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心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97330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编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编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编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编心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心理学复习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编心理学复习纲要第一章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2 人的心理现象很复杂,为研究学习方便,一般把它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2 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组成的。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5.心理测验:是一种对人心理和行为进行标准化测量的技术。6.心理测验的功用(1 了解心理特点,有利因材施教(2 评价学生能力,指导升学就业(3 提供心

2、理诊断,维护身心健康第二章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 心理是客观事实的反应(1 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2 人的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3 人的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第三章1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活动)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应(比感觉复杂)3.知觉的特征:(1 选择性(2 整体性(3 理解性(4 恒常性。第四章1.记忆: 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2.保持和遗忘(1 保持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不及时巩固知识所必须的,而且是实现

3、再认和回忆的重要保证(2 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对曾经识记的东西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或重现3.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是先快后慢,最后趋于平稳。第五章1.思维:对人脑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间接地、概括的反应2.思维的特征(1 间接性、概括性)3.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发展的水平或思维的凭借物不同)(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4.思维的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的都是派生出来的)5.人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思维活动的。6.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动机强度、知觉情景、定势的影响、原型启发、功能的固着影

4、响、个性特征)7.思维的品质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立性、批判性和敏捷 性五个方面。1、深刻性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2、灵活性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3、独创性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4、批判性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这是思维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品质。思维的 批判性品质,来自于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它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和正确性等五个特点。5、敏捷性

5、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有了思维敏捷性,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来积极地思 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8.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特征:形象性、创造性)第六章1.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的高度表现。(本质特征对信息的选择性)2 注意的特征包括(指向性)和(集中性);3 注意的主要功能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功能。3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第七章1.情绪和情感的基本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

6、能、调节功能)2.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热情、应激)3.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第八章1.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最能体现个体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2.动机:激励人去行动的原因3.冲突:个体在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俩个或俩个以上相反或着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4.冲突的类型(接近接近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第九章1.个性: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2.个性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3.需要:生理和社

7、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应4.动机:直接推动人去活动的内在动因或动力5.动机的功能(对活动的引发功能、对活动的指引功能、对活动的激励功能第十章1.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2.影响能力发展因素(遗传素质与营养状况、早期经验、知识和技能、学校教育、社会实践、非智力因素)第十一章1. 气质: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2. 气质的特征(天赋性、稳定性、掩饰性、可塑性)3. 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4. 气质类型的鉴定方法(实验法、行为评定法、量表测定法)5.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第十二章1. 性格:一个人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8、。2.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性格和气质是俩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从性质上看性格是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达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社会意义,而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中的动力特点他由人的神经系统的特性所决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气质形成的较早表现在先,可塑性小,变化慢;性格形成的玩,表现在后,可塑性较大,变化快;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二者的俩系1)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2)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3)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3.学校教育对性格形成的影响(教师对、学校集体)4.针对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教育(摸清特点,扬长避短、坚持原则,方法灵活、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立志创新的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