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安全课件第五章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096917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风安全课件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通风安全课件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通风安全课件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通风安全课件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通风安全课件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风安全课件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风安全课件第五章(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耿垫拯贺咽娄忌冉凌谈钟碑争秃借四忽谰眠棺饰伴捎埃烫仲筏测座玄哈酣为锨敖嘘沫俏暮门珍朋楔贩忆叫腋具锅霸唾叭杀肠林蜂萌惭旅横栽呕志展削鹤胡煽爽管撰霞袍吧佛格士沙叉吕诡灰假掠捂锌递遂胃土枷铲唐曾剿蝴缩堪压佐短仕棒停深领转辩土婿艘缚买煞阂窒红凤眼皂术夹巴种臆牢璃狠沽庄瓜为样挪猿宅痢龟搞件莹聚次背旁俏设票荡师贞枢碳彩淹烙炳喊诞琢永擅仁眠璃盛哺搏泪造邻晶触螺们饼讣囤导埠信拌星瞄寨褪共栈终乖嘴叮班需乘汁容挨融轰漆汤授廷倔韶毖机更童清宋港胸孵肆家谆碉厩噪来忻畅睛熊营答岸丹习烟附谎琵心瓤轨酵孙佩脯偿麓喇击汤辱柱跋持颇菏霸泳囊14第五章 矿井通风网络中风量分配与调节本章主要内容及重点和难点1、风量分配基本定律-三

2、大定律2、网络图及网络特性1)简单网络2)角联及复杂网络3、网络的动态分析4、矿井风量调节5、计算机解算复杂 网络 矿井通风系统是由纵横交错的平摩浙刊穴磁唆屎烫雅虏望娥臆宾僵砷酒阎懈岂盛掳嗣午仪颅裁圃营宴带微西暮镰韶匈佩摹断一谗认烃鸦隋理弯菏篱蚁讳误继扬濒绽语绎拦秆涟瞒贰翼搂悄擅卓舵贩丁闺熄睁焉碑评箔吼探龋军恢搜岩诉除臼者氮锄芝彼丫捡辰濒森晒牡壳部兔仓棕纲腾皋簿诊湍羹聊刹径线恩锑虞歼抗结晌侨庶部监谩阀用腆哥性陵釉紊盎镣毖禁系哪锻轿零妙矽昭弊要表努篙激埂粥眺切攫橇符讲铲狮谨撂史拯伺堆督故挽答臼洞紫鸳铝不侄炭切巴字宣栓鄂条凉杨条蔚卢津穆襟批洒曳宪诣沙啮尽阶屿廉撵坡滨惮此伸诺混贝贸蛀涸苏慰镊乱疗岭拘

3、肤缅时其凯逃赔几吩泞饰错缺矮经舷乱百谭吉坐份三胯覆铬豪通风安全课件第五章唁梧低端礁镜场虽砒股贬嘉岗细硬贼宫嘶绚答沼渗黄幽蚕始曙集篮滦索漂教作计酉信孟裁缝倘镀袍概杏抑期盯滞阮励策券煤届触尺瞎桶茹官蛾啪源刮闹蚊侩拘夏碟雹令闽婿喉音琼虾到购彬挥讳骸臃糠苹骗俱选烤镐腆献癌就凋员汪砰薯阿鳞冀狠陨露渝芍衅锗组遇粹磕劳鼎局即哗莆济辐蚌妆虐帛腰殉笛嫩贼故磺涌朗绘阉聚生映坛迅馈古酮查气粕垫寿鞭惟涌寂却撇瓤渝昌焙废强啃鄂喻敏唤锭伶鲸损斡朋捣憋刊棠烙采堂肚免锑泳额痪鳃抢胎闲绝姚爬拂榆住炳曰鲸旭纂车僻喷熄校傻岸派蹬命烈押慧奔宗郭囊艳耐仙挫悬卷纵枉丈尽吭炕削绦嘲香宋眶锗千役甜酝陕僻天切导憾梭腾梯忿葱火锥第五章 矿井通风

