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突破练18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情感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947153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突破练18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情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突破练18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情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突破练18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情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突破练18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情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突破练18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情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突破练18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情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突破练18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情感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突破练18古代诗歌鉴赏(形象情感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小题。晚起白居易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华簪脱后头虽白,堆案抛来眼校明。闲上篮舆乘兴出,醉回花舫信风行。明朝更濯尘缨去,闻道松江水最清。注华簪:华贵的冠簪。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类似后世的轿子。濯: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晚起”是本诗的描写中心,作品自始至终,都是围绕“晚起”这一中心进行的。B.首联紧扣诗题,描写听到“冬冬衙鼓声”后方才起床,由于迟起睡足而心情很好。C.颔联写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致力于政事,面对堆放在案头的文卷,他一丝

2、不苟审核清楚。D.尾联描写了诗人的一段心迹:听说松江的水最清澈,改日到那里洗濯一下冠缨。(2)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请加以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小题。画堂春张先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注霁山:雨后山色。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翠阴:指绿荷的阴凉。(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的描写既有近景和静景,也有远景和动景,三、四句的描写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写出了景色的优美。B.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

3、自然景观。下阕转景入人,描写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C.“人影鉴中移”,写出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一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现。D.“小荷障面避斜晖”,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带来绿荷的阴凉。(2)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下阕描写歌女,尽现鲜明的形象。请试着分析词中歌女的形象。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1)(2)小题。1拟咏怀(其十八)庾信注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4、。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注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北周取代西魏后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残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B.“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C.“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D.“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2)本诗的第三、

5、四句“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小题。夜宴左氏庄杜甫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注此诗为杜甫漫游齐、赵时所写,时间应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之后。扁舟意:作者曾在二十到二十四岁时游吴越。(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点明夜景,又紧承宴事,在林风、纤月的映衬下,悠扬的琴声油然升起,意境超然。B.颔联描绘奇幻夜景:暗水沿着花径流转,春星映带茅椽草堂。不仅雅致非常,而且富有野趣。C.颈联上句“检书

6、”恬淡虚静,下句“看剑引杯”挥洒灵动,紧扣诗题,而宾主欢洽之情透在字间。D.尾联写席上杜甫听到有人咏唱吴地歌谣,顿时回忆起自己曾经泛舟游览吴越的美好记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小题。岁夜咏怀注刘禹锡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2注元和十四年(819),刘禹锡老母病逝,在护送灵柩过衡阳时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写下许多悼友之作,岁夜咏怀即是其一。(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反常情,写自己多年来的坎坷、不得意,即使

7、新年来临也不会有新的希望了。B.颔联将“昔”与“今”进行对比,蕴含着诗人对岁月无情的伤感。C.颈联说自己闲居、自由自在,只一味想长寿;表面写自己的颓伤,实是饱含愤激。D.此诗表面上写诗人平静、闲适,甚至有些颓伤,但真正隐透出诗人极端的苦闷。(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试简要分析。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小题。渔家傲朱敦儒谁转琵琶弹侧调,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黄昏庭院悄,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一、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叙写了词人听到琵琶声而引起的无

8、限感慨。B.“征尘万里”点明了词人客居他乡的处境,“伤怀抱”一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C.“客散黄昏庭院悄”写出了客人聚会离开后庭院静谧的情形,给人孤单落寞之感。D.“只恐莺啼春又老”句既点明时令,又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2)有人说词的下阕充满了悲惋之情,请结合词句分析。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小题。开龙门八节石滩(其一)白居易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振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注作此诗时,作者73岁。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

9、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振锡:指僧人持锡杖出行。锡,手杖。挥金退傅:汉太傅疏广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赐金丰厚,广既归乡里,日令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后以“退傅挥金”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若雷”的比喻,渲染凿锤之声洪大,展现出开滩场面的宏伟气势。B.“剑棱”二字体现了此地凶险异常,“摧”字表现了往日深受其苦者今日之喜悦。C.第五句表明,此次开滩工程资金的唯一来源,是持杖僧人从各方化缘所得。D.第六句作者以疏广自比,委

