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950532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第一项通风系统什么是一通三防?通是通风。三防是防尘、防火、防瓦斯。什么是矿井通风?矿井通风是保障矿井安全的最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源源不断地将地面空气输送到井下各个作业地点,以供给人员呼吸,并稀释和排除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创造良好的矿内工作环境,保障井下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这种利用机械或自然通风为动力,使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并在井巷中坐定向和定量地流动,最后将污浊的空气排出矿井的全过程。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供给井下人员足够的新鲜空气。2冲淡并排出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和浮尘。3保证井下适宜的国气候条件,创造良好的生

2、产环境。矿井通风的目的是什么?在保证井下有充足的氧气的同时,将各种有害气体冲淡到安全浓度以下,并将其排出矿井。 井下空气成分为;氧气 O2占20.96; 氮气 N2占 :79二氧化碳 CO2:0.04%。在煤矿生产中,氧气是井下人员所必需的,并且 必须保持足够的浓度。其余的气体,超过一定浓度时,对人体是有害的,必须把它们的浓度降低到没有危害的浓度 以下。甲烷是煤矿井下普遍存在的气体,且具有爆炸性,也是井下最危险的气体之一。 一、空气主要成分及其性质 (一)O2 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 1.11,氧微溶于水,是一种极为活泼的元素,能与很多元素发生 氧化反应,是人呼吸和物质燃

3、烧不可缺少的气体,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人体正常的耗氧量与人的体质,神经和肌肉紧张程度有关。人在休息的所需氧量约为 0.25L/min,工作和行 走时需氧量为 1L/min3L/min。当空气中氧含量减至 17%时,在静止状态下对人体影响甚小,而在紧张工作时就会 感到强烈心跳和气喘;当氧含量减到 9%12%时,人很快就会进入昏迷状态,若不急救会有生命危险;当氧含量减 到 6%9%时,人很快就失去知觉,若不急救就会死亡。 规程规定在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得低于 20%。 (二)N2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和无臭的惰性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 0.97,微溶于水,不助燃,也不维持人的呼

4、吸。氮气在通常情况下无毒,但空气中氮气含量很多时,因氧含量相对减少会使人窒息死亡。(三)CO2 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 1.25。由比重较大以及很难与空气均匀混合,故常见 于巷道的底部。CO2 不助燃也不供人呼吸,略有毒性,易溶于水。溶于水生成碳酸,故对人的眼、鼻、喉的粘膜有 刺激作用。CO2 在人肺浓度达到 2%时,人的呼吸将增加一倍。 (四)瓦斯 瓦斯是煤矿中从煤岩层内涌出的各种气体的总称。它的主要成分为 CH4。CH4 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 0.554。常见于巷道的顶板。微溶于水,不助燃也不供呼吸,无毒,当空气中瓦斯含量较大 时。因缺氧

5、会使人窒息,纯瓦斯不燃烧也不爆炸,只有适量的空气混合后才有燃烧性和爆炸性。 (五)其他有毒气体 1、 CO 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 0.97,能与空气均匀混合,微溶于水。在常温常压 下,CO 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空气中 CO 浓度达到 13%75%时具有爆炸性。 CO 有极毒性。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是专门吸收空气中的氧供周身各部组织用来维持生命的。但血红素有一个 特点,即它和 CO 的亲和力量 O2 的 250300 倍,所以当它一遇到 CO 时就首先将其吸收,而阻碍了和 O2 的正常结合, 因而使人体各部细胞缺氧中毒、窒息,严重时则死亡。 2、氮氧化合物 煤矿井下空气

6、中氮氧化合物的来源主要是爆破工作,产生大量 NO 和 NO2。NO2 是一种褐红色有强烈窒息性的气体, 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 1.57,易溶于水而产生有腐蚀性的硝酸,对人的眼、鼻呼吸道及肺部组织有强烈腐蚀作用,严 -1- 重的可能引起肺水肿。 3、 H2S 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 1.19,易溶于水,H2S 有燃烧、爆炸性,有强毒性, 能使血液中毒,对眼睛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4、SO2 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的燃烧硫磺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 2.2,常见于巷道的底部。 SO2 对人的眼、鼻、喉、呼吸道及肺部组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5、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

7、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 0.07,难溶于水,不供呼吸,在空气中浓度达到 4%74%时具有爆炸性。 6、NH3 NH3 是一种具有氨水臭味,易溶于水的极毒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 0.6。它能和刺激皮肤及上呼吸道而引起 咳嗽、头晕,严重的失去知觉,以致死亡。 第二节 井下气候条件 井下气候条件是指井下的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三者综合所给予人的舒适感觉程度。因为人体无论劳动或休息 时都不断产生热量和散失热量,但人体总需要保持正常的体温,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破坏了人体的这个热平衡,就会 引起人体的不舒适。 一、 井下空气温度 井下空气温度是井下气候条件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人体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身体向

8、外散热的快慢。温度过 高或过低不但会使人感到不适,甚至会危害身体健康。最适宜的温度为 15 C20C 二井下空气的湿度 所谓空气的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有蒸气量的多少。表示空气潮湿程度有两种方法: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其 单位分别为 8/m 和百分数表示。 一般情况下, 井下空气中, 进风流中空气潮湿度较回风流中空气潮湿小。 温度越小, 湿度越大。 三.井下风速 在矿井井中,风流在单位时间内所流经的距离称之为井巷的风速。矿井条件的优劣,主要是指人体向外散热条 件的好坏,这与风速有关。使人体向外散热速度很快或很慢的气候条件都对人体有害。另外,从风流的动力给人的 感受来讲人们在不超过四、五级风(相当于

