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教育方法浅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957356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学生教育方法浅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一学生教育方法浅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一学生教育方法浅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一学生教育方法浅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一学生教育方法浅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学生教育方法浅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学生教育方法浅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初一学生家长三大忌学生篇从小学进入初中,整个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孩子的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初一新生最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上。1 尖子生易遭遇大滑坡孩子刚进入初中,学习成绩很不稳定,有些曾经的尖子生成绩直线下滑,而平时学习一般的有可能突飞猛进,也有可能会更差。初一是重新“排队”的阶段,一切变化皆有可能。其中的原因很多,其一,班级范围扩大,孩子面临的竞争对手多了,相比之下自己有可能稍逊一筹;其二,小学阶段内容不多,每次考试前都是反复训练,取得高分较容易,而初中课程多,学习方法也更灵活,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就拉大了。2 人际交往有困难初一新生在人

2、际交往方面会碰到很大困难,通常无法快速融入集体生活,而是喜欢搞小团体,找到两三个朋友后便成天黏在一起。小团体式的交友方式有利有弊,好的一点是孩子快速找到知心朋友,在新环境中不会感到孤单,但同时一些不好的习惯也会影响彼此,家长应该提前提醒孩子,主动跟大多数同学沟通,发展健康的友谊关系。家长篇“大忌”一:操之过急孩子学习成绩发生变化,家长千万不要急躁,这是正常现象,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补救。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学成绩已经名列前茅,这时候就不要过多地强调成绩,只需要教给他好的学习方法;如果你的孩子成绩处于中等或中下水平,则要积极鼓励他,在新的阶段,只要肯努力,方法正确,成为尖子生也不

3、是什么难事。“大忌”二:发号施令十二三岁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有着很强的叛逆性和独立性,家长不要再事必躬亲,应当给孩子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切忌用命令的口气要求孩子做各种事情,对于一些原则性不强的问题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比如穿着、饮食方面。可以在暗中观察孩子的举动,如果出现不好的苗头,就从侧面引导解决,尽量不要发生正面冲突,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尊严。“大忌”三:过分照顾对于初中的学生,家长应该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便培养培养孩子独自生活的能力。家长不要凡事都代替孩子去做或过分地照顾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此外,在零花钱方面,也要培养孩子科学的理财观,让孩子有节制地

4、用好零花钱。初中学生面临问题大不同“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心理问题各不相同。”一位专家参加由市教育局主办的全市初中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后表示,“初一学生多因适应不良而导致心理困惑 ,初二学生的问题则是厌学,初三学生开始出现早恋问题,初四学生则是升学压力大。”初一:小升初不适应小淼是名初一学生,小学时成绩很冒尖,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优生。到了初中后,家长发现她跟换了个人似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性格也变得有些孤僻。哈医科大学心理科教研室主任杨艳杰教授告诉记者,这是初一新生不适应的典型症状,不少学生身上都曾出现过。“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学习上的,二是人际交往上的。”杨主任说。学习方面,小学课程少,节奏慢,而初

5、中课程多,节奏快,一些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调整不及时,成绩就容易下降;另外,初中集中了数所学校的尖子生,一些在小学里出类拔萃的学生,在高手如云的中学里不再拔尖,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影响学习兴趣,成绩下降,进而失去信心,导致性格发生变化;人际交往方面,初中是新环境,孩子们需要重新交朋友,一些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也会因为找不到朋友而失落。初二:外界诱惑多初二学生的典型问题是厌学。杨主任说,这是由于学习动力不足造成的。初二时,学生对中学课程的新鲜感已经失去,升学离得还远,这时,外界事物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会增强,因此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会增多。韩同学就是初二厌学典型之一。初一时,他还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到了初二渐渐

6、变了,上课常开小差,偷偷看漫画书,放学不先回家完成作业,而是跟一群所谓的朋友到处玩,还常常跟父母说谎。杨主任说,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和逆反心理逐渐增强,并开始关注社会上的人和事,容易受到诱惑,家长应格外注意。初三:青春关键期初三的学生则是青春期的关键阶段,不少老师发现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出现家长眼中的早恋苗头。前不久我市一所中学的心理老师还收到了好几封学生的早恋求助纸条。 “我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孩,这是早恋吗?”“我跟一个男生比较要好,爸妈知道了,说我是早恋,我想知道早恋是什么概念。”在这位老师的书桌上,记者看到了这些求助小纸条。杨主任表示,初三阶段的孩子们处于情感朦胧阶段,有

