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第三单元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97832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赏析第三单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赏析第三单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赏析第三单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赏析第三单元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赏析将进酒题为“将进酒”,为什么写黄河?答:(一)开篇采用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作用。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诗文紧接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叹人生短促,青春易逝。于是,开篇的诗句既有比喻以黄河之水一去不返喻人生已逝,又有反衬的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出生命 的渺小脆弱。(二)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伏笔,也为作者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2. 杜甫阁夜诗的颔联,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诗人由此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答:前句从听觉写鼓角声悲壮,后句从视觉写三峡中隐星可见,群星参差,映

2、照峡江。具有穿透力的鼓角声和峡江星河壮阔的波动使西阁的夜显得异常惊心动魄。前句明写鼓角之声,暗写军营和战争,后句明写峡江景象,暗写雪后明朗的星空,诗人将二者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4.这首诗诗人感慨万千,此诗一共写了几种悲慨?答:首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第二句表达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第七句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末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5.归纳李贺李凭箜篌引一诗的艺术手法。答:(一)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的手法,听觉中有视觉感受,视觉感受中还有动感。(二)侧面烘托手法,通过大肆渲染音乐产生的

3、效果烘托演奏技艺的高超绝伦。(三)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手法,通过想象和夸张,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四)用典。(五)虚实结合。6.赏析李煜虞美人一诗的艺术手法。答:(一)问答式结构,起伏跌宕的笔法。全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表达了词人悲恨相继的心理活动。(二)虚实相济。(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设问、比喻、对比反衬、夸张、象征。(四)情景交融。7.周邦彦苏幕遮一诗是如何写景抒情的?答:上阙写盛夏晨景,雨后风荷,下阙言思乡之情。词中情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词人由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故乡遥,何日去 ”,由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不着痕迹。风荷是引起词人思乡之情的纽带,而

4、思乡的情感中又有“芙蓉浦”的梦境和“风荷”意象相照应,构思精巧,自然天成。8.屈原国殇一诗在表现将士和战争场面时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答:(一)渲染和夸张手法,如:“车错毂兮短兵接”“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等句,渲染战斗的激烈和残酷;“旌蔽日兮敌若云”“天时怼兮威灵怒”等句极力夸张敌军之强和战斗之残酷。这些渲染和夸张,有力地衬托了“矢交坠兮士争先”“援玉桴兮击鸣鼓”等句,从而突出战士们英勇刚强的爱国精神。(二)描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先具体描写战士们在激烈战斗中勇敢顽强,再写他们终因敌强我弱而英勇牺牲,突出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而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爱国形象,为下文的讴歌悼念做铺垫;下文以抒情的方

5、式对战士们英勇刚强的气概和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烈的歌颂和深切的悼念。(三)句式整齐精炼,不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且增强了全诗的庄严肃穆感。9.高适燕歌行一诗中,“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六个意象: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营造了一个荒芜、衰败、冷落、凄清的意境。通过描写有着鲜明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了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10.柳宗元登柳州城寄漳汀封连四州此诗首联写了什么内容?哪两个字用得最好?答案:首联感物起兴,点明了题意。其中“高”和“接”字用得最好。“高”字于楼前表明作者上到高处,只有到高处才能遥望到友人们的贬处,抒发心中不快;而“接”字正好与“高”字相映,站到高处才可见辽阔的袁野。这正与第二句中的“茫茫”相符,说明愁思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这就为下文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11.温庭筠菩萨蛮一词通篇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答案:全词成功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精美,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