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认知过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94244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认知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章认知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章认知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三章认知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三章认知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认知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认知过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幻灯片1幻灯片2第三章认知过程l 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主要是指高级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l 认知过程是现代心理学中研究最多也是研究成果最丰富的一个心理学领域,它的研究成果在人工智能、教育与学习、模式识别、航空工业等领域都有大量的应用。l 在本章中,我们将分别讨论感觉与知觉、注意、记忆、思维与语言等人类的最基本的认识过程。幻灯片3第三章认知过程l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l 第二节 注意l 第三节 记忆l 第四节 思维与语言幻灯片4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l 一、感觉及其规律 l 二、知觉及其特征幻灯片5一、感觉及其规律l (一)感觉的概念与分类 l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2、 幻灯片6(一)感觉的概念与分类l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l 它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从产生条件上来说,它离不开事物的直接作用;二是就反映内容而言,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幻灯片91 视觉l (2)基本的视觉现象 l 视觉适应。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l 明适应l 暗适应l 色觉。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色调、饱和度和亮度。 l 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如红色、绿色,它由混合光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所决定。 l 饱和度与光的强度有关。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表现出色调越纯,也就是该颜色的饱和度越大。亮度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

3、的总强度。白色亮度最大,当其亮度减弱时,表现出一系列灰色,最终达到全部黑暗时,视觉消失。 幻灯片11l 视觉后像l 光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时,细胞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而能保留一短暂的时间。这种在刺激停止后所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象。视觉后象分正后象和负后象两种。正负后象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的作用。 l 正后像l 正后象是一种与原来刺激性质相同的感觉印象。我们看的电视、电影就是正后像的应用。胶片以24张/秒的速度放映,视觉的残留使我们产生错觉,误认为画面是连续的。 l 负后像l 负后象则是一种与原来刺激相反的感觉印象。如果看到的是一个有颜色的光刺激,则负后象是原来注视的颜

4、色的补色。l 后象的持续时间受刺激的强度、作用时间、接受刺激的视网膜部位及疲劳等因素的影响。 幻灯片14l (2)基本的听觉现象。l 听觉的适应与疲劳。 l 声音较长时间作用于听觉器官时,听觉感受性会降低,这种生理现象称为听觉的适应,一般在声音停止刺激10-20秒后,听觉器官的感受性即恢复正常当声音只作用于一侧听觉器官时,两耳都发生听觉适应现象,说明听觉适应现象是产生在听觉中枢。l 如果声音较长时间(如数小时)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降低,便称作听觉疲劳。听觉疲劳和听觉适应不同,它在声音停止作用后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如果这一疲劳经常性地发生,会造成听力减退甚至耳聋。 l 声音的混合

5、与掩蔽。 l 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由于两个声音的频率、振幅不同,混合的结果也不同。如果两个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产生混合音。但若两个声音强度相差不大,频率也很接近,则会听到以两个声音频率的差数为频率的声音起伏现象,叫做拍音。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幻灯片16(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l 1 感受性l 感觉总是由外界物理量引起的,物理量的存在以及它的变化是感觉产生和发生变化的重要条件。研究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称为心理物理学,是早期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所提出的一些规律,至今仍在实践领域中起很大作用。心理

6、量与物理量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大小来说明的。l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l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阈限又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与之相应,感受性亦可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幻灯片17(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2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l 让被试闭上双眼,把一个非常轻的物体,如一小片纸屑慢慢地放在被试的手掌上,这时他不会有重量的感觉。然后不断地小增量地增加重量,当增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人的重量感觉。我们把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

7、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则叫绝对感受性。l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关系。就是说,绝对感觉阈限越低,绝对感受性越高,感觉越灵敏;绝对感觉阈限越高,绝对感受性越低,感觉越迟钝。下表显示了早期心理物理学家研究得出的一般人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幻灯片18(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3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l 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它在生活实践中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实践锻炼而提高。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越高的人,引起差别感觉所需要的刺激差别越小,即差别感觉阈限越低。l 研究发现,为了辨别一个刺激出

