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期末调研试卷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98057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安区期末调研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宝安区期末调研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宝安区期末调研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宝安区期末调研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宝安区期末调研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宝安区期末调研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安区期末调研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座号宝安区期末调研试卷亲爱的同学们:考试是你施展才华、尽显智慧的一方舞台。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共23个题。考试中请一定静心阅读,仔细审题,认真答卷。语文试卷还要特别做到:字迹美观(一律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卷面整洁、文笔优美、谢绝空题。得分 分评卷人一、积累与运用(23分)1请根据提示用正楷字工整地默写相应的诗文名句。(共8分)A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B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D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E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F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G“吹面不寒杨柳

2、风”, , 。(朱自清春)H天上的明星现了,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得 分评卷人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啜泣( chu) 扒窃(b) 黄晕( yn) 随声附和(h) B炫耀(xun) 虐杀(nu) 贮蓄(ch) 忍俊不禁(jn) C骸骨(hi) 潜行(qin) 喑哑(yn) 更胜一筹( chu) D匿笑(n) 洗濯(zhu) 堕落(du) 芊芊细草(qin)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可望而不可j( ) zh ( )立 x( )戏 hi ( )人听闻 得 分评卷人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用恰当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4分)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

3、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5.名著阅读。(5分) 新 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呢,他想。他的嘴干得都快张不开了,两只手又都忙着,没法去喝一口水。这一次我非把它拽过来不可。他想,鱼要再使劲儿这么转,我可不行了。不!你行,他马上给自己重新打起气来,你永远行! 鱼又转了两圈,还是老样子,游到一半又游回了原路。真不知道我撑不撑得下去,老人想。他每次用力气,都觉得像马上要昏倒一样。真怕我撑不住啊,不过只要我还有一点力气,我就要再试一次。 A.选文出自 (作者)的小说老人与海,文

4、中的“他”指的是 。(2分)B.结合文段内容,分析老人的性格特点。(3分)二、古诗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一) 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得分评卷人6.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2分)7.“归雁洛阳边”是指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家乡洛阳。请结合诗歌内容,用第一人称写一写诗人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二)阅读论语(节选),完成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

5、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得 分评卷人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学而不思则罔( ) 不亦说乎 ( ) 9.下列句子朗读中,停顿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吾日三省吾身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知而不愠。10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接的一项是( )(2分)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B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

6、知而不愠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释】王右军:王羲之。减:不足。大将军:王敦。钱凤:人名,字世仪。逆节:叛逆。阳:通“佯”,假装。孰:熟。从:纵。得 分评卷人12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7、。(2分)1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三、现代文阅读(29分)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一)济南的冬天(节选)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得 分评卷人14本段围绕“ ”

8、字描绘雪后山景,是按 顺序写景的。文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有 (3分) 15选段划线句在描绘雪后山景时,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有何表达效果?(3分)16“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请分析一下“秀气”一词的表达作用。(3分)17.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冬天的雪景如诗如画,让人浮想联翩。我们有幸生活在济南,对济南雪后的美景有更深的体验,请选择你脑海中的一幅雪中景色或事物进行描绘。要求:不得搬用选文中描写所选景物的成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内。(4分)(二)馄饨里的深情 去年秋天,母亲查出胃癌晚期。每天早晨,父亲还会像往常一样,和母亲一起去晨练。我站在窗前,看着父母并肩而

9、行,有说有笑,忍不住想哭以往,母亲每周都会包上一顿馄饨,给父亲解馋。父亲说,外面哪家餐馆的馄饨和母亲包的都不是一个级别的,母亲包的馄饨皮薄馅嫩,吃起来香而不腻。父亲每当说起母亲包的馄饨,脸上满是神采;而母亲听到父亲夸奖的话时,总是笑个不停,有时候在厨房一边洗碗还一边高兴地哼唱小曲。自从母亲患病后,她就改变了习惯,每周要包上三次馄饨。父亲也变得越来越能吃,吃起馄饨来是狼吞虎咽。母亲在一旁埋怨说:“你看你,好像是八百年没吃过馄饨似的,慢点吃不行呀,没谁跟你抢。”新 课 标 第 一 网我心里是明白的,母亲之所以每周多包两次馄饨,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时光不多了,能多给父亲包一次馄饨就多包一次。而父亲也明

10、白母亲的心意,每次吃馄饨都吃到发撑。一向注重身体健康的父亲不是不知道,吃太饱对身体有害,他是在珍惜每一次吃馄饨的机会,珍惜母亲包的每一个馄饨。对于母亲的病,父亲和母亲都显得很坦然,我从来没有听他们谈论过。即使在母亲吃药时,她也是脸上带着笑。而父亲也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仿佛母亲只是患了感冒这样很平常的小病。生活并没有因为母亲的病而有什么大的改变,家里的气氛还这样温馨。我没听到他们发出过一声叹息,没见过他们脸上有一丝哀伤。每天他们还是照常去公园晨练,去剧场看变脸,回家后兴高采烈地谈论。母亲喜欢养花,父亲一盆一盆地往家买,整个阳台上满是花,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花的芳香四处飘溢。母亲越来越瘦,只是精

11、神还是那么好。那天是周六,我和姐姐陪母亲一起坐在客厅包馄饨,父亲在楼下和别人下棋。母亲说:“妈的病妈知道,我现在什么都不担心,就担心你爸。你别看他现在整天乐呵呵的,其实,他是怕我伤心,可是,等我真的走了,他一定会很难过、很伤心。”我和姐姐都不说话,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少年夫妻老来伴,你爸老了,却没有伴了,等妈不在了,你们要照顾好他。”“妈,你别说了”我哭出声来。那顿馄饨,父亲和母亲依然吃得很香,只是我和姐姐却觉得难以下咽。也许人对于死亡真的有预感,在母亲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她把我叫到她的床前,从枕头下摸出一张纸,对我说:“你看看吧,最好保存好,这样才能照顾好你爸。”我展开纸看见上面“一二三四”地

12、写着许多注意事项:“你爸讨厌花椒,做菜时千万别放。”“你爸每天早晨起来喜欢喝杯凉开水,晚上要提前给他倒好。”我的泪水一滴一滴地落下。母亲走的那天,父亲没有哭,他蹲在母亲床头,就说了一句话:“老婆子,我还想吃你给我包的馄饨”母亲的脸上浮现出微笑,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办完母亲的后事,父亲回到家里,一句话也没说,就钻进了他的书房。不一会儿,我们就听见了父亲的哭声。我和姐姐赶忙跑进去安慰。父亲摆摆手说:“你们让我哭一会儿吧。”我和姐姐相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地退出了父亲的书房。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和母亲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坚强,以前他们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只不过是用表面上的笑容来掩饰内心的悲伤,因为他们都怕对方难过。母亲走后的第一个周日,我们姐妹俩按照母亲生前嘱咐的办法给父亲包了一顿馄饨。开饭的时候,父亲夹起一个馄饨,吃了一口,便放下筷子,叹了口气。我问:“爸,是不是我们包的馄饨没有妈包的好吃?”父亲摇摇头说:“ “我和姐姐的眼里都噙满泪水。原来父亲并不是多么喜欢吃馄饨,而是在乎那个给他包馄饨的人哪!X k B 1 . c o m选自意林2013年第一期得 分评卷人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3分)19.第段画线句“家里的气氛还这样温馨”,“这样”在文中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20.母亲已患绝症,文章第段中却写“我没听到他们发出过一声叹息,没见过他们脸上有一丝哀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