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及答题格式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95990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及答题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及答题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及答题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及答题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及答题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及答题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及答题格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的语言1、基本要求:准确性。涉及词语类型: 表程度、范围或推测、估量、肯定强调语气的副词和数量 词。如“目前”“大约”“也许” “可能”“一定”“必须”“之一”等 表数量的词。如:“左右”“上下”“不少” “绝大多数” “至少” “不下于”等 “据说”、“相传”、“据介绍”等一些短语,表示材料 *的不确定性2、语言风格:在准确性的前提下“平实”(大多数说明文)“生 动”(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或生动描写)3、题型及答题模式:考题题型举例A:问某词或短语能否删去,说明理由答题思路:判定“不能删”简单释义该词;结合原文 句意具体分析说明;去掉后语义变化为_,不符合实际;归结 到“这里体现了

2、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上B:问某词或短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答题思路:该词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或事理,体现了说 明语言的准确性题型C:说说*语言特色答题要点:抓核心词“生动”,关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增添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富有文采,增强表现力。D:自主寻找体现语言准确的词并简析答题要点:选例要典型 答题模式同题型A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如何找到说明对象一个是看题目,很多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在题目上就可以找 到,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找首括句和中心句。在说明文材料中很大 一部分会采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想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对象的*是高考的常见考点,对于这类*,我们应该首 先找到表

3、现出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这类句子一般出现在题目、 *首段、关键词句中。另外,在概括说明事物特征的时候还要分 析*的结构,找出中心句和连接词,在*的开头和结尾基本就能说 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 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 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 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 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3、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 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

4、 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 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 成一个短语:介绍了 的 (对象加内容)。4、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5、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 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 /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 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 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 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 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的趣味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 的特点。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 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 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 易懂。可以颠倒。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 更具体生动形象。 .引资料:能

6、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 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 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 实体。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 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 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 “首先、其次”。掌握答题格式:*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 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及答题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