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_导论复习总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988784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_导论复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护理_导论复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护理_导论复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护理_导论复习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护理_导论复习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_导论复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_导论复习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导论复习总结名词解释1. 护理:护理服务的对象是整体人,是协助人们达到其最佳的健康潜能状态。2. 护理学:是健康学科的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以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为基础,研究如 何提高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发现规律。3. 护理专业性工作:指范围广、复杂多变、无章可循的护理工作,它要求护士依据自己的 专业知识及能力,敏锐的观察、分析及解决护理问题。4. 健康:WHO在 1948年给健康所下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 整的生理、心理状况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5. 亚健康状态:当一个人的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 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

2、能和代谢过程活力下降,表现为身心疲劳,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不适症状时,这种生理状态为亚健康状态。6. 生存质量:也叫生活质量,是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多他们生活目标、期望、 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 4个方面。7. 患病:指患者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患者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8. 疾病状态:是对自我感觉或他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进行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 或者是用病理生理等各种医学术语概括及解释的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9. 一级预防:有成病因预防,是从病因上防止影响健康问题的发

3、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采取自我保健方法和特殊保护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10.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三早”预防。11.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即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 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或出现伤残,最大限度的恢复健康,即把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压缩到最低限度。12. 心理性休克:一般发生于突患某病或病情加重时,表现为发呆、茫然、言语行为无目的、 无真实感。13. 需要:是有机体、个体和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14. 人

4、的基本需要:是个体生存、成长与发展,维持其身心平衡的最基本的需求。它是人类所共有的,必须满足的基本需要,如果缺乏可导致机体失去平衡而产生疾病。15. 自我实现需要: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理想和抱负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其他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才出现并变得强烈, 其需求的程度和满足方式有很大的个体差异。16. 刺激的需要:在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层次之间,包括性、活动、探索、操纵和好奇。17.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自尊指个体渴求能力、自信、自主和成就等; 他尊是个体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认可、重视和赞赏。18. 成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

5、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指标来测量,如身高、体重、骨密度、牙齿结构的变化等。19. 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的、 可预测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 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变,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等,是质的变化,往往不易被测量。20. 时序年龄:指个体自出生之日起计算的年龄。21. 发展年龄:代表身心发展程度的年龄,包括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精神年龄、 道德年龄等。22. 意识:个体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部分,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部分,如感知觉、情 绪、意志和思维等,被形容为海平面以上的冰山之巅部分。23. 潜意识:指个

6、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部分,通常主要是不被外部现实和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要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被形容为害平面以下的冰山部分。24. 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的货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被形容为介于海平面上下的冰山部分,时隐时现。25. 本我:处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与原始的欲望组成,其 中性本能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是人类非理性心理活动的部分。26. 自我:大部分存在与意识中,小部分存在于潜意识中,是人格中理智而符合现实的部分。27. 超我:大部分存在于意识

7、中,是人格中最具理性的部分,由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组成。28. 道德发展:指个人在社会话过程中岁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学到的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照标准去表现的道德行为。29. 认同危机:即个人在自我认同过程中,心理上产生的危机感,导致角色紊乱,迷失生活目标、彷徨,可能出堕落或反社会的行为。30. 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作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排异性的生理 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31. 压力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32. 全身适应综合症:指无论任何因素侵犯人体恒定调节系统时,都会引起一定的反应, 也就是相同的应激反应群。33. 疲溃感: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工作所

8、造成的一种无助、无望的心理体验。34. 认知评价:指个体觉察到情境对自身是否有影响的认知过程,包括对压力源的标定、思考及期待,以及对自身应对能力的评价,主要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思考、推理机决策等。35. 危机:是一个人重要的生命目标遇到障碍,利用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无法解决问题时,引起的日常生活的混乱及瓦解。危机是人体的平衡状态突然遭到破坏后的反应36. 发展性危机:是成长的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困难或危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37.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实践中,个体为满足自身的我发展及生存的需要,通过一定的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及发展起来的,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显在的社会关系。38.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

9、他人、自己及人际关系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推测与判断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39. 心理方位:是人际交往的双方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上的主导性及权威性的程度,是评价及衡量人际关系的基本指标。40. 心理差位关系:是指人际交往中一方从心理上具有主导性或权威性,彼此之间具有心理上的上下之分的关系。41. 心理等位关系: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么有心理上的上下之分关系。42.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 人之间的接近以建立感情的过程。43. 护患关系:是指护患双方在相互尊重并接受彼此民族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在相互学习

10、和促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44. 首因效应:即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印象或“先入为主”的效果。45. 近因效应:指最后的印象对人的社会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46. 晕轮效应:即人际关系中光环效应,是人际交往中队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印象后, 以此来推测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47.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互相作用的过程。48. 科学思维:是人类智力系统的核心,是人类在学习、认识、操作和其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推理、讨论等所组成的综合思维。49. 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形式对客观事物间 接、概括的反映过程

11、,是科学思维最普通、最基本的形式。50. 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 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正确地进行取舍。51.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或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是循证医学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52. 护理程序:是一种有计划、系统而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目的是确认和解决护理对象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同时也是一个综合、动态、决策和反馈性的思维及实践过程。53. 护理评估:是指有组织、系统地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及判断的过程。它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又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全

12、过程,也是最基本的步骤。54.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 临床诊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达到。55. 护理计划:是以护理诊断为依据,设计如何满足患者的需要,增加患者的舒适,维持和促进患者的功能和促进患者康复的动态决策过程。56. 护理评价:是将患者的健康状况与护理计划中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并作为判断的过程, 通过评价发现新问题、作出新诊断和计划,或对以往的方案进行修改,而使护理程序循环往复的进行下去。57. 潜在并发症:需要护士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并运用医嘱和护理措施共同处理以减

13、少并发症的发生的问题。58. 护嘱:又称护理处方是指护士运用护理知识和技能可独立完成的护理活动。59. 文化:是在某一定群体或社会的社会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60. 主流文化:是统治阶级和主流社会所倡导的文化,代表了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61. 亚文化: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流文化的某种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 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62. 文化休克:又称为文化震撼或文化震惊,特指生活在某一文化环境中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症。63. 跨文

14、化护理: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来影响护理对象的心理,使其能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康复。跨文化护理根据护理对象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了解护理对象的生活方式、信仰、道德、价值观和价值去向,向护理对象提供多层次、多体系、高水平和全方位有效的护理。64. 理念:是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包括相关的知识、价值观以及信念。国际护士协会对理念的定义为理念为指引个人思维和行为的价值观与信念。65. 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知和判断护理现象和本质及其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和信念。66.护理理论:护理理论是指护理现象及其本质的系统的、整体的认识,用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这些现象。67.护理模式:是使用独特的框架结

15、构,以笼统而较为抽象的方式阐述护理的实质:是护理理论的雏形,需要用科研及实践不断检验、总结及明确,以发展为完善的护理理论。68.完全补偿护理系统:患者完全丧失自护能力或自护能力绝对受限,不能才承担执行自我照顾的角色,需要护士进行全面帮助,以满足患者的自我需要。69.护理伦理:是指护士在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及规范的总和。70.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71. 举证倒置:式。72. 健康教育:是指当事人提出的主张, 由当事人否定其主张而承担责任的一种举证分配形是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