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特点和课程资源开发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92477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特点和课程资源开发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特点和课程资源开发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特点和课程资源开发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特点和课程资源开发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特点和课程资源开发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特点和课程资源开发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特点和课程资源开发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特点和课程资源开发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 “回归生活世界”不但是现代哲学变革的专题,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变革的总体趋势。20世纪以来,首先是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理念替代了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教育第一次回归了生活;20世纪50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精英主义”教育思潮,教育被极端地拉人科学世界;80年代以来,伴伴随“精英主义”教育改革的失败和社会生产方法、科技水平和国际环境的改变,各国纷纷确立了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石的大众化、多元化教育理念,教育再次回归生活世界。这三次大的变革,证实了教育和生活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确立了中国课程改革的生活

2、化发展方向。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广大政治老师的普遍共识。但在实践中,因为观念、升学、传统等原因的交错影响甚至束缚,造成教学和生活时有偏离,教学效果欠佳。所以,科学界定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扣准教学“生活化”的特点,探求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程的攻坚着实意义非凡。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在当代教育视野中,教学通常是指老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交往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经过这种活动,老师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帮助、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基础技能,全方面提升素质。而生活,通常指的是生物为生存、发展而

3、进行的多种活动,对人而言,它包含满足基础生理需要的物质生活和含有更高价值意义的精神生活。作为有意识的独特存在体的人,更多追求和享受的是含有丰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至于“化”,本义为转变,可引申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基于此,所谓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应指政治老师充足挖掘政治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政治学科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联络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寻求可能生活,不停改进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的教学状态。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基础思想是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丰富而生动的生活背景之上,引导学生经过多个学习方法了解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经过系统掌握马克思

4、主义知识体系、思维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发明性地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动态的育人过程,借助这个过程,师生在生动的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感知多彩生活,丰富情感体验,铸造多样技能,最大化育人效果。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特点1立足现实生活: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泉和载体,鲜活的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首先,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活教材”。给予课程时代内容。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体系只有融入广泛嬗变的现实生活中才能有血有肉、有气有力,才能充足展示其生命力和学科价值。其次。现实生活是学生接收教育的最好的“催化剂”,也是学生改进生活、走向未来生活的基础。只

5、有做到日常生活课堂化、现实生活学生化,思想政治课才能引发学生学习和接纳知识的主动性、自主性,才能实现新课程的价值目标。2着眼可能生活: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和归宿。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的“理想化”极端和简单沉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庸俗化”极端全部是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力避的错误倾向。“教学生活化”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经过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和体验来发展其在未来生活中的能力,培养其改造现实生活、适应未来生活的正确价值观。所以,教学生活化肯定要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树立起一个价值标杆,即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和超越,使学生为了未来的理想生活做好准备。3凸显学生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模式和手段。从众多有关教

6、学“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中看出,“主体间性”应该成为当代教学的思维模式,“老师中心”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性应在教学中得以凸显。所以,教学“生活化”应一直坚持“双主体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样作为教学的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提升。教学中,老师要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以生为本,勇敢“退出去”,适时“站进来”,充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民主平等开放的双主体互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三、思想政治课“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1本本相接,构建“双轨制”教材体系。新课标提出,教材的编写要“从学生的爱好、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照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既要贴近

7、学生生活,又要反应现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结果;既要有利于老师进行发明性教学,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适应不一样层次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倡联络生活实际、活泼生动的展现方法”。这些要求决定了思想政治新课程在教材体系的建设上要将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世界有机融合,在表现出学科独立的理论体系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应变机制,即建立包含学科知识精髓的“硬教材”和反应时代改变、从生活中精选的热点问题的“软教材”共行的“双轨制”教材体系。选择思想政治课教学纲领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或说经典性的内容,形成含有相对稳定性的常规教材、基础教材,不妨称为“硬教材”。其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基础知

8、识、基础理论、基础法律规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常识等。这一教材的内容一经确定,可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和此相适应,选择新课标要求中和现实生活最为靠近的部分,如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完善的现实方针、政策等内容,加上时事政治内容等,形成活页式的思想政治课的补充教材、现实教材,称为“软教材”。“软教材”可依据情况改变,反应最新理论和政策要求及我国外大事,每学期或每学年变换一次。建立这种“双轨制”教材体系应把握和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保持马克思主义基础常识、关键价值观的稳定性,确立相对稳定的价值参考系,从而提升课程的信度和效度,确立学生坚定的政治道德信念和稳固主动的人生价值体系。二是要依据社会

9、及政治、经济变革的新情况和新精神,让学生了解社会变革的“窗外事”,避免成为象牙塔中的“隐士”,从而促进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的宏伟大业。“双轨制”的优势在于,一是使思想政治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发展结合起来,表现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性和时代性特点;二是使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心及学习常规化和制度化,力避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2多管齐下,采掘丰富的课程资源。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应不一样学生的学习需要,就需要丰富的多层次的课程资源。新课标在“教学提议”部分专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提议。但从现在来看,不少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还未形成清楚的认识,开发和利用的能力也较欠缺。实现思想政治课教

10、学生活化迫切需要老师课程资源观的根本转变。一是广辟路径,牢靠树立“老师是最主要的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的理念,把学科、学生、学校、社会等作为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路径和,广泛搜集生活化的课程资料。教学资源的开发、选择和利用是一项复杂的思维发明活动,首先,老师应该富有想象地调动一切能够利用的各类人士,她们能使学生感爱好,有利于学生学习,她们能够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能够请她们给学生现身说法。其次,也能够调动一切能够利用的物,如书报、杂志、广播、影视、互联网、多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调查等学习资源。另外,围绕教学目标,依据教育需要、学生特点和教学标准,筛选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建立对应的课程资源筛选

11、机制;共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利用网络资源,整合网络信息,构建网络课程等等也显得十分必须。二是因时因地,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所谓生成性教学资源,不是老师预先准备好的静态的备用资源,而是经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和文本对话等活动在课堂上即时产生,有时甚至是在老师预想之外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是学生真实体验的一个反应,是一个转瞬即逝的很宝贵的教学资源。老师首先要构建互动平台促进课堂生成性资源生成,做到适时而启、适时而发、适时而导;其次要敏锐捕捉,预防生成性资源的流失,在捕捉这些生成性资源时应知道取舍,用教育机智捕捉它,用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12、来整合它;最终要重视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引导和升华,对于生成性资源中富有个性和特色的部分应立足课堂,引导学生从当地实际、本人生活出发,突出当地、本校的人文资源优势,把地域区域的人文和社会资源价值上升为整个课改所需的人文和社会学习领域的特有价值。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来教学生,上升为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来发展学生。只有这么因时、因地开发课程资源,才能有效彰显思想政治课堂的个性化,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效率就是生命。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追问,促成了相对于“科学世界”的“生活世界”这一话语向思想政治课堂的快速渗透和融合。审阅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应成为一个生活方法的政治课教学过程,老师和学生全部并不“幸福”。所以,关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生活化问题,这不但是理论上的合理探求,更是实践的客观需要。思想政治课和生活世界的深入契合,“生活大课堂,课堂小生活”理念的深入落实,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有效利用,成为当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走出现实困境的可能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