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94363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B.加大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解析】选D。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读图,回答2、3题。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A.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B.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服务3.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

2、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B.大力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C.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意义,又疏浚了航道D.我国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解析】2选A,3选D。第2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第3题,退耕还林还草一方面具有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具有生态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下列图片中反映的主题主要体现违背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解析】选C。公平性原则是指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体现公平。图A是一种侵占耕地的行为;图B、图D都是一种破坏植被的行为;图C体现的是人类活动影响其他物种生存空间的行为。【补偿训练】可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

3、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环境的城市。如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指数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有序性原则(2)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A.提高能源利用率 B.降低碳排放量C.提高城市绿化率D.减少污染物排放【解析】(1)选C,(2)选D。第(1)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第(2)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没有体现出城市绿化率、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变

4、化。读城市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图,回答5、6题。5.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是()A.妨碍人们的出行和工作B.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C.导致交通堵塞和能源浪费D.限制城市规模和阻碍城市发展6.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意义有()改善城市环境抑制臭氧消耗节约自然资源增加耕地面积A.B.C.D.【解析】5选B,6选B。第5题,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是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第6题,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意义有改善城市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等。在循环经济中,生产过程主要由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正确处置等组成。读图,回答7、8题。7.图中四步与其代表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A.第一步正确处置B.第二步再利用C

5、.第三步减量化D.第四步再循环8.传统经济模式与循环经济模式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A.生产环节B.消费、使用环节C.回收预处理环节D.废弃环节【解析】7选B,8选C。第7题,废弃物用于生产,属于再利用。读图可知,第一步为减量化,第二步为再利用,第三步为再循环,第四步为正确处置。第8题,传统经济模式不注重回收处理,故传统经济模式与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回收预处理环节。用普通水龙头,捧水方式洗脸,半分多钟,洗脸用水量为6 kg左右,而用节水水龙头,同样方式、时间,平均用水量仅为1 kg。据此完成9、10题。9.材料中体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中的()A.开源B.节流C.净化D.淡化10.下列

6、生活方式中同上面类似的是()A.用淘米的水来洗菜B.用淡化后的海水来做饭C.采用大的淋浴喷头D.利用未经净化的工业废水来洗衣服【解析】9选B,10选A。节水水龙头将洗脸的用水量减少,起到了节水的目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做法,如用淘米的水来洗菜、用节水马桶等。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世界环境日”当天,整理出两则材料刊登在校报上,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共鸣。(20分)材料一关于鱼类的漫画。材料二由美国和加拿大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一个科学小组,历时4年完成了一项名为“生物多样性缺失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调查。他们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警告世人,若按照目前人们的行为继

7、续下去,到2048年,目前可食用的海洋鱼类和贝壳类中有90%会完全消失,大海将变得死气沉沉。(1)材料一中,图1、图2各反映了什么问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2)针对图1中老汉的做法,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怎样的政策?(3)材料二中的研究结果是否可信?我们应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解析】第(1)题,由两幅漫画所示内容,不难得出答案。第(2)题,图1中老汉的做法是过度捕捞,对此我国政府已制定并实施了休渔政策。第(3)题,当前人们的过度捕捞行为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我们可以通过发展人工养殖及保护海洋环境等措施来保护海洋生物的生存与发展。答案:(1)图1反映了过度捕捞问题,违背了公平性和

8、持续性原则;图2反映了环境污染严重问题,违背了公平性原则。(2)部分海域的季节性休渔政策。(3)可信。措施: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实行休渔政策;禁止向海洋中排放工业废水等污染物。(20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020全国I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图)。据此完成13题。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9、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居住用地紧张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B.C.D.【解析】1选C,2选B,3选C。第1题,传统的打坝淤地,既能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也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作物产量,故A、B、D项是两者都具有的功能;而治沟造地不仅拦截泥沙、增加耕地,而且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的发展,因此治沟造地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C项正确。第2题,设问问的是“生产条件”, 优化农业结构和健全公共服务,都不属于生产条件的改善,A、C可排除;原有黄土高原农田是沿着沟坡分布,

10、条块分割,高低不平。而治沟造地后,沟道被治理成一块块平整的良田,规模成片且平整,更有利于改善耕作条件、利于田间管理耕作,B对。第3题,“治沟”治理的是沟谷。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补偿训练】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2)关于图中农业生

11、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增加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麦田A.B.C.D.【解析】(1)选A,(2)选B。第(1)题,该地循环农业是生态农业。实现了废弃物的综合、有效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的体现。第(2)题,在图中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循环利用废弃物和开发利用沼气,实现了物质和能源的充分利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改变了农业用肥结构,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能源的投入,因此可以排除。二、非选择题(共15分)4.读海南某橡胶产业园生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分析海南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

12、的有利区位条件。(2)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对应说明其在图中的具体表现。(3)从资源和环境角度,分析此产业园生产模式的优点。【解析】第(1)题,应从海南岛的热带特色去分析。从气候分析,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丰富、降水充足,水热资源充足,农业生产的复种指数高;从海洋生物种类分析,该岛热带生物资源种类多,沿海热带海域面积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从市场需求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从技术条件分析,冷藏保鲜技术发展,交通运输技术进步,使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扩大。第(2)题,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橡胶产业深加工与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保证了经济持续发展;产业链延长,生产部门增多,需要劳动力增加

13、,就业机会增多,促进了社会持续发展;废弃物(废橡胶、废水等)的回收利用,使环境污染减少,维持了生态持续发展。第(3)题,从资源角度,主要分析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节约资源;从环境角度,主要分析其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答案:(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丰富、降水充足(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生长期长(可一年三熟或四季皆可生长);热带生物资源丰富;热带海域广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有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技术不断发展(或冷藏保鲜技术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2)经济持续发展:橡胶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社会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生态持续发展:废弃物(废橡胶、废水等)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3)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