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二则复习知识点归纳汇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939244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二则复习知识点归纳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二则复习知识点归纳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二则复习知识点归纳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二则复习知识点归纳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二则复习知识点归纳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二则复习知识点归纳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二则复习知识点归纳汇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 好资料第 4 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 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 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 :叙事诗 、写景诗 、友情送别诗 、爱国怀乡诗、 咏物诗 、咏史怀古诗 、边塞征战诗 、山水田园诗 等 。二、观沧海1、作者曹操( 155 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 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

2、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 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 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 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 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 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三、次北固山下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 ,唐代诗人,洛阳人。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3、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颔联: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 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 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 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 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 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 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 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

4、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 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 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 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 “乡书”、“归 雁”与首联的“客路” 、“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3、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

5、挚情怀。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李白( 701 年 2 月 28 日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享年 61 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全文翻译】树上杨花落尽, 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 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1、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 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 :杨花落尽子规啼3、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6、郎西。”5、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 有什么作用?( 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 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 “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 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6、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7、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 朋友见月如见作者。8、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意境新颖

7、, 令人回味 无穷五、天净沙秋思1、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 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 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2、题目解说: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 “秋”是特定时节, “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3、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 “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 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 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 而骑着瘦马的游

8、子却只能在西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 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4、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 情。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知识点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

9、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东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二、字词拼音讲论(I un)雪骤(zh cu)差(ch a)可拟柳絮(x u)无奕(y 1)谢道韫(y m)三、译文及注释【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

10、之的妻子。【注释】(1) 谢太傅:即谢安(320 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2)内集:家庭聚会。(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4)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5) 俄而:不久,一会儿(6 )骤:急速(7) 欣然:高兴的样子(8)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9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10) 无奕女:指谢道韫(y m),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 字无奕。(11)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

11、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 稽内史等。四、重点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翻译: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 子。五、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1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六、问题探究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参考答案:和睦、融洽、欢快、轻松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参考答案: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

13、有力 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参考答案: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 神,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4、有人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 描写雪景比“柳絮” 一句更贴切,请为他谈谈理由?参考答案:认为“撒盐” 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 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5、 假设你也参与了谢太傅一家对雪的讨论,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一两句。例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参考答案:梨花飘落差可拟。未若鹅毛风中舞。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

14、句?请写出一两句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一韩愈春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一一谢道蕴咏雪联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一一高适别董大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文章出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 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 室,袭封临川王,公元 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 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陈太丘,即陈寔,字仲弓。二、字词拼音尊君在不(f

15、 cu)非人哉(z d )三、译文及注释【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 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 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 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 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陈太丘: 陈寔(sh i),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代地名。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过中:过了正午。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乃至:(友人)才到。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