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之我见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94605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之我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之我见【】Afteryearsofpracticeanddevelopment,thecontinuingeducationandtrainingofpublishingprofessionaltechnicianshasdevelopedverywellinthearrangementofteachers,curriculumsetting,platestructureandsoon.Thestudentsbenefitalot,andrealizetheknowledgeincrement,meanwhile,theirprofessionalqualityar

2、ealsoimproved.However,therearealsosomeproblemsandshortcomings,suchasthelackofinvestigationontheneedsofstudentsintheearlyperiodoftraining,thelackofpertinenceofthesubjectofteaching,theinabilitytorenewthematurityofthecourse,theinadequacyoftheformofteachingandinadequateofflinefollow-upafterthetrainingan

3、dsoon.Inviewoftheaboveproblems,thepaper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fromtheaspectsoftheinvestigationandfeedbackworkintheearlyperiodoftraining,thetrainingcontentandformandtheofflineextensionafterthecompletionofthetrainingandsoon.【?P键词】针对性;更新;形式丰富;线下延伸【Keywords】pertinence;update;richinform;offlineextensi

4、on1 引言根据原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7号)、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新出政发201010号),各省出版局严格执行相关要求及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渐趋完善、稳定,在时间设置、师资安排、课程结构上更加合理。但是随着每年培训工作的进行,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渐渐凸显,比如授课内容没有针对性、做不到期期更新,授课形式单一,和学员缺乏沟通,流于表面和形式,形成资源浪费等等。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自我的可持续良性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2 预则立:培训组织前的调查反馈工作就笔者所在省组织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而

5、言,授课老师、授课主题均由主办单位拟定,培训开始前到培训地点报道时发放给学员。当然,课表是组织单位在相关文件科学指导下精心拟定的,这确保了大方向的正确,但是有的时候却也会降低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这种主办方讲什么学员就听什么的培训形式,从一开始就与精准化定位产生偏差,不能拿一个标准去适用所有学员。如何检验这份课表是否合理?很关键的一部分取决于学员是否能从中获益,获得知识增量。学员真正需要哪方面的知识或资讯,才是培训最核心的问题。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知己知彼”,详细了解学员的需求即“知彼”,做到有的放矢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基础。制定一份合理的课表应在培训前就征求学员意见,征求意见的方式多样,比

6、如问卷调查,或以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等机构为单位,集中学员意见,总结大部分学员最想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表达集体意愿,都是合理且可以做到的。3 精准定位:培训内容及形式的建议3.1 授课主题有针对性授课主题有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今社会产品都讲究用户体验,培训学习亦如此。培训不是单向的知识传输,而应是互动的、以学员需求为导向的,学员是一线的出版发行人员或相关从业者,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各不相同,对于一些典型性问题,要变自上而下的老师讲什么学员听什么,为自下而上的学员需要什么老师讲什么。当然,因为每一期学员众多,为每一位学员量身定做也不现实,但是也要注重有针对性。比如经济方面的知识是要了解,

7、但若请专业的经济专家,纯粹谈GDP供给侧,不与出版结合,意义也不大。这只是信息资讯,而非出版视角下的“思考”,而且学员所在的单位并非全是经济相关领域的,太深奥的纯粹经济学内容,甚至会听不懂。另一方面,网络教学应注重自主性和交互性,网络学习部分课件设置成可选择性的,制作不同主题的课件,由学员根据需要选课,突出人性化和个体化体验,这个是比较容易做到的。3.2 授课形式多样性目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普遍存在形式单调不够细化的问题。培训内容大多由省级人事部门统一安排,几百人集中上课,很难兼顾不同知识层次人员的学习需求。学员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具有多样性,而培训形式却是一个模子,以不变应万变,很容

8、易造成培训主办方和学员各说各话的现象。培训形式单调还表现在面授结业考试时试题千篇一律,授课结束后往往是给一个诸如“一带一路”、法治社会建设之类宽泛的话题要求学员谈感受、建议或想法,乏善可陈。可否给一个主题,让学员设计一份选题报告?或者给一个书名,让学员设计营销方案?总之,能调动学员积极性、能动性,激励学员主动参与的方式方法都可尝试,切忌泛泛。3.3 授课主题保持知识点更新3.4 加强“出版精神”方面内容培训4持续跟进:培训后的线下延伸在新媒体全覆盖的现代社会,为学员打造可持续的、稳定的交流学习平台还是比较可行的,微信交流群、APPQ似流群,都是很简便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平台

9、搭建是容易的,关键是如何维护、管理,使其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这需要有专人和团队的协调组织。利用这一平台学员平时即可交流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随时随地与学员、专家、授课老师进行业务、学习体会交流,同时可实现资源共享,为学习的反思提供支持。其实这也是上文第一部分中提到的培训前意见调查反馈的一个很好的渠道,平台管理员定期搜集学员反映集中的问题,反馈给主办方,为主办方科学合理制定课表和培训计划提供有效信息。至此,整个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中的优化提升和课时结束后的跟进总结也实现了无缝对接。据笔者对相关出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论文的查阅,以及对同行关于继续教育培训的意见了解,各省大都存在上述情况,问题比较集中:培训主办单位在针对性、人性化、分层次方面还有待优化,学员积极性不高、缺乏主观能动性,学分考核标准单一。建议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激发学员主观能动性,真正达到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