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技巧讲解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952705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写作技巧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记叙文写作技巧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记叙文写作技巧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记叙文写作技巧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记叙文写作技巧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写作技巧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写作技巧讲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 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结合议论和抒情,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也就是说 通过具体地记叙事件、 形象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立场, 使人读后受 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二、 1、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记叙文的记叙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还有平叙、补叙等。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主要是以叙述、描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等。在记叙文中 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叙述,是记叙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描写,按内 容分,主要有肖像描

2、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另一 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或者说成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议论,主要起画龙点睛 的作用。抒情, 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抒情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深化文章 的主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4、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 线。常见的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感情发展变化、所 见所闻等。5、记叙文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说起 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采用第三人称, 优点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从更

3、多的方 面自由地叙述。6、记叙文的分类: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及借物抒情、写景抒情的记叙文等。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 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 清楚。 虽然观察的角度、 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 统贯 全篇的中心线索, 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 无论用第一人称 “ 我”记述, 还是用第三人称 “ 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第四,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 但往往

4、也间有描写、 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 它是一种形式灵活、 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侧重写人 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 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侧重状 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记叙文的一般结构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 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 段落 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记叙文的开头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 文章有了好的开 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

5、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里,向大家介绍几 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1) 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 “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 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2) 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 “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 “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 ”这样的开头简洁 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3)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驿路梨花 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 “ 山,好大的山啊! 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

6、延伸到远方, 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 ” 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 对后文写边疆军民 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是社会环境: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 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 来的敞口船。 船里满载的是新米; 把船身压得很低, 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 围着, 一漾一漾的, 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 ”这段描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 多,暗示了丰收的年景。 而这种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揭示 了主题。(4) 引人入胜的悬念法。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 最紧张、 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作为文章 的开头,然后再依

7、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5) 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名言开路, 就是开头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 然后再以所引用 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例如,琐忆一文的开头是:鲁迅先 生有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 ”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 也是他作为一个 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里引用的诗句,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尽管文章中所记叙的都是琐细的事情,但所有的事情又能以小见大,体现诗句中的精神。(6) 表达写作目的的动机交代法巴金的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记述了各界人士悼念鲁迅的隆重场面, 表达了人们对鲁 迅的崇敬与怀念。

8、文章的开头即交代了写作的动机, 奠定了文章悲痛与激动的感情基调: “朋 友,你要我告诉你一些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 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 实在我也不能够 说什么。 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 我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情。 ”交代了写作目的的 开头,多见于运用倒叙的方法、回忆往事的文章。(7) 首段设问法首段设问,就是在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逐步展开记叙。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开头三段构成一个层次, 用来提出 “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个问题, 从而引出下 文的记叙。 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文章的题材或主题,否则, 下文的记叙就无所依托了。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

9、 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 在写作当中, 有时并 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 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 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 要从文章的 整体构思出发考虑, 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 通篇安排整体设计, 选择最恰当的开头 方法。记叙文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 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 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 章的感染力。(1) 自然结束法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 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 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 这样 的结尾谓之 “自然结束法 ”。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 无病呻吟的结尾毛

10、病, 显得单纯 明快、朴素无华。但讲究 “自然 ”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 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 然趋势结束全局。(2) 画龙点睛法这种结尾方式, 就是在文章结束时, 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 把主题思 想明确地表达出来, 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 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 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 “卒章显志法 ” 。如枣核结尾写道: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 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 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 “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记一辆纺车。 ”有时, 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 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 如驿路梨

11、花 的末段 “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 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 驿路梨花处处开 。 ”(3) 抒情议论法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 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 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 引起读 者的共鸣, 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采取这种方 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 “ 抒情议论 ” 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回忆我的母亲 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鲁迅先生的 故乡 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 “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这

12、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 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4) 首尾呼应法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 写出既呼应开头, 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 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 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 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 产生一种首尾呼应, 浑然一 体的感觉。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开头写了 “ 在我的家里, 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 ” 结尾写道: “ 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前文提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尾, 也是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的。不仅又一次回答了文首提出 的“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这个问题,而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

13、,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5) 委婉含蓄,点化主题有些记叙文的结尾, 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 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 方式和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读者,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给读者。 例如,杨 朔的荔枝蜜就是如此:这黑夜,我做了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里所说 的“梦” ,就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可以通过某人 的“所梦 ”,推断他的 “所思 ”。因此,读者从这个梦里,可以了解到作者十分赞赏、推崇 蜜蜂那种 “对人无所求, 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渺小 ”“却又多么高尚 ”的品质, 并 且愿意身体力行,向蜜蜂学习的愿望。而这正是

14、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 不过,它不由作者直 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经过作者的 “点化 ”,读者领悟到的。(6) 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如花市结尾写: “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 吧。 ”作者用 “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 ”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 注意过渡和照应。段落,又称为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划分段落的基本原则, 是要保持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 所谓单一性, 是说一个段落中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或表达一 个矛盾, 或表达矛盾的一个方面, 或表达过程的一个阶段, 而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 混杂在一个段落中。 所谓完整性,

15、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 而不 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 层次, 又称为结构段或部分, 是由段落组合而成的较大 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递进式、连贯式、总分式。所谓过渡, 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处于相邻位置的段落或层次粘合在一起, 使它们形 成一个整体,从而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 一般地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 遇到需要转换内 容时, 往往要使用过渡成分。 请看魏巍写的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中的一个例子: 我们的战士, 对敌人这样狠, 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 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写作当中,有时要 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

16、这就叫 “过渡 ” 。过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几件 并列的事情之间,如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一文中三个事例之间的抒情和议论的段落,使本来 各具独立意思的事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过渡还应用在文中顺叙、 插叙与倒叙互相转换的时 候,如一件小事的第二自然段从顺叙转入倒叙,衔接自然紧密。文章中,在变换描写角 度时,也需要过渡,如孔乙己一文,记述主人公悲惨遭遇的主体部分有两个层次,分别 写断腿前后的孔乙己, 这两层之间有这样的过渡句: “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可是没有 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 这句话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连贯起来。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 结构严谨, 一篇文章中, 前面写到的, 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 照应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