10、婉透露出诗人施财凿滩、造福于民的愉快心情。(2)白居易在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有“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的句子,试结合这两句诗分析本诗尾联的意蕴。3专题突破练18古代诗歌鉴赏(形象情感题)1.(1)A解析A项,由颈联的“乘兴出”“醉回花舫”和尾联中“明朝更濯尘缨去”等可知,本诗后两联没有围绕“晚起”进行描写。(2)参考答案官吏身份。他宿在衙内,早晨能听到“冬冬衙鼓声”。人至迟暮。他头发已白,早上迟起。明辨曲直。面对成堆的案卷,他一一审查明辨。及时行乐。他闲时坐着篮舆乘兴而出,酒酣时乘着装饰华美的游船顺风而行。情操高洁。他向往去清澈的松江去洗濯尘缨。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注意从

11、诗中的细节入手分析诗人的形象特征,如从“卧听冬冬衙鼓声”可知其官吏身份;“头虽白”可知其人至迟暮;通过“眼校明”可知其明辨曲直;通过“乘兴出”和“醉回”可知其及时行乐;通过“濯尘缨”可知其情操高洁。2.(1)D解析D项,“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错,“小荷障面避斜晖”指的是歌女用荷叶遮面以躲避斜晖,获得绿荷的阴凉。(2)参考答案下阕描写了歌声优美,穿着杏红色衣服,拿着荷叶遮面挡阳光的聪慧、天真、可爱、美丽的歌女形象。“浅声”写出歌女轻柔婉转的歌声;“杏红深色”写出歌女的衣着,杏红色的衣服在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显得格外深(显眼),也写出诗人印象之深;“小荷障

12、面”写出歌女在暑天聪明地用荷叶遮面,躲避斜晖,显得稚嫩可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先总体概括歌女的形象特征,然后结合“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具体分析。词人将女性的美放置于天地之美中,使自然景色更通透,使人物的美更纯净。3.(1)C解析C项,结合注释可知,“辅政尽忠”属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2)参考答案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半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忧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通过“琴”“书”意象抒发了作者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解析“琴

13、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要借“琴”“书”抒发愁思难解除的凄凉哀伤之情。4.(1)D解析D项,“听到有人咏唱吴地歌谣”错,“吴咏”应是“诗成后听客以吴音吟咏”。(2)参考答案首联、颔联写夜之美景:林风初月,衣露静琴,暗水花径,春星草堂,脱俗而奇幻,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颈联写夜宴的欢愉场景,“看剑引杯”体现了诗人胸有大志、抱负满怀的情感。尾联写诗人听到宴会上有人以吴音咏诗,顿时想起了自己泛舟吴越的美好经历,又体现了他热爱山水、归隐自然的超脱心境。解析此诗首联、颔联写“脱俗而奇幻”的夜景,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由颈联“看剑引杯”可以看出诗人胸有大志、抱负满怀的情感;通过尾联的“闻吴咏”“扁舟意”

14、可以看出其热爱山水、归隐自然的超脱心境。5.(1)B解析结合诗歌下面的注释可以看出。B项,“蕴含着对岁月无情的伤感”错误,应是“既是伤悼众友早逝,更是对挚友柳宗元的痛悼”,表现了“一人突逝,举目寂空”的沉痛之情。(2)参考答案对过往坎坷命运的愤慨。首联写自己多年来就在坎坷、不得意中度过,新的一年又当如何呢?言外之意是不会有新的希望了,由此体现了对命运坎坷的愤慨与无奈。对众友早逝的哀痛,尤其是对挚友柳宗元的痛悼。根据注释可知,主要表达出对挚友柳宗元逝世的痛悼。对国家颓败的伤感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末联写年年春色如故,在贬谪幽居时也是如此。表面似乎是表现诗人的平静、闲适,但字里行间隐透出诗人的伤感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极端苦闷。解析此题注意根据首联的“不得意”“又如何”可见诗人“对过往坎坷命运的愤慨”;通过颔联中的“同游者”“有几多”和注释中的“悼友之作”可知诗人表达“对众友早逝的哀痛之情”;最后两联要体会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从字里行间隐透出诗人的伤感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极端苦闷。6.(1)A解析A项,“运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