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97249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作家及作品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 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朗读人物对话,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在朗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积累词汇,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师引导点拨 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前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查找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

2、导入。同学们,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是什么战役?(学生回答:赤壁之战)为什么这场战役很有名?(学生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那么历史上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还有哪些呢?(学生纷纷发言。老师总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马陵之战,长勺之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反映长勺之战的文章曹刿论战吧。(板书“曹刿论战”) 2、背景介绍这篇文章选自左传,“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请两位同学分别把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战争的背景加以简单的介绍。(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加以简单的补充,可以用多媒体呈现) 二:初识庐山正读。(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

3、音,纠正语调。) 1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标注出读不准的字音和停顿不准的语句。 2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 3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4同学们再读课文。三:横岭侧峰点读。(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1、要求学生认真点读课文注释。 2、学生质疑

4、问难,师生共同解答提出的问题。 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10个词: 鄙安加信孚狱绩轼焉靡 4、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四:水落石出译读。(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1各人自读自译。 2同桌交替一人读课文,一人说译文。 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再请同学们质疑。五:点石成金品读。(所谓“品读”,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 l教师介绍本文的背景。2由文章题目入手,通过“题眼”“论”确认课文的文体。明确 课文标题的题眼是“论”字,即“论述”之意。但我们不能由这个“论”字就认为它是一篇议论文,事实上,本文是一篇记

5、叙文。找出记叙的要素并根据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给文章划分层次,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每层的层义。 3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六:聚沙成塔理读。(所谓“理读”,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文言字词的学习,用“整理”方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板块。) 1教师解说:理读,是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形成知识板块以供积累的一种读法。这种读法的好处是有利于积累,有利于提炼,有利于高效率学习。我们学习曹刿论战,重点是理读课文中的文言字词。2. 教师介绍学法。指出,理读文言字词,其方法是集聚文言字词的板块,在辨析中理解词义。其方法可以有:找出课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找出课文中(或加上课文外的)同义词组

6、,找出课文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等等,这些都要形成一组一组的形式。另外还有一种有用而且有益的方法: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能够进行印证的成语,这是一种双重意义上的积累。我们今天着重来学一学这种方法。教师示例:“齐师伐我”的“师”的意思是“军队”,能够印证此意的成语有:师出无(有)名。3学生活动,理解词义,找出、想出相应的成语。如: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不孚众望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十年春春华秋实枯木逢春 故克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三而竭殚精竭虑精疲力竭 观其辙乱南辕北辙重蹈覆辙 故逐之逐鹿中原随波逐流 难测也莫测高深心怀叵测 未能远谋足智多谋深谋远虑七:一览

7、众山背读。(所谓“背读”,就是在课文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同学们先进行演读,也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式的朗读。 学生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进入情境,大声演读,读出语音语调。 将同学们分为两大组,老师读课文的非对话部分,学生进行演读。 2同学们背读。3用比赛的方式组织背读。八、布置作业: 1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请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阅读。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浯。 (1) 牺牲玉帛 (2) 小大之狱 作出牺牲 越狱逃跑 (3) 虽不能察必以情 (4)忠之属也 以情动人 忠于人民 第二

8、课时 一、温故知新。 1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 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小信未孚 小大之狱 可以一战 齐师败绩 小惠未徧 曹刿请见 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何以战? (2)忠之属也。 (3)夫战,勇气也。 二、读一读,分析战前状况。 1、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吗?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 明确:力量差别悬殊的战争;齐强鲁弱;齐国侵略鲁国(“齐师伐我”) 2、鲁国各派对战争态度如何?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统治者鲁庄公积极应战(依据是“公将战”);百姓漠不关心(依据是乡人与曹刿的对话“又何间焉”);曹刿主动请缨(依据是“曹刿请见”)。 3、曹

9、刿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要参战?反映了他什么思想?(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名确) 是一介平民;他参战的原因是他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面对敌国外患,敢挺身而出,这是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操 4、战前曹刿与鲁庄公论战的主题是什么?是怎样论战的?有何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用多媒体打出)通过三问三答论战;其主题是“何以战”,即讨论战争的基础和依靠力量。庄公提出三个条件:近臣、神灵、人民。曹刿否定了前两者,肯定了第三者,表现了他的“取信于民”的思想,这是政治上的“远谋”。 三、品一品,感知人物形象。 1、你眼中曹刿的形象是怎样的?2、 你又如何评价鲁庄公呢? 学生

10、探究交流回答:曹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爱国,有政治远见,谨慎冷静,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过人的谋略。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谨慎冷静的性格;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庄公:政治平庸,军事无知;但战前作风民主,集思广益,愿接见还是一个平民的曹刿的求见并采纳其民本思想;战中知人善任,大胆放权;战后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是一位难得的开明君主。 四、赏一赏,学习课文写法。讨论的问题: 1、若文中加入战场厮杀场面描写和追杀齐军场面描写好吗? 2、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3、人物形象是通

11、过什么方法来刻画的?(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和教师点拨后有学生回答,最后用多媒体打出明确答案)(引导学生分析蓸刿、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回答后用多媒体明确答案)教师点拨:对于蓸刿要多肯定其成绩,对于庄公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多媒体明确答案:1、课文的标题是“论战”,通过“论战”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若加入战场厮杀场面和追击齐军场面,只能冲淡“论战”这个中心,有损全文主题。 2、第段详写了“何以战”。围绕“何以战”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谋”;第段略写了“如何战”。通过对比表现曹刿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第段详写了“何以胜”。充分显示了曹刿的军事

12、“远谋”,完成了对他卓越的军事家形象的刻划。3、人物对比,形象鲜明。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的对比。乡邻漠不关心与曹刿的关心国家的安危的对比。 五、说一说,历史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 。 1、说一说古今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马陵之战,长勺之战。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性的因素六、学生自由发言,谈论学习本文后的收获。教师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七、课堂小结。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八、布置作业。 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表演。板书:人决和定谋胜略负战前问战(详)热爱国家 曹 战时参战(略) 指挥得当刿论 战后论战(详) 战 深谋远虑 教学反思: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