8、现了差异,所需差异大小与该刺激本身的大小有关。描述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所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的关系的规律,由19 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称韦伯定律。韦伯定律指出,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这个固定比例对不同感觉是不同的,用K 表示,通常称为韦伯常数或韦伯比率。幻灯片19外激素与第六感觉l 外激素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化学信号。在动物中,外激素对于交配、性行为、家庭成员识别和领地标记都有着重要作用。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人类的梨鼻器可能已经完全退化或不存在了。然而,现在一些科学家相信,他们已经在人体上找到了梨鼻器的位置。梨鼻器在鼻

9、内,着上去像一个小凹陷,位于鼻中隔的两侧,每侧一个,与神经细胞相连,并对可能属于外激素类的化学物质产生反应。l 外激素闻起来什么味?外激素是闻不到的,也不可能看到、听到或尝到。对人类而言,外激素引起的感觉多是模糊的。比如,使人感觉良好、被吸引、厌烦或焦虑。当人们说他们对某人有一种“第六感觉”时,也许与对外激素的反应有关。外激素可以使浪漫和令人陶醉的感觉增强,也可以使厌恶感增强。l 目前,对于人类是否能感觉到外激素,仍存在“能”和“不能”两种观点。有一种现象,住在一起的女性的月经期总是趋于同步。研究者假设,这可能与某种外激素的作用有关。有关的研究是非常有趣的。今后,我们也许可以利用外激素的作用来

10、缓解焦虑、控制食欲或减轻女性经期不适。那么,人类到底有没有第六感觉呢?我们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牙能下结论。幻灯片20二、知觉及其特征l (一)知觉的概念与种类 l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幻灯片21(一)知觉的概念与种类 l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一般知觉复杂知觉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肤知觉时间知觉(长短知觉、速度知觉、节奏知觉)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知觉)幻灯片22(二)知觉的基本特征l 、知觉的整体性l 、知觉的选择性l 、知觉的理解性l 、知觉的恒常性幻灯片23、知觉的整体性

11、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这对象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看作孤立的,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1)接近(2)相似(3)连续(4)封闭(5)好形态幻灯片24(1)接近: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幻灯片25(2)相似 :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幻灯片26(3)连续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幻灯片27(4)封闭: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幻灯片28(5)好形态:趋好心态,将对象知觉趋于完整。幻灯片29、知觉的选择性l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

12、许多知觉对象中,对其中部分对象知觉得特别清晰,其余的对象则作为背景而知觉得比较模糊。幻灯片31、知觉的理解性l 知觉的理解性: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对事物进行理解和补充,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幻灯片33、知觉的恒常性l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直觉得映像仍然保持不变(无论是形状、大小、颜色、还是亮度)。l 大小恒常性 l 形状恒常性 l 颜色恒常性幻灯片36l 直观教具便是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重要途径。直观教学的形式多样。根据所提供感性材料的途径不同,可将直观教学分为三种类型:l 1 实物直观l 2 模象直观l 3 语言直观幻灯片37l 为了提高直观教学的效

13、果,教师应注意遵循一些最基本的感知规律。l 1 对比律。为了使知觉对象迅速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要尽量使被感知的对象与其背景具有明显的差别,以增强对比感。l 2 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容易构成一个整体而被人们感知。因此,教师在绘制和制作直观教具时不应在对象的背景上附加类似的颜色、线条或图形,以免破坏对象的整体性,使用连续变化的挂图或教具时,应保持时间或空间上的距离等。l 3 协同律。协同律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以提高感知的效果。l 4 理解律。为了使学生达成对直观教学所提供的感性材料的理解,老师应注意运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为此,教学中教师不能停留在感知阶段,而是要学

14、生积极思维,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对感知对象的理解,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应注意把语言和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 幻灯片38第二节 注意l 一、注意的概述 l 二、注意的理论l 三、注意的品质幻灯片39一、注意的概述 l (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它具有两种基本的特征:选择性和集中性。幻灯片40一、注意的概述 l (二)注意的分类按照注意目的是否明确,以及意志努力的参与程度,可以将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种。l 1、 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l 2、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l 3、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幻灯片41二、注意的理论l (一)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注意受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结构的限制,某些特定类型的输入信息可以通过过滤器的进一步加工而得到识别,而其他的信息则不能通过。 l (二)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认为,人类信息加工系统根据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