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标准样本(七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982893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标准样本(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标准样本(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标准样本(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标准样本(七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标准样本(七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标准样本(七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标准样本(七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标准样本药品储存管理制度1、为保证对药品仓库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正确、合理地储存,保证药品储存质量,特制定本制度。2、按照安全、方便、节约、高效的原则,正确选择仓位,合理使用仓库,堆码规范、合理。仓库应有符合安全要求的照明、消防、防盗设备。应有与药品陈列、储存相适应的橱、柜、架、垫等专用设备。3、应按照需要,配置必要的库房温湿度监测和调控设施;设置温湿度条件适宜的常温库(0-30)、阴凉库(0-20)、冷藏库(2-8),库房相对湿度应控制在_%_%之间。根据药品储存条件要求,保证药品的储存质量。4、按照药品性能,对药品应实行分区、分类储存管理。具体要求: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

2、外用药、性能相互影响、易串味药等应分区存放等。5、库存药品应按药品批号及有效期远近依序集中堆放并留有一定的距离,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批号药品不得混垛,药库和药房面积应达到规定要求。药品与地面距离不小于10厘米,与墙、屋顶、梁柱距离不小于30厘米。6、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做好库房温、湿度管理工作,每日上午(_时)、下午(_时)各记录一次库房温湿度,并根据库房条件及时调节温湿度,确保药品储存安全。7、药品存放应实行色标管理。待验区、退货药品区黄色;合格区绿色;不合格区红色。8、对不合格药品实行控制性管理,不合格药品应单独存放,专账记录,并有明显标志。9、实行药品的效期储存管理,对效期

3、不足_个月的药品应按月进行催用。10、储存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应立即将其集中控制并停用,报质量管理员处理。11、做好库存药品的账、货管理工作,半年盘存一次,确保账、票、货相符。12、保持库内环境、货架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腐、防鼠、防污染等工作。13、试剂、危险品应存放于专门设置的仓库。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标准样本(二)一、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二、医疗机构执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三、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四、医疗机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

4、开展诊疗活动。五、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六、医疗机构不得使角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七、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戴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职称的标牌。八、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九、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治的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或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产报告书。十、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患者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

5、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时,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被授权负责人的批准后实施。十一、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十二、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的特殊诊治和处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十三、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管理。十四、医疗机构必须按照人民政府及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详细列项,并出具收据。十五、医疗机构必须承担相应的预防保健工作,承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十六、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

6、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标准样本(三)药品验收管理制度1、为确保购进药品质量,把好药品入库质量关,特制定本制度。2、质量验收应由验收人员负责,验收员应参加岗位培训,并经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3、验收员应对到货药品逐批验收。4、验收药品应在待验区内进行,一般药品应在到货后_个工作日内验收完毕,需冷藏和特管药品应随到随验。5、验收时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有关证明文件进行逐一检查:药品包装的标签和所附说明书上应有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药品通用名称、

7、规格、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标签或说明书上还应有药品的成份、适应症或功能主冶、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贮藏条件等项目;整件药品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外用药品、特殊药品,其包装的标签、说明书上要有规定的标识和警示说明。进口药品标签应有中文注明药品的名称、主要成份以及注册号,其最小单元应有中文说明书。进口药品应凭进口药品注册证及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验收;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复印件;进口药材应有进口药材批件复印件。验收首用品种,应有与首批到货药品同批号的药品出厂检验报告书。6、验收药品应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查,验收抽取的样品应具

8、有代表性。对验收抽取的整件药品,验收完成后应在箱外书写明显的验收抽样标记,进行复原装箱。7、验收药品时应检查有效期,一般情况下有效期不足_个月的药品不得入医疗机构药房规章制度2库。8、验收中怀疑为不合格的药品,应填写药品拒收单,报质量管理员审核处理。9、应做好药品质量验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剂型、规格、批准文号、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目。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_年,但不得少于_年。10、特管药品应验收到最小包装并执行双人验收,应有双人签章和完整验收记录。11、验收人员应熟悉药品性能和储存条件,验收合格的药品,验收员应注明验

9、收结论。仓库保管员办理入库手续,对货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固或破损、标志模糊或有其他问题的药品,应予拒收并报质量管理员。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标准样本(四)首供企业和首用品种审核管理制度1、为保证药品的购进质量,把好药品购进质量关特制定本制度。2、首供企业是指与本单位首次发生药品供需关系的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品经营企业。首用品种是指本单位向某一药品生产企业首次购进的药品,包括药品的新品种、新规格、新剂型、新包装等。3、应对首供企业和首用品种进行质量审核,确保供货单位和所供应药品的合法性。4、首用品种或与首供企业开展业务关系前,采购员应详细填写“首用品种(企业)审批表”报质量管理员,质量管理员和药事委

