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928214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的三级预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卒中的三级预防一、脑卒中的定义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 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 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 总数的60%70%。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 亡,其中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 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 高的特点,且脑卒中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是最好的 措施,把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知识利用各种途径传授给大家,使人人都了解和

2、掌握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发病后的危害,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去除可 能的危险因素,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二、病因1、血管性危险因素(可干预的因素) 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 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 -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 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 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其他因素有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 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 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

3、4 倍,清晨血压每升高 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 粥样硬化。另外,胶原性疾病、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或动脉炎、血液病、 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 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 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或因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中风。 颈椎病骨质增生或颅底陷入压迫椎动脉,也可造成椎动脉缺血。2、 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因素(不可干预的因素) 脑卒中的发病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一般40岁以后开始发病, 6065岁以后急剧增加,发病率 和死亡率

4、分别是以前的 25 倍,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3、不良生活方式(可干预的因素) 通常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比如 吸烟、不健康的饮食、肥胖、缺乏适量运动、过量饮酒等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 风险。三、脑卒中的三级预防脑血管病是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它和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 类的三大致死病因。最可怕的是,它的高致残率这一点要超过癌症、心脏病等疾 病的危害。我国存活的脑卒中患者有500 万-600万,其中四分之三都有不同程度 的后遗症,重度致残的占 40以上。患者一旦患病,或生命不保,或瘫痪在床, 不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还给患者本人增加很大的痛苦。认识到脑血 管病的危害性,我们就有必

5、要针对脑血管病进行积极的预防,以降低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脑卒中的预防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预防,这三级预防,恰似三道防 线,其中一级预防效果最大,也最重要,其针对对象是全社会的高危人群。我国 人口有 13 亿多,高危人群的数量相当巨大,因而预防的效益相当显著,且一级 预防的重点是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投资很少,收益却极其可观的。一级预防 为源头预防,主要在发病前控制脑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也 就是根本性预防或病因预防。1、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是卒中的头号危险因素,因此普通人群应半年测量 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则应随时掌握自己的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可使脑卒中发 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 40以上,因此,控

6、制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一级预 防之一。2、预防心源性脑卒中:风湿性心瓣膜病及心肌梗塞患者,是心源性脑梗 塞的患者的高危人群,应长期口服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聚集药以预防脑卒中,有手 术指征时,应尽早手术治疗。心房纤颤:非风湿性房颤是心源性脑梗塞的重要 病因,多见于老年人。随老年人口比例增大,有房颤引起的脑栓塞也增多,主要 栓塞大脑中动脉主干,引起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3、防治糖尿病: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病变及促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 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筛查糖尿病患者、积极治疗,控制糖尿病。4、防治高脂血症:高胆固醇可导致心脏病,从而间接地增加患卒中的危险 性,降低高胆固醇可以减少患缺血性卒中

7、的危险。轻度胆固醇升高可通过减少饮 食脂肪和运动来控制,中、高度胆固醇升高则需加用药物治疗。5、饮食与生活方式。每日三餐应正常饮食,每餐保证七、八分饱。尽量少 吃或避免油炸、富含动物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鸡皮、肥肉等。避免过咸、 过甜的食物,以及腌制的肉、酱、菜等。同时注意戒烟、限酒,起居规律,并养 成运动的习惯,每日运动至少 30 分钟。二级预防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二级预防是发 病期所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主要是针对已发生过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或发生轻型卒中在短期内(3 周内)完全恢复者,防止发生完全性卒中。 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 对已患中风的病人,早期、超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程度,清除和 治疗危险因素,预防其多发为三级预防。早期治疗是指病人发病数小时后的急性 期的治疗;超早期治疗是指发病后 6 小时以内即实施的治疗,如缺血性中风,发 病后6 小时以内即开始溶栓治疗,针对性治疗措施的介入愈早,治疗效果就愈好, 致残程度就愈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