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文本解读能力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974491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文本解读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文本解读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文本解读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文本解读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文本解读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文本解读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文本解读能力 阅读理解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环节。阅读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成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从长远的意义来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也有很大影响。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呢?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逐步提高。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上

2、指出“学生阅读技能是从简单的阅读朗读获取直接信息的阅读归纳分析式的深层阅读的逐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扎实实,对所读材料一知半解。因此,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这样既能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一、 改革课文教学,夯实阅读基础 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文教学中,应着重抓以下三个方面。1、

3、 课前预习,培养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使学生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预习时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拼读生词、词组,扫清阅读障碍。2)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或说出段落大意。3)划出语言难点,并提出独立的见解。4 )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供课堂上进行问答。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上课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加强了综合训练。我在我所带的两个班中做了实验,让一个班的学生先做

4、好预习,即自己先试着拼读单词,并把自己没有把握读对的单词查一下;找出课文的重点句和每段的重点句或自己总结出段落大意;划出词组和句型,并自己总结出一些重点知识;并且自己设计出几个问题供上课问答。另一个班,只让他们采用常规的方法,即只是看一下单词,只要会拼写即可。这样实验了一个月,一个月结束后,给这两个班同样的阅读理解题,实验班的学生做的既快正确率又高,大部分学生的正确率能达到80%以上,而参照班不光速度慢,而且正确率也差,正确率只是超过60%而已。从而我得到一个启示,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2、 围绕中心,整体教学 对于课文的教学,首先应把课文做一个整体来教,应该在学生了解

5、文章内容要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来了解全文的内容大意,再通过做理解性习题来检查预习效果。对于故事体裁的课文,可以先通过听、说法来介绍课文背景和内容,再通过问答来检查学生对主要内容的理解。这样做,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一开始阅读就努力寻找文章要旨的习惯,训练学生根据关键词语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然后再分析句子,应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仅注意句子的表层意义,更要注意到句子的深层意义,注意句子同文章内容及主题的内在联系。3、精讲多练 ,在练中提高能力 对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师的讲解要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精讲,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也只有精讲,才有可能多练。精讲,就是要分清主

6、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样样都抓。那种不分主次,不分先后,碰到什么就讲什么,甚至随意发挥、希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作法,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连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能解决好。 在课文教学中,对于生词,教师可只要求学生会读、会写,能掌握在本课中所表示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其他用法随着以后出现了再讲。这样,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基本的东西也抓到了,也就达到了目的。有了精讲,多练在时间上也就有了保证。然而多练不仅仅只体现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多”,还应体现在练法上的“活”。这样的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句型的练就有许多方法。模仿造句是练,模仿翻译也是练;背诵句型是练,句型转换也是练。采用哪

7、一种方法,或在几种方法中先用哪一种,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这方面,我觉得这样会更好:就是先让学生熟悉句型,再做模仿造句,后才做变换性练习。因为只有在学生熟悉本句型的基础上做变换练习,才能使学生感到变有依据,才会少犯错误。但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学习某一句型,估计学生可以用另外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对应句子来替换,这时,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把这些句子说出来,这样做,往往起到了以新温故的作用。总之,多练,就是既要讲“量”,又要讲“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重视阅读技巧训练 为了加强阅读教学,每周用一节课进行阅读技巧训练是有必要的。阅读技巧训练课的目的是学习阅读方法,培训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增

8、加阅读量来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技巧训练课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问题。1、 精选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用尽量做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生词量一般在左右。中学生课本同步阅读就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同时再找一些难度适合中学生的材料让学生课外去阅读。这一任务可以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老师找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关还是要老师来把,让学生把自己找的材料先让老师看,把合适的推荐个学生。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见识面明显得到了提高。2、 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与理解准确性是一个矛盾。进行阅读技巧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阅读速度,但这必须是在正确理解的

9、前提下求速度,没有准确的理解,速度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这方面,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做理解习题来调节阅读速度,也就是每读完一篇做一些理解选择题。正确率一般不应低于,如低于,就应考虑适当放慢阅读速度。3、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养成,只有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因此,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教师都应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阅读时不要出声,要默读。默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速度要比出声的阅读快得多。)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逐字逐词的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

10、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要尝试根据上下文猜词义。4、掌握几种主要的阅读技巧 常用的阅读方法不外乎两种,既略读和细读两种。略读又分为两类:跳读(Skimming)和查读(Scanning)。跳读是对一篇文章或一个章节,可以通过只读每一段落的第一句或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来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查读则是利用材料的信息结构来迅速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特定信息的技能。篇章是有其特写结构的,例如,字典,百科全书一般按字母顺序;电视节目表,体育赛事一般按时间顺序;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故事、传记则有五个带“W”词的要点:何事(What)、何因(Why

11、)、何地(Where)、何时(When)、怎样(How)。在很多情况下,利用篇章结构,根据你的阅读目的,查读就可以达到你的阅读目的。细读就是不光要理解文章大意而且细到里边的单词、词组,甚至里边的句型都要理解。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巩固提高阅读技能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课内外相结合。进行课外泛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开扩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力。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教师可通过开展阅读比赛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选定后,可以为学生设计了二张能分别表示阅读进展和阅读理解率的统计表,一张发给学生,让学生登记自己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率,另一张供全班用,定期把每位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成绩连成曲线。这样不但教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学生之间也能相互了解、互相促进。通过我的个人教学实践,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还可以把一些从来不读英语课外书的学生吸引到英语课外阅读上来,而且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不断得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