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984125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有70%是坡地,植被覆盖极差, 每遇暴雨,泥沙与雨水齐下,水土流失之重为世界所罕见。现黄土高原 的水土流失面积占高原总面积的90%,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占一半 以上。据山西省大宁县县志记载,太德塬在清光绪年间,塬面面积约870 公顷,现在只剩下了 600公顷,其余的都变成了沟壑。水土流失,流走 的是土地最具有生产力的表层土壤,使得土壤层变薄,肥力降低,生产 力下降。【黄土高原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数百倍】中国科学院2003年12月13日公布的对黄土高原的研究结果表明:黄 土高原目前每年流失的土层达1厘米,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00倍到 400倍

2、。监测表明:黄土高原平均每年流失泥沙16亿吨,泥沙流失过程中, 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也大量流失,这使土壤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水土流 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土地的透水性和持水 能力显着下降。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自然状态下,要形成1米厚的土壤需要1万到4 万年,也就是说,形成一厘米厚的土壤要100到400年,而根据测算,目 前,黄土高原每一年流失的土层就有1厘米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因其土质疏松,坡度较大,植被稀疏,夏 季又多暴雨等原因。地面上只要出现水沟,哪怕是很细小的纹沟,也会 很快加深、扩展,沟头不断向上延伸,最后发展成为一二百米深的沟壑。 沟底

3、则不断向下掏深,沟壁陡立不稳定,常沿垂直节理崩塌,使沟体扩 大,最终形成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除自然原因外,人类的活动,如滥垦滥伐, 破坏植被等社会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科学家指出:自然因素是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但是一百多年来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 规模开荒等人为因素则是更重要的主导因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威胁黄河防洪安全该区多年平均年输入 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约有4亿吨沉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 8-10厘米。目前,黄河河床平均高出地面4-6米,其中河南开封市黄河 河床则高出市区13米,形成著名

4、的“地上悬河”,直接威胁着下游两岸 人民生命安全。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该区水资源相对匮乏,水资源总量仅 占全国的1/8。年降雨量只有200-700毫米,而蒸发量则高达300-1800毫米。同时,为了减轻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损失,每年需200-300亿立方米的水用于冲沙入海,降低河床,使有限的水资源更趋紧张。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严重的水土流失,减少了耕地,导致土 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开荒种地,陷入 “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 国家“八七”扶贫计划的592个贫困县、8000万人贫困人口中,该地区 就占有126个贫困县、2300万贫困人口。经过多年的扶贫,目前仍有1000 万人口尚未脱贫。恶化了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植被,恶化了生态环 境,加剧了土地和小气候的干旱程度以及其它自然灾害的发生。据甘肃 省18个县连续44年的资料,旱年或大旱年17年,占38.6%,其它灾害年 份19年,占43.2%。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范围的地表裸露,形成沙 漠,一遇大风,沙尘四起,形成沙尘暴。历史上,由于地表植被破坏, 形成沙漠,造成陕西北部的榆林城三次被迫搬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