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致远中学高二语文诗情画意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鲁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972247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致远中学高二语文诗情画意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致远中学高二语文诗情画意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致远中学高二语文诗情画意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致远中学高二语文诗情画意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致远中学高二语文诗情画意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致远中学高二语文诗情画意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致远中学高二语文诗情画意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鲁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致远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 诗情画意-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主题单元标题诗情画意山水田园诗作者姓名袁义春所属单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致远中学联系地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致远中学联系电话15966898961电子邮箱邮政编码266510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所需时间6课时主题学习概述(简述

2、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在中国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单元选题源自山水田园诗歌代表诗人孟浩然和王维的诗歌,山水田园诗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对诗歌中情景关系的理解。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孟浩然其人其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孟浩然的作品,欣赏景与情的完美结合。专题二,王维其人其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王维的作品,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意境。专题三,山水田园诗的情景关系。在前

3、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进行专题总结,谈出自己对山水田园诗中情景关系的理解,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过程及其艺术特点。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的作品。4深入体会作品中的情景关系。过程与方法:1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情景关系”开展研究性学习。2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了解山水田园诗歌的作品的艺术特色。3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山水田园诗人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

4、,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2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

5、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是什么?2如何理解山水田园诗情景交融的关系?3山水田园诗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专题划分专题一:孟浩然其人其作 ( 2课时) 专题二:王维其人其作 ( 2课时)专题三:山水田园诗中的情景关系 ( 2课时)专题一孟浩然其人其作所需课时2课时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中的有关孟浩然的作品,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孟浩然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

6、含其中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孟浩然其人其作的目的。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了解孟浩然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情景关系,提高语言感受力。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孟浩然的作品。4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本专题问题设计1孟浩然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什么?2孟浩然作品蕴含哪些复杂的情感?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

7、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唐诗宋词选读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第一课时:1多媒体展示:孟浩然的生平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2自由朗读:孟浩然作品过故人庄、与诸子登岘山,并初步体会孟浩然诗歌特色。3小组研讨:孟浩然表达情感的手法。4总结:孟浩然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二课时:1熟读孟浩然作品并背诵。2小组探究:孟浩然作品中的情景关系怎么体现的?3背诵比赛:采取计时赛、小组接龙赛、随机抽取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把古诗文的教学落到实处。教学评价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2个人发言

8、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4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专题二王维其人其作所需课时2课时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中的有关王维的作品,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王维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王维其人其作的目的。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了解王维的生平经历及其在

9、各方面的艺术成就。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情景关系,提高语言感受力。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王维的作品。4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本专题问题设计1王维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什么?2王维作品蕴含哪些复杂的情感?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唐诗宋词选读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第一课时:1多媒体展示:王维的生平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2自由朗读:王维作品山居秋暝、使至塞上,并初步

10、体会王维诗歌特色。3小组研讨:王维表达情感的手法。4总结: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二课时:1学生个人上网搜集关于王维的资料,形成对苏轼的比较客观的、全面的理解和认识。2小组推荐优秀资源,进行资料汇总,以形成大家共享的资源。3小组研讨,王维诗歌中的诗情画意。教学评价1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2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3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专题三山水田园诗中的情景关系所需课时2课时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

11、炼升华,写出自己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感悟,形成个人专题研究成果。本次活动主要是把个人的成果放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评点把专题阅读的学习落到实处,提高诗歌鉴赏的水平。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谈出自己对山水田园诗中情景关系的理解。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本专题问题设计1山水田园诗写景有什么特点?2山水田园诗如何表达情感?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唐诗宋词选读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第一课时:1. 小组讨论:总结山水田园诗的特点。2. 班级交流: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将诗歌情景关系拓展到所有诗歌体裁。第二课时:1学生交流:谈体会。此次专题学习自己的收获,知识层面的、精神层面的皆可。借此探讨关于精神财富和人生价值等问题。2教师进行主题单元学习总结。教学评价1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2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3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