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史兴趣的方法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971332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学史兴趣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培养学生学史兴趣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培养学生学史兴趣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学史兴趣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学史兴趣的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学史兴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可分为课外培养学史兴趣和课内调动学史兴趣两个方面。由于学生在 学校的上课时间相对较少,所以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重点应放在课外。以下就课外、课内培 养学生学史兴趣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1. 课外培养学生学史兴趣的方法 明确学史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有十几门,每门课都有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历史这门课,学生们不 仅要接触大量的时间、人物、事件,而且难写难背,枯燥无味,于是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进而失去学习信心。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从学习历史的目的上去引导,让学生认识学习 历史的重要性,如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的理解,让学生懂得

2、以后如果再有此类 危机爆发应该如何避免灾难;通过了解历代农民战争的爆发原因,让学生认知“民以食为天” 的道理,不管统治者是谁,只要老百姓没饭吃,政权就必会被颠覆;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的 比较和分析,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等。通过这样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增强了求知欲。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发挥情感作用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给于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就 能给学生提供无形、巨大的学习动力。这就是教育界经常提到的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措 施发挥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因素。实践表明,教师多与学生沟通,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其兴趣爱好,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渊博 的知识和情

3、感的力量去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授的科目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历史记忆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历史知识千头万绪,包罗万象。因此,记忆成为学习中一个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注重记 忆方法的引导是迅速提高历史知识和培养历史兴趣的有效手段。我在此谈谈一些切实可行的 方法:第一,数字记忆法。即依据一些数字的特点,记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如:在学习太平天 国运动时,可用 185118531856185918621864 年等一些重要时间点记忆,前后间 隔两年,中间间隔三年,较有规律;再如 3 这个数字在中外历史中相当重要,世界史的三次 工业革命、三大世界体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轴心、世界工人阶

4、级的三大国际组织, 中国的三代、秦汉开始的三公九卿制、隋唐开始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开始的地方三司制等; 又如可根据数字差记忆, 1874、 1884、 1894、 1904、 1914、 1924、 1934、 1944、 1954、 1964 等,这些数字以“十”为差排列,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变枯燥为有趣。第二,对比记忆法。历史的很多人物和事件既有个性又有共性,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可以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两次世界大战的比效、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等。第三,归纳法。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不管怎样,大都可以将根本原因归纳为 经济方面或生产关系方面。如世界三次工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

5、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 引起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也都是因为中国当时的资产阶级经济实力还不 够强大。 利用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教师可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中华历史名人传等一些历 史小读物,并且摘抄读书笔记或撰写读后感,然后帖在教室后面让同学们共享,以加深学生 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也可开展猜历史谜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史兴趣。2. 课内调动学生学史兴趣的方法 课前导入时,精设“悬念”,引发兴趣经过课间活动,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相当不集中, 而且历史课又都安排在下午或上午的第三、四节,这就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尤为严重。 所

6、以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45 分种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那么应如何作好课前导入工作呢?由于历史学科天生具有与其它学科及现实社会紧密联 系的特点,这就使历史课的课前导入方法很多。这时可精设“悬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和民族融合这一课时,我讲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候争霸, 战争不绝,你们知道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围魏救赵这几个成语的故事吗?”让学 生简要回答后导入新课。 在上课过程中巧设“悬念”并注意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兴趣首先,在教材过渡时设置“悬念”。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由一些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有 机结合而成的,如何使学生的学习由一个知识点顺畅地过渡到

7、另一个知识点,悬念的设置就 起到承上启下、理顺教学结构的作用。如在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这一课时, 在讲完“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后,讲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可 提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这就使 学生的注意力能牢牢的集中在学习上。其次,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精设悬念。要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是很 难的。因此,悬念设在重点、难点处,既可引起学生的重视,又可消除因被动思维带来的疲 劳感觉。如在讲九一八事变这一课时,我讲到:“日本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东北 建立了伪满洲国,那么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刻

8、是如何开展局部抗战的?”这样 既自然过渡到了下一环节,又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适时变换教学方式,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若发现有些学生有精神不集中、打瞌睡、讲小声话等现象时,证明教师当前的教学方法已经 使学生厌烦,因此必须适时的改变教学方式。如:由听老师讲课到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或 由带着问题默读到集体大声朗读等。 在一堂课结束前设置“悬念”,保留兴趣教材内容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有了上一课的因,才有这一课的果。因此,在一堂课快上 完之前,教师应找出与下节课知识相联系的地方,认真设置悬念,使学生自觉地产生解开这 个问题的需要。例如在学完工业革命后,教师可设置悬

9、念:“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 壮大,资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治上的权利开展了哪些革命运动?同时,随着资产阶级实力的壮 大,工人阶级的力量也在增强,工人阶级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也开展了哪些运动?请同学们课 后预习第三章的其它内容以便找出答案。”这样,既可使学生主动地带着问题去预习下一节 课的知识,又可保留学史兴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们提倡素 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离不开这个前提。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 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因此,要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 必须高度认识兴趣在学生学史过程中的动力和作用,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使学 生能自觉地、持久地、主动地学习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