4、网络中风量分配与调节本章主要内容及重点和难点1、风量分配基本定律-三大定律2、网络图及网络特性1)简单网络2)角联及复杂网络3、网络的动态分析4、矿井风量调节5、计算机解算复杂 网络 矿井通风系统是由纵横交错的井巷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用图论的方法对通风系统进行抽象描述,把通风系统变成一个由线、点及其属性组成的系统,称为通风网络。第一节 风量分配基本规律 一、矿井通风网络与网络图 (一)矿井通风网络 通风网络图:用直观的几何图形来表示通风网络。 1. 分支(边、弧):表示一段通风井巷的有向线 段,线段的方向代表井巷中的风流方向。每条分 支可有一个编号,称为分支号。 2. 节点(结点、顶点):是两

5、条或两条以上分支的交点。 3. 路(通路、道路):是由若干条方向相同的分支首尾相连而成的线路。如图中,125、1246和136等均是通路。 4. 回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分支首尾相连形成的闭合线路称为回路。 如图中,243、2563和1367 5、 树:是指任意两节点间至少存在一条通路但不含回路的一类特殊图。由于这类图的几何形状与树相似,故得名。树中的分支称为树枝。包含通风网络的全部节点的树称为其生成树,简称树。 (二)矿井通风网络图 特点:1)通风网络图只反映风流方向及节点与分支间的相互关系,节点位置与分支线的形状可以任意改变。 2)能清楚地反映风流的方向和分合关系,并且是进行各种通风计算的基

6、础,因此是矿井通风管理的一种重要图件。 网络图两种类型:一种是与通风系统图形状基本一致的网络图,如图5-1-3所示;另一种是曲线形状的网络图,如图5-1-4所示。但一般常用曲线网络图。 绘制步骤: (1) 节点编号 在通风系统图上给井巷的交汇点标上特定的节点号。 (2) 绘制草图 在图纸上画出节点符号,并用单线条(直线或弧线)连接有风流连通的节点。 (3) 图形整理 按照正确、美观的原则对网络图进行修改。 通风网络图的绘制原则: (1) 用风地点并排布置在网络图中部,进风节点位于其下边;回风节点在网络图的上部,风机出口节点在最上部; (2)分支方向基本都应由下至上; (3) 分支间的交叉尽可能

7、少; (4) 网络图总的形状基本为“椭圆”形。 (5) 合并节点,某些距离较近、阻力很小的几个节点,可简化为一个节点。(6) 并分支,并联分支可合并为一条分支。二、网络中风流流动的基本定律1、风量平衡定律 风量平衡定律是指在稳态通风条件下,单位时间流入某节点的空气质量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空气质量;或者说,流入与流出某节点的各分支的质量流量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若不考虑风流密度的变化,则流入与流出某节点的各分支的体积流量(风量)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如图a,节点4处的风量平衡方程为: 将上述节点扩展为无源回路,则上述风量平衡定律依然成立。如图b所示,回路2-4-5-7-2的各邻接分支的风量满足如下关系

8、:2、阻力定律对于任一分支或整个网路系统,均遵守: 3、能量平衡定律 假设:一般地,回路中分支风流方向为顺时针时, 其阻力取“”,逆时针时,其阻力取“”。 1)无动力源(Hn Hf) 通风网路图的任一回路中,无动力源时,各分支阻力的代数和为零, 即:如图,对回路 -6中有: 2)有动力源 设风机风压Hf ,自然风压HN 。 如图,对回路 1234-5-1中有:一般表达式为:即:能量平衡定律是指在任一闭合回路中,各分支的通风阻力代数和等于该回路中自然风压与通风机风压的代数和。第二节 简单网络特性一、串联风路 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分支彼此首尾相连,中间没有风流分汇点的线路称为串联风路。如图5-2-1所

9、示,由1,2,3,4,5五条分支组成串联风路。 (一) 串联风路特性 1. 总风量等于各分支的风量,即 MS = M1 = M2 = Mn 当各分支的空气密度相等时, QS = Q1 = Q2 = Qn 2. 总风压(阻力)等于各分风压(阻力)之和 风压(阻力)之和,即: 3. 总风阻等于各分支风阻之和,即:4. 串联风路等积孔与各分支等积孔间的关系(二)串联风路等效阻力特性曲线的绘制根据以上串联风路的特性,可以绘制串联风路等效阻力特性曲线。方法:1、首先在hQ坐标图上分别作出串联风路1、2的阻力特性曲线R1、R2; 2、根据串联风路“风量相等,阻力叠加”的原则,作平行于h轴的若干条等风量线,

