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94276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文献综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一、国外产业集群研究(一)传统产业集群理论1、外部经济论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为代表的外部经济理论。马歇尔把经济规模划分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两类,并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用专门人才、专门机构、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2、工业区位论韦伯(1909)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他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产业集群的现象。工业区位论是农业区位论在微观层

2、次上的发展,是在给定“向心力”和“离心力”基础上的企业定位决策理论。韦伯认为,定位决策的决定因素是成本最小化。在决策过程中,韦伯利用了等运费线等工具,构造了集聚地区发展的模型,提出了技术设备的发展、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市场化以及经常性开支成本的降低四个因素影响着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3、增长极理论佩鲁(1955)提出了增长极理论。佩鲁认为经济空间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围绕着极核进行,空间发展如同部门发展一样,增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佩鲁认为,当政府将某种推动性产业植入一地区后,将产生围绕推动性

3、产业的集聚,然后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关联效应,就会导致地区经济的增长。因此,根据增长极理论,一个地区要想取得经济增长,关键是在本地区内建立起一系列的推动性产业,通过产业的集聚,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推动性产业的建立可以依靠国家政策或地区政策自上而下地完成的。(二)现代产业集群理论1、新产业区理论新产业区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对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研究。意大利的社会学者马格那斯科(1977)首次对意大利东北部地区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后提出了新产业区的概念。皮埃尔和赛伯(1984)又对新产业区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弹性专精的概念。2、新经济地理学以克鲁格曼(1991)为代表的新

4、经济地理学,利用报酬递增的正式分析工具,将空间经济思想引入了经济分析中。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人们的多样化偏好和生产的收益递增性是产业集聚的两大源泉。由于人们的多样化偏好,消费者容易聚集在具有较多产品的地方,生产商则倾向于采取大规模生产方式以生产多样化的产品。考虑到报酬递增原则,企业一般容易在特定区域进行特定相关活动,使得产业的空间聚集与区域的专业化并存。3、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1998) 从经济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产业集群的经济现象。他对加拿大、德国、丹麦、芬兰、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的产业集群现象进行了研究,从企业竞争优势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同时利用“钻石模型”

5、对产业集群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产业集群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因素:(1)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2)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其他机构之间具有密切联系。(3)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企业,而且还包括相关的商会、协会、银行、中介机构等。波特还指出,形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往往从三个方面影响竞争:(1)提高该区域企业的生产率;(2)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率,增加创新能力;(3)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本身的创新和竞争力。(三)最新研究进展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2000)从经济发展和地理的角度探讨产业为什么会聚集、新集群是如何形成的、脱离集群的后果等问题。为了解释以上问题,他们对国

6、际和国内经济的地理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Catherine Beaudry和Peter Swan (2001)对产业集群的强度影响产业集群内企业绩效的途径进行了研究。OECD对不同国家的产业集聚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待深化的问题:如何使产业集聚更有竞争力;如何从传统竞争走向战略协作和差异化竞争。二、国内产业集群研究现状(一)对产业集群的概念和分类的研究由于产业集群本身形式的复杂性和研究者的出发点不同,导致了对产业集群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王缉慈(1998)对新产业区集群的定义是:新产业区是一种以地方企业集群为特征的区域,弹性专精的中小企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并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植

7、根了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王缉慈,2001) 。李小建(1997) 评述了90 年代国际经济地理学界关注的新产业区和经济活动全球化问题,并提出从区域的形成时间、规模部门结构、联系程度和根植性等方面来判别新产业区。魏江(2003) 以地理聚集和产业特性作为标准界定集群,所谓地理集聚所有成员企业和相关成员要素在地域上相互邻近,而且共同“锁定”于一个区域;所谓产业特性该地域集聚的成员企业只从事某一产业和相关产业的的生产和服务。(二)对产业集群形成条件和机制的研究仇保兴(1999) 根据我国沿海地区集群发展的现实,分析了小企业集群的内在机制及外部条件。他认为集群内的每个小企业都可以获得集群外的企

8、业所没有的竞争优势,小企业群集形成源于小企业为谋求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所结成的“结盟”,并强调了人文之网的重要性。安虎森(2001) 从信息角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机制。他认为空间距离提高了信息生产成本;信息量的多少,与信息甄别能力、不确定性的降低是正相关的,降低不确定性是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的主要和本质内容。集群有横向和纵向分工两种基本形式,其形成机制有所不同。叶建亮(2001) 运用新增长理论分析了浙江省的企业集群现象,认为知识溢出是导致企业集群的重要原因。符正平(2004) 从集群形成内外部条件出发分析了集群形成机制。他认为,集群产生需要供给条件、需求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同时强调了网络效应在

