措施33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38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38第一节 建设工期38第二节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9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9第一节 投资估算39第二节 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42第十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42第一节 项目组织42第二节 项目管理42第十一章 效益分析44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44第一节 结论44第二节 建议45第一章 项目概况第一节 项目背景一、基本概况项目名称:玛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项目项目主管部门:玛多县发展和改革局建设地点:果洛州玛多县二、项目背景

3、随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深入开展和新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玛多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劳动力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玛多县公共就业服务和五大保险业务至今没有形成系统的服务体系,没有固定的办公和服务场所,劳动就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商险分散在各个部门办公。为进一步改善果洛州玛多县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落后的局面,提高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效率,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的作用,促进玛多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特编制玛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节 编制依据一、中华

4、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的通知【劳社部函(2006)110号】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青海省实施细则(DB63/617-2007);三、青海省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四、玛多县城总体规划;五、玛多县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六、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程;七、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及我院相关技术人员现场收集的资料。第三节 主要内容摘要一、项目选址项目建设地点选定玛多县城,位于滨河西路北侧。二、建设规模本项目总建设面积为3000m2,建筑结构为5层框架结构。三、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840.6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691.9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6.34万元

5、,预备费76.42万元.项目总投资为840.64万元,拟全部申请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资金按14个月投入。四、工程进度项目计划工期14个月,2011年3月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011年4月完成初步设计、招投标及施工图设计,2011年5月12月完成主体施工,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室内、外装修;2012年5月竣工正式运行。五、主要技术指标1、总占地面积:2961 m2(约合4.42亩)2、建筑占地面积:600m2;3、建筑面积: 3000m2;4、容积率:1.01;5、建筑密度:20.3%;6、绿化率:35%;7、停车位:8辆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第一节 现状与问题玛多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

6、,果洛州东部,距州府大武289公里,距省会西宁497公里。2001年底,玛多县辖1个镇、3个乡、1个国营牧场,34个牧委会。全县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面临高校毕业生、三江源生态移民、牧区富余劳动力相互交织的压力,而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劳动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面对如此严峻的移民安置和就业再就业形势,县委、县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就业,把抓项目建设开发就业岗位,作为解决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消化生态移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玛多县将切实加大就业培训力度,计划建成能满足全县各类就业培训需要的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对生态移民、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开展全方位、多层

7、次、多类型的岗前培训、劳动技能培训、职业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全面促进生态移民的安置与转移,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再就业,实现县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玛多县的社会保障体制还十分不完善,玛多县的人口结构以藏族为主,加大对群众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目前十分必要,现玛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没有良好的办公场所,急需新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第二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组建,旨在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同时统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完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

8、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统筹全社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 作为肩负公共管理之能的部门,她将在两大领域发挥政府的调控服务功能:一是以促进就业、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二是以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管理为核心的公共人事管理职能。 该部门将承担起拟订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劳动收入分配制度、组织实施劳动监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职责;承担起公务员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职责;承担起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9、、职称制度改革和军转安置制度改革等重要职责。 从新部职能的整合上可以看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是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大部制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此后,这个部门将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项目实施对玛多县提高和完善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移民的安置与转移,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再就业,完善深灰保障体系十分重要,是实现县域

10、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对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将起到积极作用。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第一节 项目选址一、地理位置玛多县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理坐标北纬33503540,东径96509920。北依积石山支脉布青山,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东部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果洛州玛沁县毗邻,南与果洛州达日县和四川省石渠县接壤,西靠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曲麻莱县,西南以巴颜喀拉山为界,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相连。南北宽约207公里,东西长约228公里。二、项目选址(一)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选择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区;2、应

11、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应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源的下风向;3、应选择交通便利,城镇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块;4、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二)场址选择项目建设地点选定在玛多县经现场勘察,拟建建设场地水、电供应充足;场地外是镇区主要交通道路,交通便利,可以满足施工需要。符合选址原则、建设要求及玛多县城镇总体规划。第二节 配套建设条件一、自然条件玛多属高寒草原气候,一年之中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而通常又把冷暖两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冬季漫长而严寒,干燥多大风,夏季短促而温凉,多雨。玛多县气象站(位于县境中北部,海拔4300米)资料分析,其温度、风力、降雨量情况是:年平均

12、气温-4.1,除59月份,各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下,最冷的1月份为-16.8。二、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地貌简单,交通便利,适宜建筑。此次地勘借鉴邻近场地地勘(果洛州玛多县检察院办公楼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项目单位在做具体设计时请相关单位对该地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地质勘查工作,参考地勘如下。(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玛多县西大街南侧,交通便利,汽车可直达。场地地形较平坦,勘探点高程引自西大街一电线杆4264. 00(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完成勘探点的高程测量6个,测取场地内勘探点高程为4259. 504260. 30米,相对高差为0.80米。(2)场地地层构成及岩土特

13、征 现将各层岩土特征分述如下: 层杂填土:黑色,由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组成,土质不均匀,结构松散,欠固结,稍湿,全场地分布,最薄处为0. 40米。层细砂:黄色,母岩成分由石英岩、石英砂岩、云母等硬质岩石组成,粒径大于0. 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多呈浑圆状,表面呈强风化程度,无层埋,稍密,稍湿,该层中夹有角砾,全场地分布,最薄处为1.10米。层碎石土:杂色,碎石含量占全重的50%以上,母岩成份由板岩、石英岩、灰岩、千枚岩等硬质岩石组成,碎石表面呈微风化程度,分选性差,棱角状,多呈扁平形,骨架颗粒间隙由各级砂类土充填,稍密,稍湿,全场地分布。层饱和黄土:红色、红褐色,以黏粒为主

14、,次为粉粒,土质较均匀,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呈饱和状态,属中压缩性土,全场地分布,该层未穿透,控制厚度3. 304. 60米。(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据探井揭露,本场地见有地下水,地下水埋藏较深,水量较大,含水层主要为饱和黄土层,属无压型孔隙潜水,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6. 406. 90米,地下水位标高在4253. 004253. 50米,最大水位差0. 50米,潜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河流渗水所致,若基坑开挖深度内地下水对施工有影响,设计时应采取降止水措施和得力的排水措施,并对基础采取防水措施。施工时应注意地表水对施工的影响。由于受大气降水的制约,丰水

15、期地下水水位涨幅约0. 50米左右,勘察期属枯水期。(4)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4.1)场地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场地勘察范围内未发现全新世以来的活动断裂和可液化地层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地基的稳定性较好,场地适宜建筑。(4.2)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评价 地基土常规项目测试数据统计分析;在层饱和黄土层内采取I级土试样进行室内试验,得出“土工试验报告”,按数据统计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综合成果表。(4.3)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模量值的确定 根据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结合当地工程建筑经验及碎石土的野外鉴别等方法,确定各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及模量值: 层杂填土严禁做地基持力层,应全部清除。 当基础宽度b3m,基础埋深d0.5m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 层细砂: fak=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