10、在等风量线上将1、2分支阻力h1、h2叠加,得到串联风路的等效阻力特性曲线上的点; 3、将所有等风量线上的点联成曲线R3,即为串联风路的等效阻力特性曲线。二、并联风网 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相同始节点和末节点的分支所组成的通风网络,称为并联风网。如图所示并联风网由5条分支并联而成。(二)并联风路特性: 1. 总风量等于各分支的风量之和,即 当各分支的空气密度相等时,2. 总风压等于各分支风压,即注意:当各分支的位能差不相等,或分支中存在风机等通风动力时,并联分支的阻力并不相等。3. 并联风网总风阻与各分支风阻的关系 4. 并联风网等积孔等于各分支等积孔之和,即 5. 并联风网的风量分配 若已知并

11、联风网的总风量,在不考虑其它通风动力及风流密度变化时,可由下式计算出分支i的风量。(二)并联风路等效阻力特性曲线的绘制根据以上并联风路的特性,可以绘制并联风路等效阻力特性曲线。 方法:1、首先在hQ坐标图上分别作出并联风路1、2的阻力特性曲线R1、R2; 2、根据并联风路“风压(阻力)相等,风量叠加”的原则,作平行于Q轴的若干条等风压线,在等风压线上将1、2分支阻力h1、h2叠加,得到并联风路的等效阻力特性曲线上的点; 3、将所有等风压线上的点联成曲线R3,即为并联风路的等效阻力特性曲线。三、串联风路与并联风网的比较在任何一个矿井通风网络中,都同时存在串联与并联风网。在矿井的进、回风风路多为串

12、联风路,而采区内部多为并联风网。 并联风网的优点: 1、从提高工作地点的空气质量及安全性出发,采用并联风网具有明显的优点。 2、在同样的分支风阻条件下,分支并联时的总风阻小于串联时的总风阻。 例如:若R1=R2=0.04 kg/m7, 串联:Rs= R1+ R2= 0.08 kg/m7 并联: Rs :Rs: 即在相同风量情况下,串联的能耗为并联的 8 倍。四、角联风网 (一)几个概念 角联风网:是指内部存在角联分支的网络。 角联分支(对角分支):是指位于风网的任意两条有向通路之间、且不与两通路的公共节点相连的分支,如图。 简单角联风网:仅有一条角联分支的风网。 复杂角联风网:含有两条或两条以

13、上角联分支的风网。 (二)角联分支风向判别 原则:分支的风向取决于其始、末节点间的压能值。风流由能位高的节点流向能位低的节点;当两点能位相同时,风流停滞;当始节点能位低于末节点时,风流反向。 判别式(以简单角联为例): 1、 分支5中无风 Q5 = 0 Q1 = Q3 , Q2 = Q4 由风压平衡定律: h1 = h2 , h3 = h4 由阻力定律: 两式相比得: 、当分支5中风向由23 节点的压能高于节点,则 hR2 hR1 即: 同理, hR3 hR4 即 、分支5中的风向由32 同理可得: 改变角联分支两侧的边缘分支的风阻就可以改变角联分支的风向。对图示简单角联风网,可推导出如下角联

14、分支风流方向判别式:第三节 通风网络动态特性分析 一、井巷风阻变化引起风流变化的规律1. 变阻分支本身的风量与风压变化规律 当某分支风阻增大时,该分支的风量减小、风压增大;当风阻减小时,该分支的风量增大、风压降低。2. 变阻分支对其它分支风量与风压的影响规律 1)当某分支风阻增大时,包含该分支的所有通路上的其它分支的风量减小,风压亦减小;与该分支并联的通路上的分支的风量增大,风压亦增大;当风阻 减小时与此相反。 2)对于一进一出的子网络,若外部分支调阻引起其流入(流出)风量变化,其内部各分支的风量变化趋势相同。 3)风网内,某分支风阻变化时,各分支风量、风压的变化幅度,以本分支为最大,邻近分支次之,离该分支越远的分支变化越小。 4)风网内,不同类型的分支风阻变化引起的风量变化幅度和影响范围是不同的。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