10、员会对采购员填报的“首用品种(企业)审批表”及相关资料和样品进行质量审核审批后,方可开展业务来往,购进药品。5、审批首供企业和首用品种的必备资料:首供企业应提供加盖本企业原印章的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认证证书等复印件。与本单位进行业务联系的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应提供加盖委托企业原印章的药品销售人员的_、岗位证复印件及加盖委托企业原印章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字的法人委托授权书(须标明委托授权范围及有效期)。购进首用品种时,企业应提供加盖生产单位原印章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gmp认证证书等复印件、药品质量标准、药品生产批准证明文件、该品种的出厂检验报告书,以及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实

11、样及批文等资料。6、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收集审核批准的“首供企业审批表”和“首用品种审批表”及相关资料,建立档案。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标准样本(五)重大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1、对质量事故及差错必须查清原因,明确事故责任,及时上报科室及院质量领导小组,落实整改措施,并及时制定补救方案。2、重大质量事故范围:2.1发现混药、差错、严重的异物混入现象或其它重大质量问题(如超量或服法错误、分装药品错误、药品过期失效、发霉、变质、错购假劣药品而发出),其性质严重,已致威胁用药安全或造成医疗事故者。2.2由于发生质量事故,一次造成三千元(不计工时)以上经济损失者。2.3未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未严格

12、购进渠道,把关不严,造成国家、省级药监或相关部门产品质量抽查检验不合格的。3、一般事故范围。不属以上重大事故情况的为一般事故。4、质量事故的报告程序、内容、认定与处理办法。4.1质量事故的报告程序:医疗机构药房规章制度12事故原因及责任者,责成责任部门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4.2质量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事故发现及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员姓名。(2)事故情况、特征的概述。(3)事故原因分析。(4)事故责任分析及责任者。4.3质量事故处理的“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

13、上级主管部门,待原因查清后再作详细书面报告,并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隐瞒。对于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企业必须追究领导责任,并上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于直接责任者要给予处分。_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防止事故再发生的改进措施,杜绝事故发生。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标准样本(六)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1、为合理控制药品过程管理,防止药品的过期失效,确保药品的储存、养护质量,特制定本制度。2、药品应标明有效期,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按劣药处理,验收人员应拒绝收货。3、药品应按批号进行储存、养护,根据药品的有效期相对集中存放,按效期远近依次堆码,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4、近效期药品(指效期不足_个月)

14、在仓库货位上设置近效期标识牌。5、对近效期的药品应按月进行催用。6、对近效期的药品应加强养护管理、陈列检查及使用控制。7、及时处理过期失效品种,严格杜绝过期失效药品使用。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标准样本(七)特殊药品和贵重药品管理制度1、特殊药品1.1医院药剂科_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_品的管理和使用,必须按相关的法规进行采购、管理和使用,医疗单位及个人,不得自行更改管理办法。1.2特殊药品的包装的标签或说明书应有规定的警示说明,购进验收特殊药品必须二人,且有一名药师以上职称人员负责。验收员要仔细核对品名、规格、数量等。_品及一类精神药品保管应设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专人管理,单独建帐。二类精神药品专柜

15、集中放置,与其它药品明显分开。_具有_品及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医务人员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经考核能正确使用_品及精神药品,本院医务人员的_品及精神药品处方权需经医务科负责批准,并将医师签字式样送药剂科备查。1.4_品的用量。每张处方针剂不得超过二日常用量,片剂、酊剂、糖浆剂等不得超过三日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七天,处方单独保存三年备查。精神药品的用量。一类精神药品每次不得超过_日常用量,二类精神药品每次不得超过_日常用量,处方应完整保存二年备查。1.5_品处方书写要求。处方要用专用处方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写明病情,医师签全名,划价、配方、发药及核对人员均应签全名,并进行_品处方登记,医务人员不得为自己开方使用_品。禁止非法使用、储存、转让或借用_品,对违反规定滥用_品者,药剂科有权拒绝发药,并及时向院领导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机构药房规章制度91.6经区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诊断需使用_品的危重病人凭“专卡”(药监局核发)到指定的医疗单位按规定开方取药,具体按_品专用卡的有关规定执行。1.7医院药剂科应根据_对_品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和监督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