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5讲】地球的结构含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948250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5讲】地球的结构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选】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5讲】地球的结构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选】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5讲】地球的结构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选】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5讲】地球的结构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选】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5讲】地球的结构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5讲】地球的结构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5讲】地球的结构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地理教学资料 2019.5课时作业(五) 地球的结构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12题。1图中甲和乙的数值应分别为()A42、38B44、38C42、36 D44、36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解析:甲处位于四川盆地,地壳较周围薄,乙处位于大别山区,地壳较周围厚。由地球内部圈层知识可知,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答案:1.A2.C读某地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35题。3右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D无法判断解析:根据波速大小知此波为横波。答案:B4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

2、处 B17千米处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解析:从波速可看出在5千米处明显加快,说明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处。答案:A5该地可能位于()A40N,116E B30N,90EC南极点 D纬度0,经度180解析:此处地壳较薄,说明位于大洋,结合选项A是华北平原,B是青藏高原,C是南极点,D位于太平洋上,故选D。答案:D(2014浙江杭州检测)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68题。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的特征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中间的一层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解析: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3、中最外侧的一层,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答案:D7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D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解析:图中的A圈层是大气圈,它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C圈层是地壳,它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E圈层是地核,而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答案:C8结合下图(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判断,下列关于上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波通过界面时,波速都有明显的变化B在D、E两圈层,既能检测到横波、又能检测到纵波C地震波通过界面时,纵波速度增加、横波速度降低D地球的内部、外

4、部圈层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解析:图中分别表示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经过这两个界面时波速都会有明显的变化。答案:A读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910题。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D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10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解析:第9题,在陆地上,高原、山地的地壳厚度厚,平原、盆地的厚度薄。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

5、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10题,根据闭合等值线判读的“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a处厚度38千米,再结合其他位置的厚度信息,判断A图最为吻合。答案:9.D10.A读地球局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1112题。11下列有关图中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圈层B生物圈是和地壳完全平行的、包围在地壳外围的一个圈层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并且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D生物没办法在岩石中生存,因此生物圈与岩石圈没有联系解析: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

6、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并且和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答案:C12下列关于地球的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的各圈层之间都有明显的界线B生物是地球生物圈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C地球所有的圈层都是不连续的D地球分成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是以地球的水平面为界划分的解析:生物圈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其中生物是主体,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答案:B二、综合题13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两层构成地壳,_部分地壳比较厚,_部分地壳比较薄。(3)是_面,大约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

7、指大陆部分)。(4)是_,其物质状态是_态。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地壳结构特点,结合各圈层的划分及特点作答。答案:(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2)陆地海洋(3)莫霍(4)地幔固14.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_。(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地测得地震震级为8.3级,E地测得的地震震级为_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速度进行比较,则_(BE;BE;BE),B、E两点中能最先感到地震的可能为_,其原因是_。(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解析:本题考查地震及地震波的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第(1)题,根据图中地球内部结构可判断甲为莫霍界面,乙为古登堡界面。第(2)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故E测得地震震级也为8.3级,纵波由A点传到B点经地壳传播,A点传到E点经过了地幔,所以波速较快的是E观测点。第(3)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横波主要是在地壳、地幔中传播,不能在地核中传播。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8.3BE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见右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