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水性涂料特征及涂装技术分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95735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用水性涂料特征及涂装技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汽车用水性涂料特征及涂装技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汽车用水性涂料特征及涂装技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汽车用水性涂料特征及涂装技术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汽车用水性涂料特征及涂装技术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用水性涂料特征及涂装技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用水性涂料特征及涂装技术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用水性涂料特征及涂装技术分析摘要:水性涂料是一种环保材料,可以用水调制,在成膜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强对水性涂料成膜特性的研究,不断提升水性涂料的应用性能和效果。首先阐述汽车用水性涂料的环保应用,其次剖析水性涂料的特征及涂装技术,最后探讨汽车用水性涂料的发展。关键词:汽车用水性涂料;特征;环保;涂装技术;控制我国作为汽车大国,对汽车涂料的需求巨大,应用与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一般情况下,水性涂料可以用水配制,换言之,水性涂料挥发的成分大多是水。应用于工业涂装的水性涂料主要包括电泳涂料、水性防锈涂料及水浆状粉末清漆等。在汽车行业中,以往主要使用传统的溶剂型涂料,这种涂料缺乏环

2、保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水性涂料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应用优势显著,可以很好地解决环保问题。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已经实现了水性涂料的大力推广和应用,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排放量的降低,有效推动了环保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2。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对汽车用水性涂料特征的认识和了解,以此为基础,不断提升水性涂料涂装技术的应用效果,努力推动我国汽车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发展。1汽车用水性涂料的环保应用分析汽车用水性涂料是一种环保材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极小,不会造成危害。

3、目前,要想减少传统汽车涂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使用水性涂料,这将成为汽车涂料发展的必然趋势。有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大多数汽车生产工厂已经使用水性涂料代替传统的涂料。这是因为使用水性涂料可以有效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不仅符合保护环境的要求,不会危害乘车人员和汽修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2汽车用水性涂料的特征分析2.1种类多因为水性涂料的主要成分是水,所以种类比较多,尤其是在工业涂装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水性涂料包含电泳涂料、水性防锈涂料、水性中涂漆和水性底色漆等多种不同的类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用水性涂料替代传统溶剂类涂料,且在汽车上

4、使用水性中涂漆与水性底色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水性涂料种类的不断增多密不可分。2.2环保性水性涂料是一种环保型绿色涂料,许多领域的企业已经使用水性涂料替代之前的溶剂型涂料。如以往的溶剂型底色漆以水性底色漆替代,可以大幅度降低VOC的排放量,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良好地达到环境保护和减排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为企业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另外,水性涂料的运用还可以起到节约石油资源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水性涂料的进一步发展。水性涂料的使用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助于创设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还需加强对水性涂料的研究、发展及应用,促进水性涂料的长期与稳定发展。2.3蒸发潜热大尽管水性涂料的优

5、点比较多,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但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要重视缺陷问题。如水性涂料的蒸发潜热极大,提高了涂装的难度。一般水在蒸发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是有机溶液的5倍之多,再加上在蒸发过程中还会受到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在相对湿度较高时难以有效地蒸发,致使涂装作业效率降低。水性涂料的蒸发潜热较大还会对喷涂过程造成影响,固体分质量分数提高的速度比溶剂型涂料慢得多,受涂装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非常大。此外,溶剂型涂料大多使用稀释剂进行调整,应用范围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3。3汽车用水性涂料的涂装技术研究3.1控制喷涂温度、湿度在汽车用水性涂料的涂装过程中,控制喷涂温度、湿度是一

6、项基础性的工作。首先,需要考虑水性涂料中涂漆和底色漆的特性,所以要对涂料的流变性、不易挥发性与低润湿性等加以考量。其次,为了获得更加优质的装饰涂层,作业人员需重视喷涂过程中的涂装条件,将喷涂环境的温度、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后,为了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企业不用全年保持恒温和恒湿效果,可以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变化,对温度和湿度作出适当的调整,从根本上提升汽车用水性涂料的涂装技术水平。3.2重视烘干工艺的合理应用在汽车用水性涂料的涂装技术应用中,烘干工艺至关重要。由于水性涂料的涂膜难以蒸发,涂装作业的可靠性受到不良影响。在实际的喷涂过程中,固体分质量分数提高的速度比较慢,溶剂型涂料可以通过调整

