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读后感_3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97363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生六记》读后感_3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浮生六记》读后感_3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浮生六记》读后感_3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浮生六记》读后感_3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浮生六记》读后感_3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生六记》读后感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生六记》读后感_3(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生六记读后感浮生六记读后感集锦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肯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意应付就可以,下面是我整理的浮生六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浮生六记读后感1 品浮生六记,看沈老爷子的神仙爱情。 林语堂曾经说:“陈芸(游鱼注:该书作者沈复的妻子)是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在生活中,陈芸也是最令人宠爱。她生具慧才,性情潇洒,简直是文人心中志向的妻子。”那时,我记住了陈芸这个名字。后来,我翻看世界文学,发觉它将浮生六记列入传世藏书,不由心生阅读的渴望。读浮生六记最大的收获就是享受到幽闲之情趣。古人说过“人非有品不能闲”,而浮

2、生六记更在闲情之中浸染了艳情。 书中记录着作者一生经验的起伏坎坷,悲欢离合。散发着感性色调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社会,体会着世间百态。沈复得双眼始终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她的聪慧,襟怀,气概和痴情,不得不让读者“阅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娴雅,口授成诵,何其颖慧,顾盼神飞,何其缠绵,太湖纵目何其豪迈。与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女儿相比,芸娘比黛玉柔软,比宝钗淡雅,比探春爱护,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间烟火。于当今的时尚女郎相比,芸自是多了一份内涵,淡雅,一份矜持。却不料这样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长逝,空流下两行痛泪。 “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不贪屠门之嚼

3、”,日子过得轻淡,沈三白应是极随性的人了。卷四浪游记快,与众友共览天下名胜,而山水可怡情。文字洋洋洒洒,闲情逸致,字里行间皆是。细细读来,让人暂忘尘世间的千丝万缕。于爱妻芸娘,沈三白笔墨却不多,就是浪迹天际,流连烟花巷之时,心中的那份牵挂,也似不经意的。卷二闲情记趣、卷四浪游记快,写情写景,对芸娘看似不经意,那份平淡而真实的感情,却到处都在了。于是,芸娘的隽秀颖慧,知书达礼,温婉可人,就在沈三白不多的笔墨中,轻轻点出,就这么不经意的丰满和鲜活起来:居乡,芸娘相伴相依,一同品兰插菊玩石置景赏月;会友,“芸拔钗沽酒”,巧置梅盒;着小帽领袜皆芸自制,也必整必洁;夏荷初开,芸置条叶于荷心取香一点一滴,

4、皆平白叙来,娓娓道出,可羡可叹,夫复何求的感觉,真让人羡煞!浮生六记读后感2 “事如春梦了无痕”。陈芸的一生,正可引用苏轼的诗句来概括。本书虽说是从沈复的角度来写,文章的主角,那位“点睛者”却只是陈芸。林语堂称她为“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而她的可爱之处在于,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生而聪慧,幼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对于诗歌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她贤淑能干,懂插花、叠盆景、焚香,还能够自己设计出活花屏和梅花盒。他们的生活虽说简朴,却也知足常乐。而就在这简朴的生活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追求漂亮,看到了他们的穷困潦倒,看到了他们遭不如意事熬煎,看到了他们为他人所讥

5、讽。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建树,仅仅只是同知心友人过他们恬淡的生活,倒也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风范,同时不负良辰美景,不负时间。 那么,沈复笔下的陈芸是否仅仅只是陈芸而已?其实不然。陈芸,她所代表的也是那些不甘困于封建思想的枷锁之中、为取得自由同等而斗争的女子们的代表。陈芸见了一位歌妓而发痴,换上男装与丈夫出游观“花照”,一个女人装扮男装,抑或是倾情于一名歌妓是不道德的吗?她尽没有考虑到,她仅仅是思慕着去看,去望见人世间的美妙景物。的确,陈芸看到了人世间的美妙景物,但这也给她带来了祸。由于她道德上所犯的礼法的衷怀,她才想要游遍天下名山情愿留待鬓斑之时去游历的名山。可

6、那个时代是与现在不同的,封建的社会中,望见一位风流蕴藉的歌妓已非常犯礼法。这也足使让她的公公认为她是痴情少妇,足使将她逐出家门。 而换个角度想想,陈芸真的做错了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已经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陈芸自然要招他人的讥讽。这来由沈复虽然没有明说,但定是与陈芸识文断字,而且追求精神生活有肯定的关系。作为家庭的“异类”,陈芸难免鹤立鸡群,并被整个家庭所不容,最终受到排挤。而他们的遭父母放逐,也不能算他们的错,反而更值得我们怜悯。 的确,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这美妙的青春年华之中,我们理应做的就是发奋学习,为将来的生活打好基础,而不要虚度年华,给这短短的浮生留下缺憾。浮生六记读后感看完

