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最新)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0975595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得体会: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得体会: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得体会: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得体会: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得体会: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得体会: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得体会: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最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得体会: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最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且进一步指出“建立更加有 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关注并着力解 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推动X地区社会经济取得了跨越性发展,南北差距呈不断缩 小的态势。近年来,X、X、X的GDP年均增长率,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X均高于X与X。但X、X、X的人均GDP、城镇居民和农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存在较大差距,需加快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 制。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区域合作机制是指区域内部各级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进行协商对话的各类平台,

2、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一体化的基本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 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江苏有9个城市是长三角 城市群的成员,其余4个城市是淮海经济区的成员。目前,长三角区域政府层面实 行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三级运作”的区域合作机制,包括“长三角地区主要领 导座谈会”、“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重点合 作专题组”。目前,淮海经济区市长会议是淮海经济区政府合作的主要机制。2017 年6月23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原则同意2017年修订的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批复要求进一步加强X与淮海经济区相关城市的联动,服 务

3、江苏省域整体发展。推进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合作机制,需要在多层次政府合作机制、非政府组 织合作机制、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为此,首先要加快建立与 完善多层次政府协调机制。淮海经济区要加快建立苏鲁豫皖4省省级层面政府协调 机制和县级层面政府协调机制,长三角城市群要加快建立县级层面政府协调机制船 海经济带与江淮生态经济区要加快建立相关市级层面和县级层面政府协调机制。其次 要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协调机制。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基金会、公益团体等社会组 织利用其组织资源,通过社会动员、制度供给、资本投入等手段参与“1+3”功能区 公共事务,成为维护区域市场秩序、减少区域利益冲突和优化区

4、域资源配置的重要治 理机制。此外,应尽快建立与完善全省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科学评估区域生态价 值的方法,加快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限制开发区域与生态红线区域给予合理的 生态补偿,保障限制开发区域与生态红线区域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正当利益。立更加有效的区域扶持机制区域扶持机制是指上级政府制定的各种扶持落后区域的政策措施是推动落后区 域快速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动力。从2003年开始,江苏推出“四项转移”政 策,实施产业、财政、科技、人才向X转移,2011年以后,江苏为X5市陆续出台 了“一市一策”,即支持X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淮安X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推进 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

5、鼓励创建盐城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 动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2013年江苏省政府又推出“六项工程”支持X全面小康 建设,即脱贫奔小康重点片区帮扶工程、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重点中心 镇建设工程、X铁路建设工程、城乡供水与污水处理工程和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区域帮扶政策推动了X快速发展,但从“四项转移”来看,对X产业和财政转 移力度较大而高层次人才转移力度较小;从“ 一市一策”来看/主要受益者是中心 城市,落后县(区)受益较小。缩小江苏区域发展差距,需要重点扶持落后县(区) 经济发展。一方面,调整优化“四项转移”。重点加强对X人才和科技创新扶持力 度,全面提升X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

6、对X科技投入力度,在省级实验室、工 程技术中心和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建设方面也要向X地区倾斜。建立省内名校与X薄弱高校“一对一”帮扶机制,鼓励省内高校到X建设新校区和研发机构,鼓励省内 高校与X企业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X 引进海内外紧缺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X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 程实验室、国家级高新区和大学科技园。另一方面推进“一市一策”向“一县一策” 延伸。将人均GDP不足全省平均水平一半的X落后县(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深 入研究这些县(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对每一个落后县(区) 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建立更加有效的区

7、域互助机制区域互助机制是指区域内部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实施的各种帮扶措施是实现 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路径。江苏制定了“五方挂钩”帮扶政策,即建立了省级机关、 X县市、高校院所、各类企业对口 X经济薄弱县挂钩帮扶的机制。四方对口的各机关、 县市、院所、企业每年投入分别不得少于20万元、500万元、100万元、10万元, 并且每年要保持一定增幅。到2017年,与X挂钩的省级机关单位90家、X县市21 个、高校院所40家和各类企业114家。2006年江苏正式启动南北挂钩共建开发区, 即在X或X地区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由X地区开发区负责规 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南北共建园

8、区由首批10个试点园区发展到 现在的45个,实现X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全覆盖,实现了 X发展与X转型双赢。就目前来看,南北共建的领域还较多局限于经济领域,且南北共建开发区面临着 利益分配、考核激励、人才招引等方面的问题,需加快建立南北共建共享机制,同时 扩大南北共建领域和范围。加快完善南北共建开发区体制机制,完善共建共享机制, 建立健全多方联席会议制度,为南北共建园区利益关系者搭建协商交流平台,让共建 双方达成利益分成协议,实现南北合作共赢。将共建园区建设纳入共建双方政府政绩 考核,激发双方政府建设园区的热情。完善园区工作人员福利政策和发展政策,增强 园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激发园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热

9、情。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机制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机制是指各类指导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及其保障措施, 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石。国家对长三角地区做过数次区域规划,其中,2016年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是引领扬子江城市群协调发展 的纲领性文件。此外,长三角地区的各级政府通过合作机制达成的协议也是指导扬子 江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淮海经济区各成员市通过政府合作机制签订合作协 议。其中,关于加快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的意见和淮海经济区一体化 建设重点工作方案等是指导淮海经济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考虑到目前部分区域发展缺乏规划引领,且由于缺乏统筹协调、评价考核全省区 域发展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无法对全省的区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与有效 监督激励,需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规划引领和考核落实。建立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领导机构,负责处理全省区域协调日常事务以及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与考 核。把区域规划作为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发 展。按照各区域规划的要求,将协调发展的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地方政 府和部门,明确责任人和时序进度,按照时间节点对各地方政府和部门进行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