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21春《德育论》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946975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师范大学21春《德育论》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华中师范大学21春《德育论》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华中师范大学21春《德育论》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华中师范大学21春《德育论》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华中师范大学21春《德育论》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21春《德育论》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范大学21春《德育论》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68(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中师范大学21春德育论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1. 法制建设与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德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却没有出现其他西方国家的法制建设与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德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却没有出现其他西方国家的种种社会问题和弊端。( )参考答案:错误2. 德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德育,对于需要它的主体(人和社会)所具有的( )A.特点B.功能属性C.内涵D.性质参考答案:B3. 在现实的德育中,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受多种因素制约,是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不能不考虑好的。这些因素从大的方面来说,既有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社会经济方面的,也有社会法律制度、社会教育、生活方式方面的。(

2、)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 班风属于班级的成文制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5. 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提高品德认识B.陶冶品德情感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参考答案:D6.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教师职业的核心部分,国内学者申继亮、辛涛将教师知识分成了三类,其中不包括( )。A.本体性知识B.实践性知识C.应变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参考答案:C7. 当德育维护的社会关系适应社会生产发展需要时,德育就能间接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当德育维护的社会关系不适应甚至阻碍社会生产发展需要时,德育就会间接地阻碍社会生产的发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8. 强

3、化教学的德育功能,从领导和管理上要确立的观念是( )。A.教学是学校德育基本途径的观念B.要以升学率的提高为前提C.全体教师是德育力量主体的观念D.要以可观测到的学生良好的德性表现作为德育评价的标准参考答案:AC9. 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0. 德育评价的核心是( )A.品德评价B.思想评价C.能力评价D.学习评价参考答案:A11. 德育对社会的间接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不受社会关系与社会生产的适应程度的影响。(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2.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人活动D.集体活动

4、参考答案:B13. 对的德育概念的多元性理解素有利于拓展人们对德育的思考,但同时,这些各不相同的德育概念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弊端,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属于德育概念多元性理解所带来的弊端?( )A.德育诸概念“各自为营”缺少相互间的认可B.不具有跨越历史时空的恒久性C.给现实的德育工作带来困惑D.给德育问题的思考带来困惑参考答案:ABCD14. 把德育视为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之一,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种认识,可概括为各育平等的教育地位观。(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5.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A.正确B.

5、错误参考答案:A16. 本书本所表述的德育,仅仅指以德育自身为目的教育活动,并不包括蕴含在各育(整体教育)之中的德育。(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7. 德育管理过程的主要环节有:设置管理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检查,总结。有人分三个环节,将设置管理目标放在计划之中。(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8. 多元社会中的学校德育依据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都将无助改善自身工作。(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9. 我国中学德育大纲颁布于( )。A.1989年B.1993年C.1995年D.2000年参考答案:C20. 班级管理属于微观、具体的一种学校管理形式,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有( )。A.班

6、级教学管理B.班级德育管理C.班级体育卫生和课外活动管理D.班级生活指导参考答案:ABCD21. 通过德育形成和发展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这体现了德育的( )。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自然性功能D.个体发展功能参考答案:D22. 在德育过程中,德育活动各内在要素的存在状态和组合程度,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有其家庭、社会和各种交往方面的根源。(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3. 品德内化是德育的目的,它是外在的社会价值因素与人内在心理相互结合的过程。(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4. ( )坚信体谅关心青少年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与归宿。A.马卡连柯B.柯尔伯格C.杜威D.麦克菲尔参考

7、答案:D25. 由于在教育实际中教育爱主要是通过教师的( )表现出来的,所以常常有人把教育爱称为教师爱。A.执教行为B.教育方法C.教育观念D.教育理论参考答案:A26. 开放式德育的特点就是忽略德育工作的校外开展,忽略外界教育力量的参与与联合,忽略引导学生对外界现实的认识与了解。(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7. 品德作为个体自身较为稳定的言行表现,它既是一种个性化了的社会品质,也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个性品质。是人的个性和社会性的一种“合金”。(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8. 德育对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其社会化发展方面,而与人的个性发展无关。(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9.

8、李老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 )A.教学监控能力B.教学操作能力C.教学认知能力D.教学反思能力参考答案:C30. 说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就是意味着教学惟一,其它的教育途径并不重要。(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1. 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是( )。A.班级B.教研室C.学科组D.学习小组参考答案:A32. 班集体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没有作用。(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3.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问卷调查法D.学生作品分析法参考答案:A3

9、4. 1980年16个国家国际道德教育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各国道德教育共同强调的内容是( )A.社会价值标准B.有关个人的价值标准C.有关国家或社会的价值标准D.关于认识过程的标准参考答案:ABCD35. 率先提出“道德教育是一种超越”,拉开了道德教育本质讨论序幕的学者是( )。A.王逢贤B.鲁洁C.班华D.钟启泉参考答案:B36. 对教师的压力进行合理的调适来缓解他们的职业倦怠的方法有( )。A.降低教学目标B.巧用社会支持系统缓解压力C.合理的情绪宣泄D.积极认识、面对压力参考答案:BCD37. 学生品德是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形成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8. 德育的神学目

10、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阿奎那B.卢梭C.涂尔干D.布鲁纳参考答案:A39. 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有(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目标E.德育方法参考答案:ABCE40. 传统的德育观既承认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又承认德育的个人性功能。(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1. 终极性的德育目标是指先后具有连续性的德育目标。表示德育及活动自身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2.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实质是( )A.教育活动与素质发展的关系B.体育活动与素质发展的关系C.教

11、育活动与美学发展的关系D.教育活动与智育发展的关系参考答案:A43.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守仁反对脱离实际的自我修养,强调“习行”即认为参加实践对培养品德有重要意义。(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4. 班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 )领导方式。A.权威的B.民主的C.放任的D.迁就的参考答案:D45. 中学德育过程即青少年的品德形成过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6. 人的为德甚至尚德的本性,使人必然讲究德性,过一种德性生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7. 人思想品德不是纯粹的心理现象,总是含有( )A.社会价值内容B.兴趣内容C.认知要求D.情感体验参考答案:A48. 伴随一定教学形式的活动要求、纪律以及活动氛围等等,对学生理解并接受外部教育要求,形成一定的品德,并不具有引导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9.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以自然形成,不需要艰苦细致的组织与培养过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50. 以下哪种当代德育模式认为提倡和加强价值观教育是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A.价值观导向模式B.情感体验模式C.行为践履模式D.心理辅导模式参考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