7、稀释剂提高涂装时的固体分质量分数,而水性涂料难以提高固体分质量分数。因此,要想确保水性涂料固化后不溶水、有较好的耐水性,就要在高温条件下烘干4。另外,在烘干过程中,为了避免湿漆膜中的水分出现煅沸产生气泡,技术人员要控制湿漆膜的不挥发分,通过高温烘干保证涂膜性良好,促进汽车用水性涂料涂装技术水平和效率的提高。3.3重视耐腐蚀材料的选择在汽车用水性涂料的涂装技术应用中,耐腐蚀材料十分重要。在选择耐腐蚀材料时,应尽可能选用不锈钢或塑料材料。同时,由于水性涂料的抗冻性与稳定性远不及溶剂型涂料,技术人员需重视水性涂料的储存环境,尽可能选择在常温环境下储存,保证储存周期稳定在半年左右。在选择耐腐蚀材料的过

8、程中,还需保证漆罐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并确保清洗溶剂的配比准确,不断提升汽车用水性涂料涂装技术的精准度。3.4优先应用热泵技术在汽车用水性涂料的涂装技术中,热泵技术不容忽视。在应用热泵技术时,技术人员可以使用热泵技术的低湿、低温底色漆预烘干法,提高整体稳定性。同时,需注意在实际罩光前挥发湿漆膜内的水分,并保证固体质量分数(NV)在70%以上。在这一过程中,还需在适当的时间取消冷却工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量的损耗,还可以减少60%左右的CO2排放,与其良好的环保性和绿色性相符,推动了汽车用水性涂料涂装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4汽车用水性涂料的常见质量问题与控制策略4.1

9、流淌与流挂的问题在喷涂水性涂料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流淌或流挂的问题,主要原因有喷涂部位面积较大、表面不平整、涂料用量过多、涂料的黏稠度不足、喷枪和物体表面间距不合理、喷枪孔径偏大。要想有效解决流淌或流挂的问题,工作人员要事先认真调试相关涂料,科学把控具体密度,并在实际喷涂环节控制涂料的土层厚度,不可偏厚、也不可偏薄。4.2刷痕问题在喷涂水性涂料的过程中,可能会因基础材料干燥度偏高、涂料过于黏稠、温度偏高等原因而出现刷痕。要想避免这类问题,首先,工作人员可以科学选用有机增稠流变剂,防止黏度偏高造成流变性不佳的情况。其次,工作人员要合理提升基础材料的比例5。最后,在封底过程中合理选用黏度较低的涂料,

10、根据底料的特性选择涂刷工具。5汽车用水性涂料的发展在工业涂料的发展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科学精神与实事求是的态度。涂料的水性化发展是控制VOC排放的重要措施,但不是唯一的措施,主要是因为水性涂料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高固体分质量分数、无溶剂、粉末以及UV光固化等对环境十分有利的涂料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涂料发展的趋势。因此,无论什么类型的涂料,只要对生态环境有利,都应认真、用心地加大研究和开发的力度,推动环境友好型涂料的推广和应用,努力实现减排降污的环境保护目标。切忌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过于片面地取舍或盲目跟风,应始终坚持多路同心的发展目标,注重环境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强调多种措施和方法的相互扶持

11、与发展,共同促进环境友好型涂料的持续和稳定发展,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无论是水性工业涂料还是整个涂料业的环保问题,都要在涂料的涂装方面寻求解决方法和措施,而不应该只依靠涂料的生产企业。同时,政府要正确、科学地引导与管理,加大社会舆论的推动作用,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公民的环保意识,使企业在涂料环保问题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方法和措施,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今后,还需不断促进汽车用水性涂料整体性能的提升,切实从技术方面加强研究,努力实现水性涂料性能的突破。同时,需重视水性涂料与树脂等材料在水性化上的研究与发展,注重新材料的应用,努力通过新材料推动水性涂料的深度发展,真正实现技术

12、上的突破,带动各产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6结语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水性涂料因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而受到各行业、各领域的关注,特别是在汽车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水性涂料有一定的缺陷,在应用的过程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尽可能避重就轻,最大限度地降低水性涂料缺陷造成的影响。相关技术人员应正确认识汽车用水性涂料的特征,掌握涂装技术的重难点,充分发挥水性涂料的作用,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参考文献1王辉.汽车用水性涂料高温重涂附着力的研究J.上海涂料,2020(4):5-11.2凌芹,刘宏生,王岩,等.高性能水性汽车配件防腐涂料的制备J.中国涂料,2017(8):33-37.3陈春霖,孟晓伟,唐毅,等.水性涂料的特点及其应用发展J.山东化工,2019(7):87-88.4王耀文.关于汽车水性涂料的环保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11):17.5杨振波,许少华,魏薇,等.水性工业涂料绿色施工问题探讨J.涂料工业,2018(6):62-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