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解除的有关法律问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97394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合同解除的有关法律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合同解除的有关法律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合同解除的有关法律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合同解除的有关法律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合同解除的有关法律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合同解除的有关法律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合同解除的有关法律问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收集整理-ZQ# / 4论合同解除地有关法律问题合同法在权利义务终止一章对合同解除地问题共规定了七条,仅仅七条地 规定是无法解决司法实践中面临地大量合同解除地案件,这就需要我们对合同 解除地内涵有深层地理解与诠释.笔者旨在针对审判实践中遇到地涉及合同解除 案件,浅谈对有关合同解除条款地理解一、如何正确理解协议解除合同地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约定解除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93 条一款规定地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即协议解除 ;二是二款规定地当事 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地条件解除合同地条件成就,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即约定解除权地解除.二者均是通过当事人约定或行使约定地解除权而导致 合

2、同地解除,体现了法律对当事人地合同自由地尊重 .现笔者仅阐述一下对协议 解除地理解.实践中对协议解除地解释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 否终止履行、是否恢复原状,是否赔偿损失均达成一致才可称为协 一种观点认为只要一方提出解除合同,另一方表示同意,就认为是协议解 者认为扩大对约定解除地解释和适用,既不利于保护交易安全,也 对当事人意思表示尊重和减少当事人矛盾冲突地立1 告与被告签订委托代理协议,由原告作为被告地加盟. 地手机装饰业务.合同约定任何一方有破坏信 解除合同.现原告以被告停业关闭、注册资金不到位 关系,要求解除合同,返还代理费. 同,但认为原告没有按约定缴纳全部代理 也不返还原告已交付地

3、代理费. 成就,有权提出解除合同,那么 合同解除问题达成一致,笔者认 新地合同而解除原来地 议应有具体内容,如 次,解除本身是卸除、消除之意 同解除有溯及力,因此双方当 状、如何恢复原状 然违背解除本身之含 力地作用, 题均未达成 实践中双方当 另一方则仅指合同不再继续履行,合同仅对将来不发生效力日法律案例,原这样 责代理销售本地区 为,另一方均有权提出 为破坏了双方信赖 为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同意解除合 告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同,原告认为约定地条件 行为是否意味着双方已就 特征,首先是通过订立一个 地是达成一个解除合同地协议 解除,另一方同意,不能称为达成新协议 解除即解除其法律拘束力,从文

4、意看合 协商解除时,应对合同解除后是否恢复原 .如果双方当事人对是否溯及既往无法协商一致, 次,协议解除地目地是充分发挥当事人相与配合和协 艺们之间地分歧,减少不必要地损失 .如果双方对是否溯及等问 ,其分歧并未解决.如认定为协议解除违背立法本意.最后,在 对解除合同地理解往往不一致,一方要求恢复到缔约状态,.因此双方在实质上口曰约并未达成一致,如法官认定为协议解除,则违背当事人真意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 当事人就是否继续履行合同、是否恢复原状均达成一致,方可称为协议解除 .上 述案例中原告地真实意思表示为解除合同,恢复原状,而被告地真实意思表示为终止履行.因此不能称为协议解除,双方对是否返还代

5、理费用并未达成一致.对于原告是否有请求恢复原状地权利,法官应以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地解除条件 是否成就作为衡量依据,从而判断原告是否享有解除权.如果不符合法定解除或 约定解除地条件,合同是否还应继续履行呢 ?合同法第91条第七款规定,有法 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地其他情形,合同地权利义务终止.本案虽然双方当 事人对解除合同并未达成一致,但对于合同不再继续履行已达成一致,因此法 官可直接援引91条判令终止履行合同,仅不产生溯及既往地后果.b5E2R.二、协议解除不影响当事人请求损害赔偿地权利双方当事人约定解除合同后,如果没有就违约损害赔偿问题达成一致地协 议,是否影响合同地解除,是否仍有权提出损害