9、 6m/s8m/s 风速)中行走时,虽感到风大,但仍没有不舒服感,可 是当风速超过 8m/s 时,则使人感到难以忍受。 矿井通风。矿井通风系统是由通风机和通风网络两部分组成。风流由入风井口进入矿井后,经过井下各用风场所,然后进入回风井,由回风井排出矿井,风流所经过的整个路线称为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法以风流获得的动力来源不同,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1)自然通风:利用自然气压产生的通风动力,致使空气在井下巷道流动的通风方法叫做自然通风。自然风压一般都比较小,且不稳定,所以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矿井都必须采用机械通风。(2)机械通风:利用扇风机运转产生的通风动力,致使空气在井下巷道流

10、动的通风方法叫做机械通风。采用机械通风的矿井,自然风压也是始终存在的,并在各个时期内影响着矿井的通风工作,在通风管理工作中应给予充分重视,特别是高沼气矿井尤应注意。 矿井通风系统是由通风机和通风网络两部分组成。风流由入风井口进入矿井后,经过井下各用风场所,然后进入回风井,由回风井排出矿井,风流所经过的整个路线称为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是指将空气输入矿井下,以增加矿井中氧气的浓度并排除矿井中有害的气体。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对氧气的需要;冲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保证安全生产;调节井下气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使井下风流沿指定路线流动分配,就必须在某些巷道

11、内建筑引导控制风流的构筑物即通风设施,它分为引导风流和隔断风流的设施。新建大型矿井通风系统以对角式、分区式为主,改扩建的生产矿井以混合式为主。为什么要进行矿井通风?煤矿井下为什么要进行?不进行通风不行吗?经过实践证明,不进行通风是不行的。因为井下要生产就要有人,人没有氧气就不能生存。其次人们在井下生产过程中不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沼气等,如果不排除这些气体人们也无法生产。井下由于受地温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对井下恶劣气候条件进行调节。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 (1)、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对氧气的需要。 (2)、冲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保

12、证安全生产。 (3)、调节井下气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井下必须进行通风,不通风就不能保证安全和维持生产。故矿井通风是矿井生产环节中最基本的一环,它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矿井通风的类型 根据瓦斯、煤层自燃和高温等影响矿井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为了便于管理、设计和检查,把矿井通风系统分为一般型、降温型、防火型、排放瓦斯型、防火及降温型、排放瓦斯及降温型、排放瓦斯及防火型、排放瓦斯与防火及降温型几种,依次为1-8八个等级。 井下空气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因发生物理和化学两种变化,使其成份和浓度发生改变。 1、 物理变化: 气体混入:煤层中含有瓦斯、二氧化碳

13、等气体,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这些气体便混 入井下空气中。 固体混入:井下各作业环节所产生的岩、煤尘和其它微小杂尘混入井下空气中。 气象变化:由于井下温度、气压和湿度的变化引起井下空气的体积和浓度变化。 2、 化学变化: 井下一切物质的缓慢氧化、爆破工作、火区氧化等这些变化均对井下空气产生影响。 经过上述的物理、化学变化井下空气同地面空气相比较发生了较大变化,成分增多、浓度发生变化、氧浓度相对减少。井下空气的成分种类共有:O2、N2、CH4、CO、CO2、H2S、SO2、H2、NH3、NO2、水蒸气和浮尘十二种。但由于各矿条件不同,各矿的井下空气成分种类和浓度都不相同。 井下空气的主要成分:氧(O2

14、)氧气的性质: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是1.11,其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以和所有的气体相化合,氧能助燃,氧是人和动物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没有氧气人就不能生存。氧气对人影响见下表: 氧的浓度% 人体的症状反应 17 静止状态无影响,工作时引起喘息、呼吸困难、心跳。 10-12 失去知觉、对人的生命有严重威胁。 9以下 在短时间内窒息死亡。 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在采掘工作面的进风风流中,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的氧气不抵于20%。 氮(N2)氮气的性质: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是0.97,不助燃、不能维持呼吸。在正常情况下,氮对人体无害,当空气中含氮量过多时,就

15、会降低氧气含量,可以因缺氧而使人窒息。 井下来源:坑木等有机物质的腐烂会产生氮气,炸药爆炸也会产生氮气、煤和岩石的裂缝内还会涌出氮气。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性质:是一种无色、略带酸味的惰性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是1.52,易溶于水、不助燃、不能维持呼吸,略带毒性,对眼、喉咙和鼻的粘膜有刺激作用。 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在采掘工作面的进风风流中,按体积计算,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 井下来源:煤和坑木等物质的氧化、煤体和围岩中涌出、爆破工作,瓦斯和煤尘爆炸、人体呼吸等。 四、井下空气的主要有害气体及其防治措施 井下空气由于受矿井生产的物理、化学变化的影响,使井下空气中存在一些有毒有害气体: 主要有害气体:一)、一氧化碳(CO) 1、性质: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为0.97,微溶于水。在一般温度与压力下,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浓度达到13%-17%时遇火能引起爆炸。 一氧化碳之所以毒性很强是因为它对人体内血红球所含的血色素的亲和力比氧大250-300倍。因此,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就阻碍了氧和血色素的正常结合,使人体各部分组织和细胞缺氧,引起窒息和中毒死亡。 2、一氧化碳的浓度与中毒程度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