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附随堂练习)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附课后练习)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93367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263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附随堂练习)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附课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63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附随堂练习)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附课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63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附随堂练习)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附课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63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附随堂练习)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附课后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63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附随堂练习)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附课后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附随堂练习)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附课后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附随堂练习)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附课后练习)(2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附随堂练习)教学计划一、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1、 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2、 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

2、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两步计算。3、 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接近整时的时间大约是几时。4、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5、 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6、 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7、 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是时的重要方法。8、 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关的表格

3、,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9、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10、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11、 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 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与合、加和减(一)、加和减(二)教学难点:分与合、加和减(二)三、 班级情况分析一(1)班:共53人,男生32人,女生21人,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思维

4、活跃、敏捷,发言积极,学习自觉性较好,但由于男生多,上课特别活跃,有个别男生习惯于我行我素,上课或是开小差,或是乱插嘴,注意力及容易分散,还有几个如鲍雨甜、蒋晶晶思维缓慢,且做事动作不快,导致计算的速度慢,正确率差。一(2)班:共52人,男生24人,女生28人,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整体来看思维不够敏捷,表达能力不够理想,上课气氛不够活跃,个别男生学习习惯相当差,上课不懂的怎么听,经常拖拉作业,注意力容易分散,如张晶、黄泸杰等,还有几个由于是不足龄的,学习上比别的学生接受起来慢,做事动作不快,导致计算的速度慢。第一单元 数一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

5、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感受分类数数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学难点:扶、放结合,教给学生分类数数的方法。教具、学具:学具盒、多媒体课时安排:数一数 1课时教学课题: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教学目标: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显示事物,渗透应用意识;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会

6、数,学会用点子表示数。教学难点:教给学生分类数数的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谈话:小朋友喜欢玩吗?你们最希望到哪儿去玩呢?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老师猜,小朋友一定非常希望到儿童乐园去玩吧。(媒体出示主题图)初步感知。(1)问:图上画了些什么?(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的飞舞着,小朋友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的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本领,咱们也到儿

7、童乐园去玩,好吗?看主题图数数。(1)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2)师:要按顺序数,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划掉一个,防止遗漏。总结方法。 (1)怎样数数又对又快?(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有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按顺序抢答。根据图意找用1、2、310表示的东西有哪些?比一比谁说得好?用点子图表示个数。(1)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

8、想用哪些符号表示?(2)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3)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门票游戏说明:只要完成每人门票上的题目,就能进入儿童乐园了。门票上的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的个数。1个小天使、2个南瓜博士、3个茄子老师、4个豌豆、5个蘑菇老师、6个小萝卜、7个小番茄、8枝铅笔、9个苹果、10只香蕉。找数活动(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藏着多少个数?(2)找一找我们学校里藏着多少个数?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

9、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同桌互说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学生边听老师的描述,边观察媒体。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然后集体交流。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学生自己看着10幅图说图意。学生发挥想像,设计用合适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个数。让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用点子表示数。由点子的个数,让学生到图中去找与他相对应的物体。学生自己画点子表示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教学板书: 数一数 教学后记: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3 、学生还不太能按

10、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第二单元 比一比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2、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的含义,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教学难点:比轻重教具、学具:学具盒、多媒体课时安排:比长短、高矮 1课时 比大小、轻重 1课时教学课题: 第一课时 比长短、高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教学目标:1、经历对客厅场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

11、2、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3、初步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习惯,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三、巩固深化,提高能力四、总结评价,拓展应用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到小芳家去做客,你们想和我一起去吗?那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看一看出示主题图,观察:请小朋友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客厅里有

12、些什么东西?比一比(1)出示吸管图、连衣裙图,再出示“白菜老师”的要求:长的画“”,短的画“”。(2)继续出示两个茶杯、两盆花草,两张图片,以及“茄子老师”的要求。(3)小结: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看一看,想一想。3、议一议:小芳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比长短、高矮?1、“想想做做”1媒体出示,问:哪个人高?2、“想想做做”2师:走比较直的路要近一些,走比较弯曲的路要远一些。3、“想想做做”3组织学生观察图,引导学生体会:在同一时间内,树高,影子也大;树矮,影子也短。4、“想想做做”4课后到学校和家里再看看,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长短、高矮。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比的结果。同桌互

13、相说一说,比一比,按要求填在书上。指名说说怎样做的,怎样比的,互相评价。学生小组交流,做在书上,再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高矮的。学生观察图,分组讨论,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学生观察:哪棵树的影子长?为什么?学生观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教学板书: 比长 短、 高 矮 教学后记:1、本节学生对大小的比较容易掌握,对于轻重的比较则比较难。2 、最大和最小的定义也比较难区分。教学课题: 第二课时 比大小、轻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教学目标:1、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大小、轻重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轻重。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3、初步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习惯初步建立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