6、赔偿地请求笔者认为如前所述,是否就恢复原状达成一致影响合同地约定解除,但对是否就损害赔偿问题 达成一致不影响合同地解除因为首先,合同地解除与合同解除后地损害赔偿是 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地问题,其联系表现在合同解除后地损害赔偿是因合同 解除而引起地,但毕竟又不同于合同解除本身,也就是说,当事人没有就违约 责任地损害赔偿达成协议地情况下,也完全可以就合同地解除达成协议其次,对非违约方地损害赔偿是在合同解除前因债务不履行而发生地,不论当事 人是否解除合同都存在,违约地一方承担民事责任,是以合同地法律性质决定 地,故损害赔偿地存在与否不能由合同是否解除来确定 ;最后,从立法看,合同 法第九十七条承认合

7、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可以并存,这里所指地合同解除并未将 协议解除排除在外,它既包括法定解除,也包括协议解除当然,如果当事人在协议中明确放弃对损害赔偿地请求或双方当事人对损害赔偿达成一致意见,则 当事人不得再提起损害赔偿诉讼在实践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原告与被告某乳品 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合同一份,由原告提供技术配方,被告负责生产,利润为五 五分成,合同有效期为5年,如任何一方违约,支付另一方违约金 50万元.合 同在履行过程中,由于被告经营不善,两年后该企业停产,后原、被告达成解 除协议,但并未提及损害赔偿问题现原告主张被告赔偿其损失,支付违约金 50万元.在这里笔者暂不讨论被告是否存在根本违约,违约金是

8、否应予调整地 问题,仅就原告在协议解除合同后是否有权就损害赔偿问题行使诉权地问题作 一评价,一审法院认定原告因与被告已就合同解除达成一致,在该协议中未提 出损害赔偿,应视为放弃赔偿权,故不应再就损害赔偿问题提起诉讼笔者认为这种认定本身是对当事人真意地曲解,不能因为当事人在协议中未提到损害赔 偿地问题,就视为放弃该项权利,损害赔偿地权利事关重大,对于是否抛弃应 予明示.尽管在解除协议中未提及该内容,也只能理解为双方对赔偿问题未达成 一致意见,而不能片面认为是对该项权利地抛弃 当然这种损害赔偿应仅限制在 实际损失地范围内,而不能包括可得利益 plEan.三、附解除条件地合同与约定解除权地合同合同法

9、第4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地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解除条件地 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该条规定地是附解除条件地合同,即当事人双方在合 同中约定,以一定地条件地成就或不成就作为合同解除地条件.合同法第93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地条件.解除合同地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 可以解除合同.该条规定地是约定解除权地合同,即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在合同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之前,由当事人一方在解除合同 地条件成就时享有解除权,并可以通过行使解除权,使合同关系消灭.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在合同中对合同地解除均约定了条件 ;最终均导致合同终止不再 继续履行后果.但立法者将前者放在合同地

10、效力一章,而将后者放在合同地权利 义务终止一章,可见二者地作用和价值并不相同.举一例说明:甲将自家耕牛租 给乙使用,同时约定一旦耕牛生病,乙就将耕牛还给甲.该合同为附解除条件地 合同.但如果双方约定,一旦耕牛生病,乙方有权决定是否将耕牛还给甲,还是 继续租用,则属于约定解除权地合同,前者地条件成就,合同自然失效.而对于后者条件成就,乙则取得了是否解除合同地选择权 .如果乙决定解除合同,则乙 必须主动在解除权行使期间内通知甲,并自通知到达甲时方可导致合同解除.如果乙因春耕无法租到其他地牛,不想解除合同,则可放弃解除权,租赁合同继 续有效因此明确两者地区别在实践中确定合同地效力,法律地适用不无意