7、一些生理冲动是正常的表现。家长千万不要因此打骂孩子,不能否定他们情感的存在和正常性,同时要告诉他们这只是一种异性间存在的普通情感,不是爱情。只要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就能寻求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初四:学生直喊压力大初四学生面临着中考升学,他们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很多家长整日将“必须考上重点高中”挂在嘴边上,或者逼着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百般努力也达不到家长要求的情况下,有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成绩不进反退。不少初中心理老师表示,孩子们感受到的压力多来源于家长,这需要家长把握好尺度,适当的压力可以产生动力,但是压力过大也可能压垮孩子。初中学习方

8、法:细节决定成败很多初中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初三始分高下,初四天上地下。没错,这“天壤之别”其实就是在4年1400个日夜中细微差异的累积导致的。所以,初中的学习不仅仅靠努力学习就够了,还要把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好习惯,注意细节才能事半功倍。以下,就是哈三中新高一学生总结的初中生应该养成的好习惯。1、初中与小学相比较,学习科目多了,学习强度要做好准备。如果面对高强度,心理准备得不好,那就有了第一类差异。2、你的语文能力怎么样?如果你多年来没有重视语文学习,那就有了第二类差异;因为语文是理解其他学科的基础,理解表达不好除了学习上吃亏,生活上也吃亏,这样就会影响心情,反过来也影响

9、学习。3、你是否做好了不再被关注、不再被瞩目、不再被表扬依然能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低调做人、厚积薄发呢?以前你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班上的明星,老师的宠儿,你学习的动力来源可能就得与此。但是到了初中,尤其是好的重点中学。大家的过去都跟你相似,如果你稍不小心就会失去了这种优势,而你又不能从长计议,厚积薄发,那就有了第三类差异。4、你是否做好了独立的准备?以前你饭不用做,碗不用涮,衣裤鞋袜不用洗,丢了东西父母给你想办法,不小心做错事父母给你承担,生活的一切都依赖深爱你的家人。到了初中,你要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麻烦,因为父母不会时刻在你身边。解决不了这些细节的问题同样也会影响到你的学习。如果做不好,

10、那就有了第四类差异。5、你是否有足够的自律能力?“好学生都是自学出来的”。在缺少监督的环境中,你是否能约束好你自己,合理的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在“学习、运动、游玩、交友、打游戏、个人生活问题”中,有效控制住自己想偷懒,沉迷游戏不能自拔,运动争抢斗狠,游玩流连忘返,乐不思蜀的心理。如果不能,那就有了第五类差异。6、你是否建立了追求宽广渊博知识文化的良好信念?当一个没见过的问题不会时,你有没有情不自禁的说老师没讲过?当老师说某某背一段文章时你不会,却说老师没要求过?记住,到了初中,你不再是活在别人的要求当中。要自己建立适合自己的信念追求,这种最好要在初中以前形成并矢志不渝。如果少年时代没有确立远大的志

11、向,那就有了第六类差异。7、你是否因为小学知识小菜一碟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记笔记的能力。你的大脑有时并不可靠。知识偏爱严谨而不是散漫;喜欢准确而不是差不多。对自己高看,结果考试就会对你低看。对自己低看,结果就会对你高看。行为学家统计一个人每天大量的决定有99%以上是靠习惯做出来的,所以说“习惯决定命运”一点也不夸张。没有好习惯,别人能到达山顶,你最多能到达山腰。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来处理学习的细节问题,那就有了第七类差异。8、你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规律?健康的身体永远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如果你习惯不好,健康大人迟早要来监督你。没有健康,没有良好的身体与精神状态,时间就会一大把

12、一大把的荒废。第八类差异由此而生。9、你得开始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是否还在用涂改液?要培养自己谋定而动,下笔准确的能力。如果你总是用涂改液,你可能就很难尽早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下棋讲究摸子动子,落子无悔。难道你可以把昨天涂改了重来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但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中。养成这个习惯,会少走很多冤枉路的。这就是第九类差异。初中生要注重礼仪和挫折教育在初中阶段,孩子能否积极而尽快地适应新的学校和集体,能否对新的课程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否具有较强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会不会应对和处理好偶然发生的事件,这些都与家长的教育有关。对于初中生来说,礼仪挫折教育更是重中

13、之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重视文明礼仪教育。1、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化妆,不佩戴成人的首饰。2、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

14、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呼“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3、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要善于发现细节。父母应教育孩子热爱父母长辈,有感恩心;友爱他人,有关爱心。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目前独生子女

15、家庭居多,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便于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在兴趣和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

16、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下次考好。避免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应根据孩子的实际,为孩子做好全面规划,设定全面合理的目标,以利于孩子成长。进入中学以后,学校环境和教学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更高的要求,势必激励孩子产生“长大成人”的责任感。另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非常注重自己在同龄人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