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976522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注意:本试卷共分第卷和第卷,第卷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第卷必须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写在试卷上不予记分。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25小题)。1餐桌礼仪就是指在吃饭用餐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常识,餐桌礼仪可谓源远流长。这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它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

2、入座和离席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可见: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 B C D2中西方在教育子女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有专家认为,在中国,教育是个人、家庭、国家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对于教育的目的,一是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二是通过教育实现个人、家庭和国家的理想。而在西方,教育的核心是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从中西方对教育的理解中可以得出: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教育的迥异文化影响人们在教育实践

3、中目标的确定 A B C D3政治教师要求学生以“文化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为观点,写作一篇时政小论文。你认为下列可以作为合适论据的是:A诸子论辩、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文化的兴盛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水平B异国他乡定居了几十年的海外华裔,仍然保留着喜欢喝绿茶,讲家乡话的习惯C古希腊、古罗马在生产力落后于今天情况下,创造出后世欧洲文化难以企及的高峰D文艺复兴运动结束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推动了西方国家持续的繁荣昌盛4蚌埠新二中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规划格局、校园建筑、绿化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都突出自己的文化特色。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新二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基于:精神活动离

4、不开物质活动,文化能影响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大力发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A B C D5我国禅文化是一种智慧的思维。禅是一种境界、一种受用、一种体验。禅的境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受用,与他人不能共享。它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以及儒学等观点,全方位的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在中国的唐、宋时代而大盛,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可见:观念创新创造了禅文化的新价

5、值禅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博大精深的禅文化具有巨大包容性文化交融是禅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A. B. C. D.6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 B C D7我国古代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今天治国理政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下列观点中对用法治理念治理国家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治国有常,而利民

6、为本(西汉)刘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老子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北宋)包拯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明)张居正A. B. C. D.8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陋室铭是其名作,生活中,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陋室”。“陋室”何陋之有?论景,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宁静雅致;论情,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君子之交。诗人刘禹锡将书房取名“陋室”所体现的情怀,给当今艺术创作者的启示是:应弘扬和培育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神养料,丰富创作源泉坚守信念,艺术创作应扎根生活、相互借鉴要有安贫乐

7、道的精神,执着艺术创作的追求 A. B. C. D.9春节也叫“过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它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古代先人把五谷的生长周期叫作“年”,中国传统的春节的文化情怀是:“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除夕之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可如今的春节,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人们纷纷感慨:年味淡了。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体验是:A对数字化生活方式冲淡年味的担忧 B对春节折射的传统文化内核的留恋与珍视C对传统年俗的固守与坚持 D对记忆中除夕夜的回忆与怀念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

8、推陈出新。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化进现在的歌词中。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中“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由此可见,文化创新的过程是: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过程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过程A. B. C. D.11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关于如何传承这些传统文艺,有的学者这样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

9、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 B C D12“仁义礼智信”(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忠孝勇恭廉”(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这是中华民族先民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识。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也充分借鉴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

10、,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上述材料启示我们:要认真审慎分析传统道德规范,并有鉴别地加以对待道德发展脱离不开时代背景,新的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要加强挖掘和阐发传统美德,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 B. C. D.13在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的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五四运动时期,就有人提出:“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因袭的,

11、一为创造的”。材料中的观点表面看似有一定道理,但从实质上说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过多强调自我,拒绝文化的借鉴和融合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的体现从根本上否定了东方文化绚丽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缺乏文化的包容性,排除异己,孤芳自赏A. B. C. D.14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交流方式即方言。虽然其只是在一定的地域中通行,但本身却也有一种完整的系统。可以说方言是文化社会信息的集合体,隐藏着诸多密码,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去运用。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依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

12、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文学作品创作运用不同的方言: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特色,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 B. C. D.15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它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

13、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材料说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独树一帜得益于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中国古典园林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古典园林如同一部部石刻的史书,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A. B. C. D.16佛教起源于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佛教自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C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D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17论衡中有“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之语,东汉王逸曰“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辞海把廉洁解释为“清廉,清白,不损公肥私”。当代共产党人应时刻牢记“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能动的反作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