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0953808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思考探索实践1、简要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的背景。(一)时代呼唤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化人才20世纪 90 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 一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1)全球化时代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到来,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技术、 生态等各方面的相互依赖与日俱增。这种趋势引发了对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化人 才的客观需求。一方面如环境问题,除生态学、地理、生物、化学问题外,还有 经济学问题、历史学问题、哲学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美学问题、法学问题等; 再如人口问题,不仅是人口学、生物学问题,还是经济学问题、政治学问题、伦 理学问题等。这些问题

2、的解决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他们不仅应掌握一定的 跨学科知识,更重要的具备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 面,诸如全球性环境破坏、核毁灭的威胁、人口爆炸、贫富差距等重大问题也迫 使各国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进行合作。人们意识到,当今和未来社会不仅 需要具有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化”人才,更需要通晓多门学科并能融会 贯通、具有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社会化”人才。(2)知识经济时代21 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 新为动力的时代,创新是其灵魂。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知识经济

3、时代的到来,要 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 教育承载着这个迫切的任务,而课程正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载体。因此,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在这个紧要关头应运而生。(3)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时代要求社会成员具备信息意识与素养、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有专家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能力:(1)搜集信息的能力(2) 将信息创新为知识的能力(3)将知识创新为技术的能力。(4)可持续发展时代 要求社会成员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能力。(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1)现

4、行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不足1)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看: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学科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传 播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经验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使学 生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体验和真切体验。2)从课程内容组成形式看: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分科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使 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综合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 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3)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要求看:必修课占据绝对优势,而选修课则微乎其微。必修课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 展学生的共性。选修课主导价值在

5、于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来看: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 不到实质性开发。国家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体现国家意志。地方课程主导价值在于 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 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这种课程体系、结构,多以分科课程为主,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2)国际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趋势1)回归生活从人的生活角度看,教育是儿童通向可能生活的中介,作为人生教育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教育应成为一种生活化的教育。由此推论,其内容不应该是 由单一的认知活动构成的,而应涉及人的生活的实践。只有回归

6、本真的生活世界, 把人置于他实际生存的世界之中,去体验、反省、批判、创造,才能找到自己的 位置,人才可能建构起可能生活的图式,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实现教育目的最终 要靠课程。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应成为一种生活化的课程。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为满足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本国基础教育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在调整本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更新基础 教育的课程内容。如美国各州的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设计学习”、“应用学 习”;法国的中小学设计和实施了“动手做”。不论各个国家如何改革其教育,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已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在此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

7、出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从学生的自 然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个人生活中提出活动主题,通过探 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学校、 对家庭以及对自我和他人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 动适应了我国基础教育回归生活的现实需要。2)强调综合20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 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追求课程的综合化。课程的综合化趋势不只是 改变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它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于是,欧美诸国 纷纷倡导“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 合

8、学习时间”,我国台湾地区则把“综合活动”作为新课程的七大学习领域之一。在我国基础课程体系中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课程生活化、综合 化趋势的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既适应 我国当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又呼应世界课 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及经济 建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2、谈谈新的知识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主客统一的识观则把知识看成是主体经验的生成过程和个人意义的建构过 程,认为知识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知识的理解和获得打

9、上了学习者个人特 征的烙印,这样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必然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渗透价值的过程。 这种教育重视知识的创造与构建的过程,通过体验、探究、参与活动而获得“直 接经验”、“个人知识”、“构建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 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知识的观念固然影响着课程的设计,而对知识的形态、结构以及获取方式的不同 认识也影响着课程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知识观的转变,在课程架构上使学生通过体验、探究、 参与活动而获取更多的“直接经验”,获取更多的“个人知识”,获取建构知识 的能力,有着良好的课程载体,有着广阔的课程空间。综合实践活动最核心的课程价值观在于:(1)综合

10、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 性、交往性的实践。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 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 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2)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一种单一的知识观,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 习相结合的重要性。单一接受性的学习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有效的途径,综 合学习、实践学习、参与学习、生活学习、探究学习是中小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 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可偏废。(3)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作为个 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价值需要。学生的主体

11、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必经途径。基础教 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4)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与创新精 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 基础。(5)作为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本质特点,包括探究性、生活性、交往性、 参与性和实践性。3、分析课外活动、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者的异同点。(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的区别课外活动可以看作综合实践活动的前身。综合实践活动则是课外活动的发展 和升华。二者有着密切联系,又有着本质区

12、别。(1)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存在的;(2)在育人功能上不同,课外活动的过程一般不具有研究性,而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是正式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一样,发挥着整体育人功能,其效能要大得多;(3)在具体要求上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目的、计划、成系统,对活动内 容、时间、程度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安排,克服课外活动的随意性,且 具有评价环节。(二)综合实践活动与活动课程的区别 第一,活动课依然是一个教学层面的概念,是一个功课,从而缺少课程 意识;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课程层面的概念,它涉及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等层 面的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充分体现综合实

13、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课 程价值,调动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 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来加以设计和实施。第二,活动课的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有差异。1992 年的课程 计划规定活动课的总目标是:“各项活动都要结合其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 发展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许多学者意识到这种目标的 局限性,认为活动课的目标既需要具体化,又需要拓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目标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以及各种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14、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 标更趋向于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相统一。第三,活动课的内容缺乏课程领域观念,与以往的课外活动并无实质的区别, 从而在实施过程中极大地影响了其课程价值。1992 年的课程计划规定:活 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班团队活动、晨会(夕会)、科技文体活动、体育锻炼、 校传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依然局限在学校范围内,是学生在校 内的一般活动,与学生的整个社会生活、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依然不够紧密;而综 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明确的课程领域观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活

15、动领域,并要求这些活动领域围绕学生与自 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和学生与文化等序列来展开学习活动,从而学生与 自然、与社会、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第四,在学习方式上,活动课没有强调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其基本 的活动方式依然是课外活动,如班队活动、晨会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体育锻炼 活动、校传统活动等,基本上是在学校范围内,在课堂中实施活动课的教学, 甚至变成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活动的延伸,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通过课题探究、 调查访问、社会参与等方式来进行学习,相当多的学校把手工制作作为活动课的 主要学习方式,或者通过某种技艺的模仿来展开。因而,活动课对变革学生的学 习方式并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

1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 开展课题研究,主张学生进行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学习,通过充分利用社区课程资 源,通过生活来学习,通过参与社会活动领域来学习,要求变革单一重视知识结 果获得的接受性学习或简单的技艺训练的浅层次的活动。通过探究性学习、体验 性学习、交往性学习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深入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进行调查、考察、访问、测量、实验、社区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 践等活动,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特征。当然,1992 年以来的活动课的研究与实践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 很多有益的策略。如在课程评价上,非常重视阶段性结果评价,重视过程评价胜 于结果评价。(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中综合性活动的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的关系。从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