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6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972540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6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6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6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6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考地理总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限时规范特训6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13题。1图中甲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解析:从图中可知,甲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 km/s之间,速度较慢,为横波。答案:B2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 B17千米处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解析:地震波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大,说明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答案:A3在莫霍面以下()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B纵波传播速

2、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解析: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在此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答案:A(2018汕头模拟)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A为地壳 B为岩石圈C为软流层 D为下地幔解析:结合各圈层的位置,运用数值去判断圈层的名称,位于大气圈,高度在12 km以上、5055 km以下,可判断为大气平流层。33 km为莫霍界面所处的位置,位于33 km以上应为地壳,而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部分。位于上地幔部分,可判断为软流层。2 900 km为古登堡界

3、面所在的位置,可判断、为地核,其中为外核,为内核。答案:C5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解析:为大气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为地壳,从图中可以看出陆地比海洋厚;为软流层,纵波和横波都能穿过;外核(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呈液态,横波不能穿过。答案:B(2018菏泽模拟)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为沉积岩,为岩浆岩),完成67题。6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 BC D解析:本题通过岩层的空间形态的组合,考查岩石形成的新老顺序。一般情况下,岩石埋藏越深,大范围的保存越完整,其形成年代

4、越久远。按照先下后上,先完整后断续的原理,A项正确。答案:A7若为石灰岩,则在与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A花岗岩 B页岩C大理岩 D玄武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变质岩的成因。为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与之相接触的石灰岩在岩浆活动所提供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易变质形成大理岩。答案:C(2018太原模拟)右图示意山东潍坊昌乐古火山口,它是郯庐断裂带上的新生代第三纪火山口,数万根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直插云天。读图,完成89题。8图中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的原因是()A流水沉积作用 B地壳运动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解析:昌乐古火山口六棱石柱岩石是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呈放射状排列。答案:C9若下图中

5、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大理岩属于图中的()A甲 B乙C丙 D三者皆可解析: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图中甲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应为沉积岩;乙岩石经过内力作用形成丙岩石,丙则为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大理岩为变质岩,所以对应丙。答案:C(2018新乡市调研)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读图回答1011题。10有关图中字母所示内容,正确的是()Aa是外力作用 Bb是冷却凝固Cc是变质作用 Dd是高温熔化11关于图中数字代表内容,正确的是()A是沉积岩,板岩属于数字代表的岩石B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代表的岩石C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代表的岩石D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代表的岩石

6、1011.解析:第10题,a是岩浆冷却凝固,b是高温熔化,c是变质作用,d是外力作用。第11题,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代表,喷出岩以玄武岩为代表;三大类岩石受外力作用都可变成沉积岩;板岩是变质岩。答案:10.C11.B二、综合题(共46分)1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在图中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的圈层名称。(3分)(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3分)(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和_;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_、相互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4分)(4)

7、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10分)解析:第(1)题,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结合大气圈、水圈的定义可判断它们在图中的位置。第(2)、(3)题,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各圈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由于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故在不同地区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答案:(1)略。(3分)(2)大气圈(1分)水圈(1分)生物圈(1分)(3)氮(1分)氧(1分)联系(1分)制约(1分)(4)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5分)大洋地壳较薄,平均

8、只有6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5分)13(2018华中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哪类岩石?请简述判断理由。(6分)(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12分)(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哪种岩石?(2分)(4)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简述其理由。(6分)解析:由图可知,A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类岩石的下半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在地表。A与B接触,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答案:(1)沉积岩。(3分)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3分)(2)标注略(2分)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标注在B地顶端(地表)。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10分)(3)变质岩。(2分)(4)A(2分)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