7、浮,着实对沈复这人喜爱不起来,也可以说是鄙夷、厌恶。 他身上有着典型的中国文人的清淡闲雅之气。在生活窘迫之时,仍能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或与妻在闺中,时时常会三两好友,吟诗歌啸,抚琴聚谈,饮酒行令。他好喧闹,好交友,是个真性情的集出世与入世于一身的人。 但要说真性情,其夫人陈芸才真是不行多得的真性情之人。早年丧父,以一人之力靠女红养活全家,并自学认字,也能吟出句句好诗;但她并不是一个只知相夫教子、知书达理的女子,除了好看的皮囊,还有着可爱灵通的内心。在男尊女卑的年头,她敢于女扮男装去看庙会,也能想出绝妙的方法为丈夫的赏花会解决难题,而又不失雅致与乐趣,能够宽容主动为丈夫谋妻室,也主动为自家公公寻

8、姬妾,并独自担当家庭的误会,隐忍而和善。 沈自是很中意芸,可是一边与芸恩爱不已,视为知己,又能一边毫不介怀地享受寻妓之乐,还说是因为与夫人有些相像?芸为其谋妻室,也因此被欺瞒,而难过生气得旧病复发,日益加重。若是沈能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觉悟和坚持,芸何以落得客死他乡,差点无钱下葬的下场?若真能将这爱入骨髓建立在忠贞,只此一人的基础上,何会中年丧妻丧子?乍看沈一生经验众多跌宕起伏,仍能怡然自乐,可是站在家庭的角度看,妻子被家中父母误会,他无法从中斡旋说明,缓解家庭关系;妻子病重无钱医治,还得自己拖着病体赶工刺绣挣点药费,是沈无能。父亲病重,无钱赶回家中见其最终一面,在父亲生时也未能尽儿女之责,

9、是沈不孝。还有太多的放浪形骸,他的个人精神世界倒是维护得很好,可是未想过始终都是有人在为他负重前行。我并不认为他算得上一个真正的男人。 中年丧父、丧妻、丧子、丧挚友,这一切,何不是因果报应呢?只惋惜了这些为其生命承重的人,仍未使他捡起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浮生六记读后感4 “从今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题记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8个字足以概括沈复的一生,这么兜兜转转一大半辈子,或许沈复在著浮生六记前都有没想到,在他低谷时三个至亲接连离世,没有人能与分担哪怕一点点的苦痛。从翩翩公子到潦倒人生的转折,又何尝不是人生在世,如梦一场。 但沈复的文字从未有一丝仓促,他是一个单纯了一辈子的

10、人。这梦的前半段沈复笑着。他遇到一心上人,以为会与他共度后生。这芸娘吴侬细语,这芸娘浮动暗香。他与沈复过着清贫,但却波澜不惊的生活。 但是陈芸最终也因为公公的误会,而与沈复一起被逐出家门。终归陈芸是清代的女子,也避开不了封建传统。在长辈训斥与误会时,多将不与长辈争论看作孝顺,那只要一有猜疑,被逐出家门是肯定的。从被逐出家门起,好像他们的命运就逆着走了。他们本不是有钱人,后来因种种境遇不得不卖书画为生,但他们用慧心将生活过出清甜的美感。 这梦的后半段沈复不住的惊呼。他在梦里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苍凉,什么叫做“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么一见倾心,那么不离不弃,即使在妓船上也要寻找一个与妻子相像的女子

11、。虽然清代没有一妻制,但沈复仍旧只爱陈芸一人,那么深情那么真实。“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这是沈复对陈芸说的最终一句话。于是他醒了,他触摸床上每一个角落,没了,没了一丝茉莉香,苦笑着点点头,接着回味“来世”二字。 浮生六记有着落花自飘舞水自流的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布衣蔬食的质朴,比李白的浮生若梦多几份哀思与从容。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沈复也是。每一个的人生都如一场梦,梦里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这故事里有乐有苦,有悲有喜。乐苦相间,悲喜交加,方为戏梦人生。浮生六记读后感5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作的自传散文,其以真言述真情,不刻意造作,得以浑然天成,独树一帜,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境界

