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绘景足以乱真的传统工艺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97509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绘景足以乱真的传统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影绘景足以乱真的传统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影绘景足以乱真的传统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影绘景足以乱真的传统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影绘景足以乱真的传统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绘景足以乱真的传统工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影绘景足以乱真的传统工艺绘景( Matte Painting )是指用绘画手段创造影片中所 需但实地搭建过于昂贵或非常难以拍摄到的景观、场景或远 环境。“ Matte Painting ”中文可以翻译作“遮罩” “绘景”或 “接景”,但都不能确切地表达原词的含义。简而言之,这就是将两个景物巧妙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或者说移天易地的方法。 譬如,规定情境是一座巍峨的宫殿, 那么不必依葫芦画瓢地布置一座同样的建筑物,只需搭了 “下层建筑”,其余部分利用接景法去做,效果是一样的, 工作却简单很多。真景,是真真正正搭起来的景, 通常只是布置了 “下层”, 因为下层一般是演员活动的地方,假不来。假景,是

2、画在巨 型玻璃上的,这玻璃上绘画了建筑物的“上层” 。玻璃放在 真实布景的一定距离内,摄影机放在玻璃的后面,从摄影机 的角度看过去,透过假景,看到真景;看到真景的“下层” , 也看到“假景”的上层,下层建筑和上层建筑结合起来,互 成一体,拍出来就有真假难分的效果。当然,真假之间的结合,讲究技巧,尺寸要适当,不然 则“矢之毫厘,谬以千里”了。还有,假景与真景的模样要 一致,色调也要取得一致,不然就容易让观众看出破绽来。 话虽简单,美术师在设计的时候是相当费脑筋的,因为这是 非常细致的一门技术。整个技法要运用得恰到好处。搞这项 技术的人,一定要精通美学、光学和透视学,还要明白摄影 和灯光原理,这样

3、才能准确无误地将所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部 件,合乎透视比例地放在适当的位置, 避免露出破绽。 不过, 此技法有一个限制,就是只可以拍摄静态镜头时使用。因为 若摄影角度发生改变,视觉比例就会随之变化。一般情况下,摄影棚内搭建的布景是没有上盖的,一来 搭建费时, 二来必须保留厂顶的灯桥用以置灯。 每当拍摄“见 顶”的全景镜头,布景师就会用上接景法。接景法也叫接顶 法,当中又分相结合及三结合接景法。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将 数个景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绘景技术可以说是电影特效的鼻祖,最早出现在黑白无 声电影的时代,其发展历史几乎和电影一样古老(始于约 1911年)。第一个接景于1907年由诺曼?A?道恩制作,他

4、绘 制了电影加州任务的布景。绘景的第一个高峰是 1933 年的电影金刚 ,它也是电影特效的第一个高峰。在这之 后,绘景的代表人物是英国人沃尔特?皮森 ?戴及其弟子彼得 ?艾伦肖,两者合作为黑水仙 ( 1 947年)中的钟楼绘景, 足以以假乱真,成为专业典范;后者后来转战迪斯尼的几部 魔幻片也都登峰造极,如海底两万里 (1955 年)、梦游 小人物(1959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 1 962年)和欢乐满人间( 1964 年)等再有一个比较大众的例子,是希区柯克的经典电影迷 魂记(1958 年)中,男主角詹姆斯 ?斯图尔特爬楼的那几层 建筑物外景就是通过“绘景”添加上去的。实际上,影片的 真实

5、外景地圣胡安包蒂斯塔修道院是并不存在这几层的。绘景技术在上世纪 6080年代的香港也被频繁运用。香港的绘景师大概有两种做法一一一种是相结合接景法,一 种是三结合接景法。相结合接景法做法一:前景设置真实的布景建筑,即演员活动的“下 层”。而后方的远景建筑,则完完全全由立体模型砌成。做法二:在真实布景和摄影机之间放一块巨型玻璃,由 布景师在玻璃上绘画建筑物的顶部,再调整灯光以及摄影机 的角度,镜头前就出现一堂真假难辨的大型布景。三结合接景法绘画、模型及实景共分三层。摄影机前的巨型玻璃上绘 画了部分布景建筑的上层;玻璃后面放置合乎比例的立体模 型,或将纯粹的屋顶模型用绳索直接垂挂在半空中;最后则 是

6、搭建的布景或建筑。以李翰祥的金玉良缘红楼梦 (1977 年)为例:开场 大观园的全景,画面上的亭台、长廊、池塘及树木均为真实 布景,仔细看亭顶有一道阴影,这就是玻璃接景法遗留下的痕迹:亭台的顶部是模型,而后方树林景和牌楼均为手绘背旦景。而北地胭脂 ( 1973 年)一片,片中故宫全景广角镜 头只能依靠绘景来完成。先搭建部分场景供宫殿作为前景, 包括走廊、阶梯、殿柱、门窗、斗拱等,屋顶则只需搭建小 部分,屋檐全靠接顶而成;再配合背景墙上绘画的宫殿群组 成远景及右方的围栏等,完成一个完整的禁宫场景。值得一 提的是,李翰祥几部戏的绘景均由美术指导陈景森设计。记得前几年某网站选出一部影史最佳绘景镜头,最新一 部也只是上世纪 80年代的捉鬼敢死队 2( 1989 年)。但 绘景技术到现在真的销声匿迹了吗?其实并没有。只不过现 在的绘景都是通过计算机绘图绘制场景了,也就是使用数字 绘景技术,但技术原理还是一样的。这项技术就是在实拍场 景的基础上,逐帧绘制遮罩,然后再通过计算机绘图绘制场 景,将所绘制的 2D 或者是 3D 场景添加到遮罩处与原场景融 合,以创作所需画面的过程。比如斯文 ?绍尔( Swven Sauer) 就是数字绘景师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美剧 权利的游戏 。传统工艺还在,正所谓“有一口气,点一 盏灯,有灯就有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