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978346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潘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松潘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松潘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松潘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松潘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潘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潘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松潘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按照阿坝州教育局的指示精神,我县在认真调查研究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拟定松潘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如下:一、“十一五”期间,松潘县教育的主要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教育事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县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教师结构专业化进一步提升。为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比预期好。

2、主要成绩:1. 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加大政府办学力度的同时,改革办学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学校布局调整得到明显加强,由“十五”期间的93所调整为现有中小学校47所;学校校舍建设得到加强,生均校舍由“十五”期间的7平方米增至12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由“十五”期间的11平方米增至25平方米,D级危房彻底消除;各中小学校按93标准配齐教学设施设备。2.“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松潘教育正朝着“高标准、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迈进。2005年3-6周岁幼儿入园率29%,2009年3-6周岁幼儿入园率45.8%; 200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2%,20

3、09年入学率99.99%,入学率增长0.07个百分点;2005年初中阶段入学率98.63%,2009年阶段入学率99.65%,入学率增长1.02个百分点;2005年高中入学率 42.3 %,2009年高中入学率45.5%;入学率增长3.2个百分点。3.教师结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整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全县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和校(园)长。基础教育已完成中小教师合格学历培训,成人教育教师培训全面展开。截止目前,我县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学前教育教师100%,小学为100%,初中为95.1%,高中为79.1%,与“十五”相比分别增长了10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8个百分点、15

4、个百分点。4.教育法制建设逐年强化,依法治教初步实现在依法治校的基本方针策略指导下,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加强了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力度,努力使全县教育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专业化人员不足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学校教职工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高中教师、幼儿教师、寄宿制生活管理员、炊勤人员严重不足。2.教师周转房紧缺,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偏低全县基础设施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教师周转房严重紧缺,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寄宿制学生生活费用补助偏低,导致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3

5、.教学设施设备投入不足“十一五”期间松潘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虽然教育经费投入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旺盛需求不相适应。人民群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将更为强烈,而一大批学校基础设施还未达标,还有许多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学校)的规模、效益、质量完全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二、“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县上下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培养大批

6、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挥教育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战略意识,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县。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改善教育教学资源为重点,以增加投入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优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松潘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教育主要类型发展目标1.学前教育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力度。配齐幼儿教育教师,大力发展儿童早期教育,为我县(ECD)项目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力争在201

7、1年我县50%的乡镇兴办中心幼儿园,入院率达到61%,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1000元/人标准; 2013年我县80%的乡镇兴办中心幼儿园,入院率达到64%,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1200元/人标准;2015年我县100%的乡镇兴办中心幼儿园,入院率达到66%,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1500元/人标准,基本满足社会对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2.义务阶段教育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努力提高普及程度,重点抓好初中教育的控辍保学工作,认真落实对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配齐学科教师,提高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11年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力争

8、达到600元/人;2013年达到800元/人;2015年达到1000元/人。到2015年,小学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达99.99%;初中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在99%、98.5%以上。3.职业教育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以及未来产业、行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市场变化,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创建示范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做优职业教育。启动“十二五”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1年秋季力争在我县高中教育教学班中设立职业教育班级1个,学生达到100人以上。加强对初中后生源分流的宏观调控,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数占高中段招生总数的30%以上,促进普教职教协调

9、发展。2015年力争在我县高中教育教学班中设立职业教育班级3个,学生达到200人以上.4.高中教育努力推进高中教育全面提升,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建立新课程管理体制,建立学分制,提高学生教育生均公用经费,2011年实现800元/人标准,入学率达到47%;2013年实现1000元/人标准,入学率达到48.5%;2015年实现1200元/人标准,入学率达到50%,实现高中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5.特殊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凡属于特教学生,我县积极送往特教学校就读,保证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教育保障条件发展目标完善硬件建设,增添设施设备,壮大师资队伍,增添措施发展幼儿教育,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

10、大力营造法制化、安全化的办学环境。教育现代化总体目标1.硬件标准化建设利用第二个“十年行动计划”的分配资金,力争各级政府的大力投入,通过灾后重建和地方财政出资达到建设标准,通过教育局和各学校规范管理努力达到硬件配置要求:2011年力争教学仪器配备初中小学达到省07年标准,高中达到国家2000年标准,按要求配齐各功能用房,新建中小学实验室到JY/0385-2006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要求,生均校舍达到12平方米,100%校园文化建设达到育人环境;2013年图书馆(室)及音体美等其他功能用房达到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和管理及评估细则的通知要求,逐步建立数字化理化生实教室、高中通用

11、技术室、音乐网络教室、美术室、电子阅览室、中小学微格教室,生均校舍达到15平方米,100%学校配套设施齐全;2015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达到(川教函2004319号)要求,力争达到校校有计算机房、班班有多媒体,教师人人有办公机,60%的学校建立数字化理化生教室、音乐网络教室、美术室、电子阅览室、中小学微格教室。2.教师专业化建设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各中小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困难,预计2011年我县教师从816名增至863人。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力争高中教师新课程上岗培训56人,学科全员培训810人次;2013年我县教师人员增至907人,高中教师新课程后续培训30人,学科全员培训860人次

12、;2015年中小学、幼儿教师增至951人,高中教师新课程后续培训30人,学科全员培训900人次。3.教育信息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转发的通知(川财教【2006】4号)要求,各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中根据实际明确教育技术装备占公用经费的比例,保证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和补充完善。不断拓宽教育技术装备资金渠道,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全县中小学配齐: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历史教室、地理教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化教室、数字化实验室、音乐网络教室、标准化实验室、科学实验室、教培中心计算机网络教室等各种多功能用房295间,教职工电脑850台(每人一台)、交互式白板350套,网管中心校园监控3

13、1套,仪器配备义务教育阶段达到07标准配置,配备高中新课程标准需要,为全县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4.管理规范化建设一是全力加快 “课改”步伐。积极推进中小学、高中课程和教学改革,努力构建符合“课改”理念的评价体系,为我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道路。二是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教育局加强督促检查教师“教学六认真”的落实情况,认真开展支教队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安徽、内江支教队的教学指导功能,提高我县教师教学能力;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中小学生负担得到了减轻;加强师德建设,坚决杜绝了歧视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三是建立教师“传、帮、带”学

14、习制度。近年来,我县新招年轻教师较多,他们正处在逐步成熟和发展阶段,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建立青年教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结对,结成师徒,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四是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为了对全体教师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关注教师发展,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校加强对每位教师建立业务档案管理,掌握教师专业学习材料。五是巩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果。把德育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不断改革和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防范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心理、行为有障碍学生的管理和帮教工作,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均对中小学生实施免费开放,为广大青少年

15、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六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各校园管好用好现有的设施设备,充分发挥各种教学仪器的使用价值;配备人数足够、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培训和管理好现有的后勤人员,加大寄宿制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寄宿制标准(规范)化管理制度,加强指导与监督,加大检查力度。七是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教育局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教科研制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教职工评价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学校管理制度就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为师生服务”这一宗旨,在实施的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尽可能地调动师生内在生命激情和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和潜能,促使师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

16、发展。5.办学法制化建设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扎扎实实地启动新一轮素质教育改革,用一年的时间专门进行了法律法规政策的梳理,将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度化、规范化,期望通过政策制度环境的创造,营造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规范办学行为就是做教育应该做事情,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定的事情、国家教育方针要求的事情、国家教育制度确定的事情、国家教育政策确定的事情、教育规律要求的事情,开辟出依法治教、尊重规律、依靠科学的素质教育道路。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学,坚决纠正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严格考试管理,严格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严禁不必要的统考统练,严禁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