12、,流传至今。其中,中山记历和养身记道两卷已佚,故现版本只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四卷。 第一卷是全书的核心,拜读此书是本着沈复和陈芸二人伉俪情深、至死不渝之情来阅,可实则是始于快乐、最终忧患,读后给人以悲切动人之感。全文贯穿了一种“慧极易夭”、“情深不寿”的宿命感,文中作者多次提及妻子早逝的“预兆”,久久无法释怀爱妻早逝之痛,所以一遍遍回忆,在回忆中刻意去发觉那些可称之为“预兆”的点滴,然后劝服自己,爱妻早逝这件事是命运如此、是无可奈何如此。作者以平易近人的文字娓娓而谈他与芸二人的清贫生活,虽是“布衣蔬食”的日常闲事,但因为有芸,且在她井井有条的打理下,事事都暖和平和,到处都洋

13、溢着华蜜的味道。芸贤良淑德、蕙质兰心,将清贫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实乃不易;这其实也他是夫妻二人钟情彼此、志同道合的表现,把日子过成诗,何尝不是每个女子内心所期盼的样子,可这也须要有人懂你不是?其实沈复对芸很是观赏和宠爱,如今男女同等很正常,但是很难想像古代社会男女地位之现状,“一入侯门深似海”说的不仅是帝王将相的深宅大院,即便是一般家庭对于妇女来说要求也是极为严苛的,可是芸在那个年头就可以女扮男装和丈夫一同出去看戏、深更半夜出船同丈夫饮酒作乐,如此胆大的作为,想必也只有芸敢为;芸的幸运不仅是可以领会名山美景,更是享得了男女同等与敬重,可以说其实这就是丈夫对她的的宠爱与包涵,夫妻二人是真正拥有羡

14、煞旁人的恩爱生活。 序篇林语堂有所言: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子,言非过誉;翻译此文的作者张佳玮也有此意:事实上,读完全篇,我都产生了“沈复简直配不上他的妻子”的念头。芸最珍贵之处,便是她风雅感性之后的缄默沉静,或许这也正是沈复如此怀恋芸的缘由。浮生六记读后感 读完浮生六记感受颇多,大体有以下几点 、感慨中国古时学问分子的精致和矫情。 无论沈复其人的家庭境遇或者个人生活过得多好,多坏,对生活方面他始终都比较矫情,比如温酒对诗,还有在室内养花草,特别小资,落魄时亦如是。 2、沈复的妻子芸娘,真的和善到令人心疼,一声不遗余力照看丈夫,满意他的各种习惯和爱好,像母亲一样纵容自己的丈夫,呈现了中国传

15、统女性的贤良淑德,但是现代社会这种品质也不肯定会使自己的婚姻生活过的更好。 3、总体来看,我认为沈复就是个渣男。老婆孩子跟他一生没有过什么好日子,而且在妻子与父母发生误会的时候他并无作为,而且最终妻子含屈而亡,特别悲剧。而且因为自己日子过不下去,就让女儿早嫁,儿子给人学徒,实在软弱无能,对于生活的现状没想方法奋斗变更,实为渣男一枚。 生活中自然有大喜大悲的时刻,但更多的多是些平常不过的日子,没有大的波澜,见不到大的起伏,每一天相像无二的日子,相像的心境,象安静的心电图映射到空间的墙上,暼一眼就象是看完了全部。 假如说是有了转变,那肯定是因为一个人的出现,一个那么对的人,一个专属于你的那个人,独

16、一无二到无可替代。 之于沈复,是他的芸娘。 念起,缘生,念起,缘深。 只是一眼,心跳瞬间陡起,再无力归于安静。 她象是一个仙女,转旋袅袅起舞间,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天,都不再能似从前一样。平常的平常,有了她的浇灌,润润的到处透着水灵。有些拮据的日间,有了她的心思,每每流露出新意与可爱。说的每一句,总能从她的眼睛里投射出会意的笑,烦忧蹙眉时,总是能从她瘦削的肩膀处,寻得力气。 这一切无关其他,皆是因为每寸光阴,皆专心诚意抚过,暗暗出力打磨,若是说丝丝关切,早在缕缕青丝漫,尖尖梳齿间,由青花褪成了水墨。 铭心于心,无关四记或六记。时间能隔绝的,绝不是思念。浮生六记读后感浮生一梦,喜怒哀乐嗔痴这六感真让人欲罢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