9、企业集群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刘世锦(2003) 总结了两个地区的具体形成方式。在浙江,基本是产业与市场互动的方式,先在某个地方出现某个产品的集群生产,即一村一品,然后形成市场,市场的发展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三)关于集群竞争优势的研究王缉慈等(2001)认为,产业集聚可以从纯经济学的角度、从社会学的角度和从创新学的角度提升区域竞争力。梁小萌(2001)指出,产业集聚不仅能使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而且也有助于企业实现内部规模经济。一方面,产业集聚使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了竞争优势,有助于实现内部扩张,另一方面,集聚在同一区域的企业,出于对同一产业“食物链”的依赖而密切联系,分工协作,

10、容易实现企业的联合,实现外部扩张。谯薇等(2003)认为,集群竞争优势由交易成本优势、外部经济优势、创新优势、核心能力优势、整体品牌优势和金融贷款优势组成。张辉(2003) 认为,产业集群是在企业地理集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更高竞争力的区域内经济组织模式。产业集群主要是通过促进企业的衍生和最大限度地将区域内资源要素组织起来获取正面市场竞争力的,此外又通过简化市场交易对象的办法,即由原本千差万别的众多中小企业参与市场活动转化为在集群内部按网络关系(非市场机制) 来完成各种交易和交流,而在外部则由单纯的一个产业集群来直接面对市场,杜绝了市场失灵或市场低效率,由此从反面获取了市场竞争力。此外还

11、有在集群创新、集群组织性质、演化和风险以及集群与专业市场的互动方面的研究。三、述评(一)国外产业集群研究述评1、传统产业集群理论述评马歇尔的外部经济论只考虑到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该地区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等特性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区域内的企业成长以及区域内的企业迁入、迁入等动态的变化对产业集群的影响作用。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仅仅把生产成本最低作为企业理想区位选择的首要原因,单纯从资源、能源的角度考察,脱离了制度、社会、历史、文化的对理想区位选择的作用。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极力倡导政府干预以及政府的植入推动型产业对产业集群的积极作用,却忽视了政府政策的失灵副作用,同时也忽视了产业集群的内在机制

12、作用。2、现代产业集群理论述评新产业区的理论过分强调中小企业和本地化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产业的国际分工和大企业的作用。克鲁格曼认为路径依赖和锁定在产业集聚中起决定作用,忽视非物质联系、非正式网络的重要作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认为新的空间产业组织、集群可以产生竞争优势,而忽视了产业集群中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人文因素的作用。(二)国内产业集群研究述评国内学者对集群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研究视角多样,探讨领域宽泛。但总体看,国内集群研究仍处于对国外理论的吸收和消化阶段,主要表现为:(1) 理论创新不足。多数研究者或者用国外理论解释现有集群现象;或者对某一个集群特点进行总结和案例分析,但没有上升为解

13、释力较强的一般性理论,即缺乏重大的理论创新。(2) 定量研究少。大规模集群现象在我国仅仅有20 年的历史,多数集群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发展态势和规律还难以把握,加上统计资料的缺乏,对集群的定量研究还比较少。 (3)缺乏跨学科的综合研究。集群研究主要是建立在经济学,特别是交易成本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和规模经济理论等理论上,尽管有些学者从社会学和生态学来研究产业集群,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参考文献1 Krugman P.R.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2

14、Marshall.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1890)M. Macmillan, London18th Edition Published in 1920.3 Porter,M.E. Clusters and the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4 阿尔弗雷德韦伯. 工业区位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5 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 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6 王缉慈. 简评关于新产业区的国际学术讨论J. 地理科学进展, 1998.7 王

15、缉慈.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8 李小建. 新产业区与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地理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1997.10 仇保兴. 小企业集群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11 安虎森. 空间接近与不确定性的降低经济活动聚集与分散的一种解释J. 南开经济研究, 2001.12 叶建亮. 知识溢出与企业集群J. 经济科学, 2001.13 符正平. 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14 刘世锦. 产业集聚及对经济的意义J. 改革, 2003.15 王缉慈,童昕. 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J. .经济地理, 2001.16 张辉.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 中国软科学, 2003.-下面是赠送的excel操作练习 不需要的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Excel 2003部分)1. 公式和函数1. (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0.xls;(2)利用函数计算每个人各阶段总成绩,并利用函数计算各阶段的平均成绩;(3)“平均成绩”行数字格式都为带一位小数(例如0.0)格式;(4)同名存盘。步骤:a) 文件在各阶段总成绩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