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三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098065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三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三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三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三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三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三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三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一)一、(2019济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程辉字日新,蔚州灵仙人也。皇统二年,擢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升左司都事。久之,为南京路转运使,以宫殿火,降授磁州刺史。大定二十三年,拜参知政事。世宗谕之曰:“卿年虽老,犹可宣力。事有当言,毋或隐默。卿其勉之。”一日,辉侍朝,世宗曰:“人尝谓卿言语荒唐,今遇事辄言,过于王蔚。”顾谓宰臣曰:“卿等以为何如?”皆曰:“辉议政可否,略无隐情。”辉对曰:“臣年老耳聩,第患听闻不审,或失奏对。苟有所闻,敢不尽心。”旧庙祭用牛,世宗晚年欲以他牲易之,辉奏曰:“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具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不可

2、废也。”二十四年,世宗幸上京,尚书省奏来岁正旦外国朝贺事,世宗曰:“上京地远天寒,朕甚悯人使劳苦,欲即南京受宋书,何如?”辉对曰:“外国使来必面见天子,今半途受书,异时宋人托事效之,何以辞为?”世宗曰:“朕以诚实,彼若相诈,朕自有处置耳。”辉以为不可,于是议权免一年。会有司市面不时酬直,世宗怒监察不举劾,杖责之。以问辉,辉对曰:“监察,君之耳目。所犯罪轻,不赎而杖,亦一时之怒也。”世宗曰:“职事不举,是故犯也,杖之何不可。”辉对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二十六年,以老致仕。次年,复起知河南府事,辉辞以衰老不任,曰:“臣犹老马也,刍豆待养,岂可责以筋力。今河之径河南境上下千余里,河防之责视

3、彼尤重,此臣所以忧不任也。”于是特诏不预河事。承安元年卒,谥曰忠简。(节选自金史程辉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具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不可废也B.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具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不可废也C.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具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不可废也D.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具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不可废也【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犁牛之子”是名词性短语,而“骍

4、且角”是并列结构,意为“长着红色皮毛且两角整齐”,所以应在“角”后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根据句意,“勿用”的宾语应为“骍且角”的“犁牛之子”,且“山川其舍诸”意为“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句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由此排除B项。故本题选择C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臣,在文中指处于重要地位的大臣们,一般而言,“宰”字在古代可作官员的通称。B.幸,指封建帝王驾临某个地方,用在人身上时,“幸”指的则是女子得到帝王的宠爱。C.致仕,指官员达到规定年龄时交还所任官职,办理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如有疾患则可提前。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

5、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有美谥、平谥、恶谥。【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幸指的则是女子得到帝王的宠爱”说法片面。“幸”在古代指得到封建帝王的宠爱,不分男女。【回归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而君幸于赵王”的句子,文中的“君”是指“缪贤”,是赵王的宦者令,男子。由此可以知道,“幸”在表示得到帝王宠爱时男女皆可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程辉是进士出身,曾被人说言语浮夸不实际,被皇帝激励后变得遇事敢言;皇帝当众表扬他,认为他议论朝政得失没有丝毫隐瞒。B.程辉认为世宗体恤使者正月朝贺的劳苦而半途接受国书的做法欠妥,会给

6、以后的宋朝人留下仿效的借口,于是商议暂且停一年。C.面对世宗询问,程辉不苟同,而是指出皇帝在一怒之下做出的杖责决定惩罚过重,监察官员所犯的罪轻,应先给其补救的机会。D.程辉以年老为由推辞了朝廷任命,不是因为想颐养天年,而是因为深知黄河防务责任重大,他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能胜任。【解析】选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文中“皆曰:辉议政可否,略无隐情。”可知,认为程辉议论朝政得失没有丝毫隐瞒的是“宰臣”,不是皇帝。A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年老耳聩,第患听闻不审,或失奏对。(5分)译文:_(2)职事不举,是故犯也,杖之何不

7、可。(5分)译文:_答案:(1)我年纪老迈耳朵听不清,只怕听来的消息不准确,或者上奏回复有失误。(得分点:“聩”“第”“审”各1分,大意2分)(2)本职工作不干,这是故意犯罪,用杖刑责罚他们有什么不可以的。(得分点:“举”“故”“杖”各1分,大意2分)附【译文】程辉,字日新,是蔚州灵仙人。皇统二年,中进士,由尚书省令史升任左司都事。过了很久,任南京路转运使,因为宫殿发生火灾,降职为磁州刺史。大定二十三年,被授予参知政事一职。世宗告诉他说:“你虽年老,仍可以尽力。有该说的事,不要隐瞒沉默。你尽力吧。”一天,程辉侍立朝堂,世宗说:“人们曾说你言语浮夸不实际,你现在遇事就敢说,超过了王蔚。”又望着朝