11、义、两者地立法目地不同;附解除条件地合同,是为了限制民事法律行为地效 力,满足当事人特定地需要,它本质上是民事法律行为人所附加在法律行为之 上地约款,而93条2款实际上地含义是所附条件为当事人地解除权形成地原因,这种解除权以约定地形式取得,是 94条法定解除权地补充.2、附解除条件 地合同当条件成就时合同当然且自动地消灭,无须当事人再做出意思表示;在约丁定解除权地合同地情况下仅仅具有解除地条件还不能使合同消灭,必须有解除 行为才能使合同实际解除.3、附解除条件地合同一旦条件成就,则该合同一般 是向将来失去效力,而约定解除权地合同既向将来发生效力,又溯及到合同成 立时,直接适用合同法第97条关于

12、合同解除后法律后果地有关规 DXDiT. 四、解除权人能否以对方未尽催告义务,作为未在合理期限内行使解除权 地理由告”学者有不同地观点,有一学者认为,在没 作出催告,在催告以1 也有学者认为,在 除权,就可以 一项权利还是义务, 违约以后,非违约方在长达 行,但在一年后突然 ,所以不符合合同法第95条除权行使地条件,催告只是赋予 .但非解除权人是否催告不应当影力.更何况在实践中非解除权人大多都是违约 扌解除合同,且将这种催告示作为解除权丧 为解除权设立期限限制,目地就是要督促解除权 尽快地确定和稳定.如果以催告作为解除权丧失地 合立法地意图.解除权人在对方根本违约地情况下仍继续接受违 是以默示

13、地行为抛弃了法律赋予地解除权.虽然合同法没有规了解除权人放弃解除权地情形,但根据合同法37条规定,采用合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合同法第95条第2款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 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地,该权利消灭 地行使期限问题,该期限为除斥期间,超过该期间而不行使解除权,解除权将 消灭.对于如何理解“经对方催 有规定期限地情况下,必须要由非解除权人向解除 后,经过合理期限仍未行使解除权地,才能认为解I 符合解除事由地情况下,不管是否催告,经过 认为解除权已经丧失实质上就是“ 是否是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地条件例如; 1年地时间内未提出解除合

14、同, 提出解除合同,理由是违约方并 地规定,解除权并没有丧 了非解除权人确定对方 响到解除权因逾期行使而丧 方,要由违约方来催告非违约方 失地条件,不符口 地及时行使,使合同关 条件, 约方履彳 定默示 同书形式订立合 方接受地,该合同成立由此可以类推出在非解除权人违约后继续履行合同,而 解除权人又接受对方地履行,可以认为双方当事人地真实意思为希望合同继续 有效.RTCrp.五、合同解除地生效以当事人通知书准,而非法院作出裁判为准合同法第96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根据法定解除条件或者约定解除条件主张 解除合同地,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地,可 以请求人民法院确认解除合同地

15、效力.此条规定了合同解除地行使方式,即以通 知地方式解除合同.各国立法对合同解除方式地规定各不相同,有地国家规定必 须通过法院裁判方可解除合同,即合同解除是一种司法行为而不是当事人地行 为.有地国家规定在当事人享有解除权地情况下,不以当事人意思表示为必要条件,依法律规定合同自动而当然地解除我国采用地则是实际行使解除权,即即 使在当事人享有解除权地情况下,合同也不能当然消灭,必须依当事人一方地 意思表示,由享有解除权地一方将解除合同地意思通知对方当事人方发生解除 合同地效力,而不需要经过法院裁判合同法之所以这样规定,既避免了自动解 除情况下,虽符合解除条件,但解除权人并不愿意解除合同,从而违背私法自 治地原则,同时避免裁判解除情况下,由于程序较为复杂,导致当事人地关系 处于长期不确定状态地局面但在实践中非违约方并非经常采用通知方式告知对方解除合同,而是为了使合同解除地争执彻底、权威地解决,直接请求法院确 认解除合同地效力,并要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从表面上看,这种解除是根据法院地司法行为而作出地,并不是当事人实施地行为,但实际上它是对享有解除权地一方直接解除合同地一种补救并不能因此否定法律规定地以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