8、廷重臣们说:“你们认为怎么样?”(重臣们)都说:“程辉议论政事得失,完全没有任何隐瞒。”程辉回答说:“我年纪老迈耳朵听不清,只怕听来的消息不准确,或者上奏回复有失误。如果有自己知道的怎敢不尽心尽力。”过去举行庙祭用牛,世宗晚年想用别的牲口代替,程辉上奏说:“凡是祭祀都用牛,是因为牛是牲口中最重要的,因此被称为太牢。论语中说:杂色耕牛生的小牛,长着红色皮毛且两角整齐,即使想不用(它祭祀),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古代礼仪不可废弃。”二十四年,世宗到上京,尚书省上奏明年正月初一外国使臣朝贺的事,世宗说:“上京地处偏远,天气寒冷,我很同情使臣的劳苦,想在南京接受宋人的国书,怎么样?”程辉回答说:“外

9、国使臣前来必定面见天子,现在在半路接受国书,以后宋人借此事仿效,(我们)拿什么推辞?”世宗说:“我以诚实相待,他们如果欺诈,我自有办法处置。”程辉认为不行,于是商议暂且停一年。恰逢官府买面不按时付钱,世宗对监察官员不举报弹劾感到愤怒,用杖刑责罚他们。以此事询问程辉,程辉回答说:“监察官,是君主的耳目。他们犯的罪轻,不赎罪而直接行杖刑,也是(陛下)在一怒之下做出的。”世宗说:“本职工作不干,这是故意犯罪,用杖刑责罚他们有什么不可以的。”程辉回答说:“过去的事已不可挽救,今后的事仍可努力。”二十六年,程辉因年老辞官。第二年,又被起用掌管河南府事,程辉以衰老不堪重任为由推辞,说:“我就像一匹老马,用

10、草和豆喂养,怎可要求它出力。如今黄河贯穿河南境内上下一千多里,河防的职责在那里尤其重大,这就是我担心不能胜任的原因。”于是(皇帝)特别下诏让他不管黄河治理的事。承安元年程辉去世,朝廷赐谥号为忠简。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李壁字季章。父焘,典国史。壁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孝宗尝问焘:“卿诸子孰可用?”焘以壁对。以父任入官,后登进士第。召试,为正字。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大臣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侂胄意不怿。壁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臣愚以

11、为宜亟贬秦桧,示天下以仇耻必复之志,则君臣上下奋励振作,拯溃民于残虐,湔祖宗之宿愤。在今日举而措之,无难矣。”疏奏,秦桧坐追王爵。议者谓壁言虽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丘崈以闻,壁贻崈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求成。金帅报书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复以和为意。壁言:“事势未集,亦权宜就和。苟利社稷,固难执一。”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 ?后兵败侂胄被诛,御史叶时论壁反复诡谲,削三秩,谪居抚州。越四年,复除知遂宁府,未至,而溃兵张福入益昌,戕王人,至遂宁,壁传檄谕之,福等读檄泣下,约解甲降。会官军至挑贼,贼忿,尽燔其城

12、,顾府治曰:“李公旦夕来居,此其勿毁。”壁驰书大将张威,使调兵士来战,威夜遣人叩门,言曰:“贼垒坚不可破,将选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壁曰:“审尔,必多杀士卒,盍先断贼汲路与粮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以长围法授之,威用其谋,贼遂平。壁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谥文懿。壁嗜学如饥渴,群经百氏搜抉靡遗,于典章制度尤综练。为文隽逸,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选自宋史李壁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B.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

13、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C.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D.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解析】选B。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 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削三秩”指李壁被贬官三级。B.传檄,指传布檄文。檄文指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C.谥文懿,谥号是古人对死去的

14、地位高的人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文懿”是褒扬的谥号。D.群经百氏都是科举时代儒生应试考查的内容。群经,指儒家经典;百氏,指诸子百家。【解析】选D。“群经百氏都是科举时代儒生应试考查的内容”说法错误。“群经”常指儒家经典;“百氏”常指诸子百家。群经百氏并非都是科举应试考查的内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壁聪颖好学,著作颇丰。他年轻时每天诵读一万多字,所写的文章精深博大;求学如饥似渴,涉猎广泛,撰有多部著作。B.李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先是反对韩侂胄草率用兵,后因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挽回出兵局面,又建议贬斥秦桧以振奋人心。C.李壁敢于担当,无辜被贬。他和韩侂胄共同执掌朝政,韩侂胄执意用兵,兵败被杀,御史叶时认为李壁反复无常,将他贬到抚州。D.李壁精于谋略,平定贼兵。平定贼兵的过程中,他调兵遣将,反对火攻,建议采取断汲路与粮道的长围之法,最后贼兵被平定。【解析】选C。“无辜被贬”不准确;“御史叶时认为李壁反复无常,将他贬到抚州”错。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大臣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6分)译文:_(2)事势未集,亦权宜就和。苟利社稷,固难执一。(4分)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